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主排水泵水仓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设置一条连接高压水源的多孔冲沙管,在井下水仓内淤积泥沙中开沟冲沙,以此破坏泥沙淤积层,动摇泥沙沉滞的基础,便于水流冲沙。同时,通过高压束水增速,提高水流攻沙、挟沙能力,利用水流刷去已开沟槽边沿上的浮沙,攻击沟槽下边的沉沙,消除煤矿井下水仓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2.
准格尔矿区地下水源井普遍存在泥沙淤积现象,且有一定规律可循。泥沙淤积受构造裂隙和水动力条件的制约。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维护水源井的正常运行和延长水源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目的目的任条是调查确究影响水患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符合地学规律的防洪减灾对策.工作采用面上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常规方法与多"S"技术的集成应用.本文阐明了洪灾形成的地学基础研究成果,建立了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模型,以荆江和洞庭湖重灾区为样本,论述了构造沉降作用、人类工程(主要是筑堤围垦)作用、泥沙淤积作用和管涌崩岸作用在洪涝灾害形成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认为荆江水患险情日益加剧是随着地面不断沉降,大堤不断加高,河床不断淤高,水位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洞庭湖的萎缩和调蓄功能减弱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总结已有防洪措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主要是"人、地、水相互协调,可持续性防洪减灾"、"水沙兼治,治沙为要"、"蓄泄兼筹,疏导为本"等原则和加强横向分流、荆北放淤、退田还湖、调整分蓄洪区的使用和建设、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口建闸等措施.研究表明,对引发长江中游洪灾加重的人与自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不和谐的矛盾如不进行很好的协调处理,以洪水位上升为特征的洪水险情恶化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引黄灌区水利工程泥沙淤积治理水平,实现水利下游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调查了引起泥沙淤积的现实情况,并分析了其内在的形成因素,结合当地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引黄工程泥沙淤积治理方式,将其分为不同的建设治理模式,通过最终的效益,进一步明确了该治理方式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淤泥治理方式内部收益率达到了17%,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4,这种治理方式有效解决了研究地区水利泥沙淤积情况,促进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利下游地区粮食产量提高了72.73%,人均耕地加了45%,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煤矿井下水仓环境淤泥沉积,清仓机器人清淤时易偏离行走路线,为此,提出煤矿井下水仓防淤积清仓机器人行走机构纠偏控制方法。分析清淤机器人的组成结构,构建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利用防爆相机和激光指向仪组成位姿测量系统,采集机器人实时位姿信息;计算位姿误差,设置运动学控制规律,确定PID控制函数,通过设计的PID控制器实现行走机构纠偏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采集机器人的行走位姿信息,确保机器人在设定路线下行驶,避免撞击障碍物,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根据煤矿井下水仓涌水量大、煤泥沉积多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刮斗输送机,该机可连续地把水仓沉淀池中的煤泥输送到脱水设备,解决了水仓沉淀池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的目的任条是调查确究影响水患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提出符合地学规律的防洪减灾对策。工作采用面上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常规方法与多“S”技术的集成应用。本阐明了洪灾形成的地学基础研究成果,建立了长江中游洪灾形成的地学模型,以荆江和洞庭湖重灾区为样本,论述了构造沉降作用、人类工程(主要是筑堤围垦)作用、泥沙淤积作用和管涌崩岸作用在洪涝灾害形成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认为荆江水患险情日益加剧是随着地面不断沉降,大堤不断加高,河床不断淤高,水位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洞庭湖的萎缩和调蓄功能减弱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造成的。在此基础上,结合总结已有防洪措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防洪减灾思路与对策,主要是“人、地、水相互协调,可持续性防洪减灾”、“水沙兼治,治沙为要”、“蓄泄兼筹,疏导为本”等原则和加强横向分流、荆北放淤、退田还湖、调整分蓄洪区的使用和建设、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口建闸等措施。研究表明,对引发长江中游洪灾加重的人与自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不和谐的矛盾如不进行很好的协调处理,以洪水位上升为特征的洪水险情恶化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长寿-洛碛河段回水变动区长年的泥沙累积淤积给航道维护和整治带来了新课题,通过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该段水流与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预测了未来22 a河床累积淤积情况,计算表明,全河段均有比较明显的累积性泥沙淤积趋势,淤积区主要位于回流区、弯沱及河道的宽浅河段,淤积部位主要是深槽和边滩,分析认为,短期内,该河段局部水域会出现碍航问题,但长期来看,因泥沙落淤部位主要在深槽和边滩,且河道整体水位抬升,局部水域的碍航现象可得到缓解,该河段航道条件不会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井下水泵房吸水井内煤泥易淤积、难清理的实际情况,利用井下压风做为动力,在水泵房吸水井内设计安装了防煤泥淤积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水泵房吸水井煤泥的淤积问题,避免了因主排水泵吸水龙头淤堵无法排水事故的发生,消除了大量煤泥一次性进入真空多级泵毁坏叶轮和人工进入吸水井清淤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大容量水仓煤泥水的分离和处理,以保证生产期间水仓的实际储水能力和水质要求,我院在结合淮北临涣矿井设计项目编制的水仓通用设计中,采用了双向坡度、挡墙溢流的布置形式.一、煤泥在水仓内的沉积状况图1是常用的1~2‰反坡水仓的剖面和煤泥的沉积状态.在入口部分,大巷水沟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五采区正常涌水量200~300 m3/h,急剧的涌水造成工作面大量浮煤被夹带入泄水巷,导致井底水仓严重淤积。建立了井底水仓自动连续清挖系统,取得了较好的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效果。通过工作面和采区水仓的煤泥拦截、清挖和脱水系统的建立,对大于0.25 mm粒级煤泥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但是大部分小于0.25 mm粒级的煤泥因为沿途的吸附作用已经形成胶核,难以在自然状态下浓缩沉淀。为此,采取了自然沉淀控制的办法,在井底水仓进行日常处理和定期清挖。施工专用硐室,采用  相似文献   

12.
以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为背景,不断研究采区污水防治技术,解决采区水仓淤积快,水泵效率差等技术难题。以高效、环保为核心,研究与推广应用超磁分离水处理技术,使污水不出采区,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GIS在河道与库区泥沙淤积系统中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清 《地矿测绘》2003,19(3):17-19
根据GIS、数据库系统的原理,设计实现了河道与库区泥沙淤积系统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块和主体结构,成功地将基础数据库进行了入库操作。并在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水泥沙分析子系统,满足了实际应用的要求。此外,对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较详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吴桥 《煤炭工程》2014,46(6):109-111
受煤泥淤积的影响,煤矿水仓有效容量缺乏可行的监测手段,因而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文章针对煤矿水仓中水质分层的现象,结合水仓结构特点,根据水位高度和煤泥淤积厚度计算出水仓有效容量和空仓量的表达式;设计了双浮球式液位传感器及浮球-超声波组合式液位传感器来直接或间接测量煤泥淤积厚度和水位高度,并提出了水仓状况动态监测方案,实现有效容量和空仓量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5.
在淤积层地基中进行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是一个传统的施工问题,也是综合性很强的施工难题,文中结合实际施工经验,通过对两种桩基作业方案的比对与分析,探讨了当桥梁桩基位于淤积层无法成桩时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水仓清淤系统存在的不足,将清淤设备与煤泥水特性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找到能够解决煤矿水仓淤积问题的突破口.以崔家寨煤矿井下水仓煤泥样为例,进行了筛分试验、灰分试验、絮凝沉降试验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清淤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等存在困难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煤矿水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工作中斜井抢排水时采用的新技术。为解决矿井突水事故发生后出现的机电设备浸水报废,巷道冲毁、巷道内大量泥沙淤积,以及部分地段巷道空间狭小等问题,设计了浮动式区域抢排水系统。采用大流量浮筏泵跟头追水,用柔性管道连接浮筏泵与安装在空间较大的高水平位置的大扬程接力泵,实现较强的排水能力,为治理煤矿水灾害,实现快速排水复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爆震条件下淤积砂基础的抗液化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二期高土石围堰座落在极易液化的新淤积砂基础上,故在基坑钻爆开挖过程所诱发的爆破震动作用下对该淤积砂基础进行抗液化安全评价极具工程意义。本文利用爆震条件下一期围堰淤积砂基础中动孔隙水压力实测资料,结合二期围堰的静力有限元计算成果,设法对二期围堰淤积砂基础是否液化作出科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结合司马煤矿因松散层底板隔水黏土层存在大量"漏洞"的实际条件,运用数值模拟等方法定义并圈定了薄基岩区;通过钻孔岩性组合分析,岩土及渗透力学取样测定,岩相古地理研究等对松散层形成条件及垂向导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司马矿松散层上部赋存主要含水层,而其中下部以黏土为主;第四系沉积中心为古河口,其沉积物厚度大、颗粒细、含导水性差,河道两侧沉积物颗粒变粗、厚度变薄、垂向渗透能力增强,根据基岩古地形即可划分出松散层垂向越流能力的强弱区;古河口沉积覆盖了薄基岩区的大部分,有利于水、沙控制;底部自承力强的硬黏土减小了支架的附加载荷,开采实践检验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无堵塞式吸水管是一种不用机械设备的煤水仓定量给煤装置。本文用格栅分隔煤水的原理,在煤水泵的吸水管内加设一块格栅网,沿管径方向将管分为上下两个缺圆,其上缺圆只与煤水仓的污水间连通,不与仓内沉积煤接触,使吸水管既不会全管被堵死,又起到了对煤水泵限量给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