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适合于超临界蒸汽参数的特点及CFB机组的负荷调节特性,指出CFB机组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目前的自动控制水平下,其负荷响应速度比较慢,还不能满足电网要求的AGC速率;但是CFB机组也具有适合参与电网调峰的负荷调节范围宽、可以两班制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国产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机组运行参数基准值计算模型、机组运行参数经济性分析模型及耦合热力系统变工况模型,研究机组运行参数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影响的电负荷特性及环境特性。结果表明,排汽压力对机组经济性影响最大,而主蒸汽参数、再热蒸汽参数偏低对机组经济性也有明显影响,并且与电负荷和环境温度具有明显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内电力市场现状,建立了火电机组负荷分配优化的模型.对比分析了机组负荷分配优化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具有全局寻优能力的混沌算法最适合火电机组负荷分配优化的求解,并开发了机组负荷分配优化系统软件,对降低火电厂总煤耗,提高供电品质,实现火电厂机组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贵州兴义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就超临界机组甩负荷试验的主要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安全控制措施,对类似机组的甩负荷试验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目标模糊规划的厂级负荷优化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仙  邢宏珍 《热力发电》2007,36(8):74-78
目前火电厂的负荷优化分配系统通常是以机组煤耗特性为基础,由于机组的煤耗特性是在稳定工况下得到的,所以经济分配能满足稳态工况下全厂发电成本最低的要求,但并没有考虑频繁变负荷给机组带来的影响。同时,在自动发电控制(AGC)方式下的厂级负荷分配还要满足调整时间的要求,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目标负荷的调整。针对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快速性、稳定性,应用多目标模糊规划方法建立负荷优化分配模型,并使用免疫算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既保证了较低煤耗,也使得机组负荷调整速度较快,同时也满足了参与调整机组台数尽可能少的要求,使机组负荷分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控制下的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负荷适应能力差、机组调频调峰时难以自动运行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推理的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设计新方案.首先利用遗传算法整定出某一负荷下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参数,再采用模糊推理不断修正变负荷时的PID控制器参数,实现PID参数的实时调整,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佳控制效果.通过对火电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研究,证明了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单元机组负荷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赤夫 《湖南电力》2000,20(2):1-3,19
通过对湘潭电厂300MW机组进行测功法甩负荷试验研究,分析了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甩负荷试验过程中,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各主要因素相应关系,并与常规法乃负荷试验方法进行比较。测功法甩负荷试验方法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700 MW机组性能特点,分析机组各调峰负荷下不同压力运行时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同负荷下不同压力时机组的安全性能,得出机组调峰时不同负荷下合理的运行方式和滑压曲线,也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凝结水节流技术参与机组负荷调节的潜力,以某超临界600 MW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凝结水流量变化对机组负荷、除氧器水位等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凝结水节流技术可有效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速度,但会导致除氧器水位出现较大波动,对机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进行凝结水节流参与协调控制的技术改造,可有效提高机组对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负荷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0.
马良玉  成蕾 《热力发电》2016,(4):19-27,34
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为对象,详细分析了影响机组负荷的因素,通过合理选择模型输入参数,采用具有n阶输入时延和m阶输出反馈时延的静态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建立了考虑回热循环特性的机组负荷预测模型。通过扰动仿真试验,对不同结构神经网络模型的负荷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具有2阶输入时延、2阶输出反馈时延的模型,在各种扰动下均可精确地预测机组负荷,满足自动发电控制(AGC)条件下利用汽轮机回热循环侧可控参数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某抽水蓄能电站某次甩负荷试验,并基于全特性空间曲面描述的水泵水轮机调节系统非线性仿真模型,对电站甩负荷试验的过渡过程进行计算。通过对实测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二者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仿真的可行性。仿真也指出机组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机组运行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新建660MW机组快速减负荷试验结果,分析了要实现此功能所需的设备配置以及控制关键点,有助于发电机组的安全停运,减少锅炉故障停运的次数,减少锅炉受热面内氧化皮的发生;使机组具有快速恢复负荷的能力,对电网安全性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焱明 《电器工业》2022,(10):76-79
通过对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研究,探索提高机组的综合调频性能指标,从而推导出需要提升机组的变负荷速率。通过机组快速变负荷策略的研究,在充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对机组变负荷速率的提升。研究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升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收益,同时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确定一台火电机组的最佳经济负荷区间,对于了解该机组运行特性、指导发电厂商参与电力市场上网竞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运行中火电机组变动成本的构成,找出运行费用随发电量变化最敏感的燃煤消耗量和机组厂用电量作为计算对象,以某发电厂600 MW机组典型数据为例,结合生产成本的二次函数分析法,绘制机组的实时变动成本曲线,根据边际成本原理找出该机组最佳经济负荷区间。结果表明,通过计算得到的机组最佳经济负荷区间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该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发电负荷调节速率是"两个细则"衡量并网机组AGC性能的重要指标。DCS中在线计算AGC速率具有实时性好、可为运行人员考核提供依据的优势。通过分析AGC指令和机组负荷信号的变化特征,记录负荷升降过程中关键的负荷点和时间点,在负荷调节过程结束时计算本次调节的相关性能指标。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为机组的运行及考核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机组间的负荷分配当电站在总负荷低于总容量时,需要在机组间进行负荷分配,以减少发电成本。很多近代电站拥有同类型的机组,这种情况,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具有不同类型的机组时,可以采用一般的相似方法。首先让我们考虑四台机组的简单方法。如果机组完全相同,则其特性曲线的斜率很相近。这些曲线可以通过常规试验绘成如图1和图2。这样,产生每单位负荷所需的热  相似文献   

17.
多轴布置燃机联合循环机组的AGC(自动发电控制)功能开发和试验研究是一项较新的课题。根据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提出了负荷协调控制的方式,并采用新的控制策略,放弃常规的PID算法。经过实践检验,能较好地实现联合循环机组的AGC功能。分析了联合循环机组负荷变化的高低限,指出燃机负荷增减具有不同速率,探讨了机组负荷变化对余热锅炉和汽轮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300MW机组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功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西柏坡发电厂#4机组和衡水发电厂#1机组的辅机故障快速减速负荷(RB)试验的结果做了分析比较,指出在协调控制方式下的快减负荷速率是合理的,能够保证机组的安全,减少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次数,RB功能在机组辅机正常时也可用于电网发生故障要求快速减负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工程投资,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一洞两机布置,当一台机组甩负荷时会对另外一台机组产生水力干扰,诱发其甩负荷,导致相继甩负荷工况。这种工况下后甩机组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会急剧下降,但先甩机组也可能存在这种现象。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相继甩负荷时,先甩机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急剧下降的原因。研究表明:当相继甩负荷间隔时间较长,且先甩机组处于S特性曲线斜率反弯段,后甩机组流量上升时,后甩机组流量变化将对先甩机组产生很大的水头叠加,使先甩机组尾水管进口最小压力剧烈下降,出现先甩机组不利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双轴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要实现良好的负荷响应速度和较好的调峰能力需要设计和投入整套机组负荷协调控制,完成对燃机和汽机所承担负荷的合理分配,完成对余热锅炉主汽压力的监视和控制,实现机组AGC和一次调频功能。针对上述需求,提出采用以基本比例为基础,引入PID算法进行辅助修正的负荷分配方案,完成对联合循环机组总功率的协调控制。AGC功能基于负荷分配回路,实现网调对联合循环机组总功率的直接控制。针对燃机负荷响应快速的特点,设计由燃机单一承担联合机组的一次调频任务。郑常庄电厂机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双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整体控制功能要求,满足整套联合循环机组快速升降负荷的需要。本控制策略逻辑清晰,可控性强,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能适用于多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协调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