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超细材料与超细炸药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刘志建 《火炸药》1995,18(4):37-40
通过国内外资料的调研分析,描述了超细材料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超细粉体和超微颗粒。论述了超细炸药的基本性质和爆轰特征,介绍了超细炸药技术这一新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展望了超细炸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细炸药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细炸药制备为主线,对国内外硝胺类炸药(RDX、HMX和TATB等)的超细颗粒制备进行了综述。对多种超细颗粒制备方法及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复合微粒已广泛应用于制药、涂料、电子等领域。简要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膨胀技术、流化床技术、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技术制备超细复合微粒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在化学反应、材料加工等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成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制备超细HMX传爆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超细炸药在常规包覆过程中易团聚的缺点,采用超临界流体反溶剂法( SAS)制备了以亚微米HMX为主体炸药的超细传爆药,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亚微米HMX包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初始浓度、系统温度、系统压力、平均压力升高速率和平均压力下降速率.在加入20 mL的乙酸乙酯、系统压力9....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过程在微细颗粒制备和包覆等应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点,是绿色化工技术。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技术的原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前号。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萃取和提纯、溶剂替代、材料加工、微粒制备以及分析应用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提出了围绕超临界CO2 分子溶解机理而展开的新的研究领域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三种超临界流体结晶技术: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结晶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结晶法和超临界流体梯度结晶分离法,并指出了它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含能材料细化、表面包覆以及萃取和回收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和分析了超临界流体溶液快速膨胀结晶法、超临界气体反溶剂结晶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并对各个方法所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述评.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乔吉超  胡小玲  管萍 《现代化工》2007,27(Z1):122-125
介绍了国内外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微胶囊的原理和方法,叙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着重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RESS)法、气体抗溶剂结晶(SAS)法和气体饱和(PGSS)法的特点,阐述了各种制备微胶囊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本营  王保国  陈亚芳 《山西化工》2012,32(2):14-15,43
以超细RDX为主体炸药,通过添加Al粉,干法工艺制备出超细RDX/Al混合炸药;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撞击感度、摩擦感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对超细RDX,超细RDX/Al混合炸药的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从敏化机理方面对乳化炸药的几种气体敏化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各种敏化技术互有优缺点,采用复合敏化技术可以兼取各种单一敏化方式的优点。按此技术设计的乳化炸药,形态好、性能稳定、成本适中,更适合于深水下工程爆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裂解制取乙炔原料气的净化技术(提浓和精制)及应用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种乙炔提浓与精制技术的优缺点。针对现有乙炔精制技术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操作条件苛刻、溶剂损耗大、废硫酸难以处理等技术经济问题,提出了溶剂法乙炔精制技术。采用高选择性溶剂脱除粗乙炔气中的高级炔烃和CO2获得产品乙炔。该乙炔绿色精制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乙炔净化技术的缺点,还能获得高级炔烃副产品。  相似文献   

14.
Along more than a decade, R&D 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of vegetable matrice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iming at portraying the current state of this field and its evolution in terms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s, modes of operation, optimiz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closeness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 large compilation of almost 600 essays from 2000 to 2013 has been deeply analyzed in order to unveil those indicators and their trends. Furthermor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re identified, and some remarks that may drive upcoming research are provided.Globally, more than 300 species a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prevalence of the extraction of seeds (28% of works) and leaves (17%). The main families of extracted compounds, cosolvent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adopted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being possible to conclude that researchers investigate many times working regions far from the optimum due to practical limitations or absence of experimental optimization. Current phenomenological, statistical and semi-empirical approaches are reviewed, along with scale-up studies, and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whole, the most comprehensive picture over SFE of vegetable matrices is provided in this review, highlighting pertinent aspect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may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convincing route of this technology for the next years.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超临界CO2对聚丙烯固相接枝改性的协助作用,系统讨论了超临界CO2协助技术的优点、协助作用和渗透机理、溶胀过程中各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以及引发剂和单体的选择.超临界CO2协助固相接枝技术,后处理简单,PP降解程度轻,能够改善接枝过程的不均匀性,是很有发展前景的PP功能化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耐磨复合镀层、自润滑复合镀层、耐蚀复合镀层、耐高温复合镀层、特殊功能复合镀层等镍基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总结了目前镍基复合镀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技术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性质,从工业催化剂的制备、超临界催化反应两个方面综述了超临界技术在工业催化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反应原理及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卞维柏  潘建明 《化工学报》2021,72(1):304-319
电吸附技术得益于环保、清洁、简单和节能的技术优势,在海水脱盐淡化及污染物吸附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如何构建高电荷容量的吸附电极是构建高效电吸附装置、提高吸附效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吸附技术原理出发,介绍了电吸附技术吸附储存离子的双电层理论模型,并对电吸附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随后从吸附电极材料制备角度对碳吸附电极、层状金属氧化物吸附电极、复合型吸附电极分别进行综述,对每一类电极材料特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针对各类材料不足之处的解决方案,并基于高效电吸附技术实际应用目标,对吸附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碳质新材料,优异的特性使其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简述了石墨烯的特性,介绍了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制备方法,详细阐述了石墨烯及其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石墨烯及其氧化物加入到其他材料中可提升其他材料的性能,但它们对水中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吸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煤液化反应机理、动力学、催化剂及工艺的全过程,促进煤直接液化技术基础研究的快速进步和新工艺的开发,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在煤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催化剂以及液化工艺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德国IGOR、日本NEDOL和我国的神华煤液化工艺,分析了这些典型煤液化工艺的开发历程和特点;指明了煤直接液化制油技术发展趋势。煤的加氢液化反应是自由基反应机理,是一系列顺序反应和平行反应的综合结果,包含煤的热解、自由基加氢、脱杂原子和缩合反应等,总体上以顺序反应为主。借助同位素示踪、原位实时检测、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微波快速加热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和试验手段,重点研究自由基的产生速率、活性氢产生速率及定量传递机理,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精准阐明煤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各国学者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煤种、催化剂、工艺条件和供氢溶剂等,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从单组分到双组分和多组分,从连续反应、平行反应到复杂的网络反应,从最初的一步反应到后来较为合理的多段反应,模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接近工业应用。根据反应阶段不同进行分段处理的多组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将是今后煤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借助先进分析手段及科学的处理方法,建立真正揭示不同条件下煤液化动力学规律的通用型动力学模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纳米合成、等离子体等高新技术,调控组分配伍、降低催化剂粒径、优化制备方法是制备高活性催化剂的有效手段。强化系统合理配置和优化集成,重视煤的温和液化和分级转化,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直接液化-间接液化耦合技术是煤直接液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