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魏冉 《重庆建筑》2023,(10):10-12
旅游介入古村落从而推动实现活化更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例,分析村落特征及保护更新价值,梳理当前旅游语境下的黄埔古村的建筑、景观设施、活力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村落物质空间优化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两方面提出黄埔古村活化更新要素,总结出延续“港村一体”的历史村落风貌、优化激活村落特色空间及引导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更新活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古村风貌、古村建筑、淳朴民风、民间艺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庄河村的古村落保护成果,也从古村色彩的不协调、水系的缺少和不和谐的建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古村落保护提出了措施与建议,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留传统生活韵味,关注古村色彩特征,继承村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是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综合分析了燕坊古村源远流长的历史,通过对其依山就势的村落形态和纵横错落的街巷格局进行阐述,展现了古村独特的空间形态。文章最后述详细探讨了古村宗族祠堂、传统民居,以及入口门坊的建筑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佛山西樵一带保留了众多的古村落,松塘村是其中的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章通过阐释松塘古村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和景观等,概括说明了村落在空间环境方面的一般特征,探讨了松塘村历史建筑环境营造的基本思想和文化传承,对进一步做好古村落研究和保护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平 《华中建筑》2012,30(6):116-119
文章从公共空间的视角,提出以“场所重建”为特征的岭南古村落有机更新策略,探讨在现实环境背景下岭南古村落的可持续自我修复模式和规划引导方法。以南湾古村保护规划为例对更新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在分析南湾古村的水乡自然要素、村落形态要素、民俗活动要素等珠三角历史村落关键场所特色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滨水环境的重塑、村落形态的完善、社区空间的复兴等角度总结保护更新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漳州埭尾古村落为例,将古村内文化景观分为"物质景观"与"价值景观"两大类型,并对村落布局、空间景观、传统建筑、历史遗迹与特色信仰、传统节庆、民间文艺、民间传说进行分析,揭示古村落文化景观形成背后的自然与人文影响因素,归纳并解读了埭尾古村文化景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东源曾家村位于琉璃乡与陈坊积乡的交界地带,距县城29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古村选址于丘岗地带,远处村庄峻岭交错,聚落形态清晰,村落布局有序,周边风貌秀丽,建筑形态丰富。村中民居建筑沿地势依次展开,村落建造就地取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和民居建筑单体,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传统古村落。  相似文献   

8.
吴敏 《中华民居》2012,(3):56-57
文章通过对珠海市斗门区排山古村落的实地考察,结合村落的自然条件、选址布局、建筑形制、文化背景等,分析其建筑文化特点。在面对建筑现代与传统所发生的碰撞,我们要尊重岭南特色文脉,保护好排山古村这类地域性建筑。  相似文献   

9.
张文昌  李淑珍 《居业》2021,(10):77-78
近年来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备受学者关注,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户远离农村,古村建筑长期无人打理,只能逐渐消失,古村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古村落分布广泛,古村建筑材料老化严重,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耗资巨大,急需社会主体的力量.虽然宅基地三权分置为社会主体参与古村建筑流转解决了法律障碍,但是古建筑流转中的核心问题仍然存在.基于此,解决古村建筑流转中的核心问题,摆脱古村建筑流转困境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海口永兴镇美孝古村文化功能的延续与置换,从空间结构整合、建筑改造、院落环境改善等方面,阐述了该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造策略,旨在激发古村落的活力,展示其民俗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1.
赣东东乡县段溪艾家古村建筑风貌完好,文化历史悠久,是明代文学家艾南英的故乡。该文以段溪艾家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格局、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角度出发,通过查阅艾氏族谱及历史文献资料、走访当地村民以及进行古建筑调研的方式,阐述了赣东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及历史文化价值。为今后赣东地区名人故居古村落研究及进一步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华黎 《建筑学报》2020,(6):58-65
正"To become truly modern, we have to first of all come to terms with our own past."—Octavio Paz~([1])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这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延续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布局,层层叠叠的建筑群落,与周边风景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古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埭头村为例.从古村现状的解读、存在问题的分析、保护策略的制定及古村发展的探讨等方面浅析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灵川、阳朔和兴安三个县域内的湘赣系传统古村落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村落的选址有悖于传统风水理论并对布局造成影响的奇特现象,并结合历史背景、风水理论及自然条件进行初步的对比性探索。最终得出5点结论:第一,古村基址与靠山之间的距离受村落始建时间、迁徙原因及驿道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二,古村基址距大规模水系较远主要是出于对防洪需求的考虑;第三,古村与大规模水系呈垂直布局关系是山体走向、道路走向和湘赣系建筑单体布局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在古村同一组团里,异姓居住的混合度较差。第五,古村规划布局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是人类精神文化、科技技术和社会发展脉络的载体,人们对古村落的价值认识也发生明显提高。将古村落作为旅游开发的胜地,对其规划改造,继而传播我国古村落传统文化。本论文采用资料搜集、归纳综合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来探索村落的景观改造,试以麻城市东垸古村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旧城村为例对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策略进行探究。面对当今传统村落保护与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结合浮梁古村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四点普遍特征,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方式进行了思考。笔者基于浮梁古村自身条件及资源优势,提出了在规划理念上遵循历史沿革、在区域空间上配合产业协调及在文脉内涵上推动整合提升三方面的对于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新要求,突出了古村落街巷、空间、产业及文化等各要素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和协同作用,强调了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文脉传承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8)
诺邓古村是云南山地型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其在传承云南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又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诺邓古村的建筑以白族传统建筑样式为基础,并融合了其他地区的建筑文化,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山地聚居村落。该文通过对诺邓古村的形成与发展、村落布局及建筑样式、村落多元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对于云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对诺邓村村落沿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伍国正  吴越  郭俊明 《华中建筑》2006,24(11):128-130
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该文通过对张谷英和黄泥湾两个古村落在选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以及家族文化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指出其村落的人居环境特色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洲源关系,揭示出两个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浙江松阳县界首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访谈、观察,总结了界首村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方面的概况和资源,对村落空间结构和建筑质量、产权、价值等做出了评估并阐述了界首村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植入产业、发展经济”的思想,借以实现对村落的“新介入”和“再守护”。基于产业植入的基础又着重探讨了多产业混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界首村的调研报告和发展策略对当下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资料和值得推广的经验,是对学界现有的中国古村落研究和保护策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文章以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方法为基础,实地对阜平县域古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格局、院落街巷、民居建筑及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在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下村落的空间格局及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揭示出古村落尊重环境,师法自然以及对自然环境积极响应折射出的朴实 “设计”手法和建设思想,旨在为阜平古村落乃至太行山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内容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