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公民具有灾害意识、防灾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分析国际灾害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日本灾害教育与不同层次防灾公园案例,研究我国城市公园灾害教育功能设置策略,建议增设灾害教育专类公园,并对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的灾害教育组织和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更为校舍安全敲响了警钟,防灾避险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的重视.在幼儿园的室外环境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防灾避险的内容,与幼儿园室外环境和周边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在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幼儿园室外环境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校园灾害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在灾害发生时幼儿园室外环境防灾避险的规划模式,提出了可供探讨的解决方案,力求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轻伤害.  相似文献   

3.
基于焦作高新区防灾体系现存问 题,建立社区公共空间防灾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交通、小型、中型、大 型公共空间的防灾潜质,提出社区公共空间 的设计对策,增强社区这一城市基本单元的 灾害防御与防灾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发展,人类生活环境被严重破坏,各种灾害频发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从最初的安全社区,再到防灾减灾社区,如今,各国都在进行韧性社区建设。研究以美国、日本为例,对韧性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比较,探讨各国做法,与我国现有的韧性社区建设比较,总结其中问题,以辅助我国的社区灾害救助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汶川地震与日本兵库县南部等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等灾害的考察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现代城市灾害的新特点与新规律,分析了现代城市的灾害新特点,如灾害的复杂性、多样性、广域性以及扩散性和连锁性等。结合对我国城市防灾规划的发展与应用状况的分析和建国以来城市设施机能状况和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城市减灾对策研究、防灾规划与城市规划、加强城市防灾工作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例如:1)逐步建立以区域防灾梯级公园、小学防灾据点、社区防灾据点为主体的防灾网状新体系,将防灾规划系统化;2)实施防灾梯级公园建设新体系、建设多功能防灾避难场所,将防灾公园体系化;3)提高单体抗震能力、完善小学防灾据点与社区防灾据点功能;4)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宣传、提高公民防灾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体系。  相似文献   

6.
"防灾社区"背景"防灾社区"理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其背景为国际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对减灾在灾害管理中重要性认识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理念的提出。1994年,DonaldGeis在美国全国地震会议中首次提出"防灾社区"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灾害事件的频发加速了我国防灾事业的发展,社区防灾是全社会防灾的基础和关键。我国社区防灾事业起步较晚,体系尚不成熟,国内外也鲜有从社区防灾与治理体系整合的创新角度而进行的相关研究,国际经验表明:依托社区治理多主体协同体系发展社区防灾,能够以较低的组织管理成本获得高效的防灾管理体系。因此本文从社区治理与社区防灾多主体体系整合出发,首先对比研究国内外社区防灾与治理整合的优秀案例,提炼其关键特征;其次通过分析我国在这两方面的本土化实践,发现我国社区防灾和治理体系缺乏多主体协同机制、脱离;最终结合国外成功经验与我国建设缺陷,提出了"体系共建、全民共识、经验共享、智慧共生"的四大整合策略,以期能够为我国社区治理与防灾多主体协同体系的实践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9.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损失日趋严重,且公民防灾素养不高,在对正规灾害教育进行研究之后,需要把研究视野从学校灾害教育扩展到公众教育,其中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等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以解说为主要手段和途径进行.目前关于灾害类解说研究尚处于空白,故需对这类场所的解说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解说的概念解说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环境解说是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灾害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深化与发展,环境解说(解说)的理论也适用于灾害教育,成为灾害纪念遗址、博物馆等地进行社会灾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促进灾害教育发展,提高全民防灾素养与减灾意识,培育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灾害应对周期的理论,对减灾、预备、应对和恢复重建设四个阶段在我国居住区防灾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居住区防灾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以期完善防灾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布局特点的分析和同类大跨公共建筑性能的比较,肯定了体育场馆具有潜在的应急避难优势。进行了体育场馆平灾转化能力开发的应用性研究,对室外开敞空间提出前期引入防灾单元设计理念、强化应急设施的预备、兼顾环境要素的适灾性的应灾设计对策,对主体建筑提出采光通风自然化、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增强辅助用房通用性的应灾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场馆作为避难场所的现状调研分析,指出体育场馆建筑设计从整体规划、建筑选址、功能设计、交通疏散、结构安全、建筑造型六个方面,均应充分考虑其作为防灾避难功能空间来抵御地震等灾害的设计原则,最后阐述了体育场馆在城市防灾避难体系中的功能层级设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灾害及其防御在建筑产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建筑防灾是传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城市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琳琳  周立民 《山西建筑》2010,36(20):26-27
简要介绍了防灾公园的定义和防灾功能,重点探讨了防灾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统筹规划设计、有效利用开放空间和绿地、平灾结合及安全保障四个方面,并阐述了规划设计程序要点,以期指导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我国防灾规划现状入手,借鉴日本防灾规划经验,提出我国近期防灾规划完善可着重于灾害应急指挥系统、灾害应急避难系统、救灾物质储备系统、医疗救治系统和救灾通道及物质运输系统、志愿者救灾参与系统等六个方面的防灾基础设施规划。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防灾工程设施规划中,安全防灾规划仍以各部门制定的防灾专业规划和根据灾害事故种类制定的应急处置预案为主导,对城市防灾工程的综合规划、设施布局等缺乏有效的系统资源整合这一问题,以AHP方法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对城市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进行综合评价,以为解决防灾设施规划问题找到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全球灾害形势严峻。房屋的抗灾性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抗灾能力。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计算设计与概念设计的结合保证了抗震区结构的基本抗灾能力,而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由于未作计算加强考虑,概念设计应用亦不全面,导致非抗震区的多层房屋整体性能明显不足,抗灾能力低。从经济性考虑,建议把概念设计更多的应用到这两本规范中,以改善非抗震区多层房屋的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预防灾害是建筑设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提出包括防火在内的防灾设计是判定建筑设计方案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并就建筑火灾发展模式及预期损害度的分析评估,火灾荷载数据库的建立,安全疏散模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区防灾空间体系设计标准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社区防灾空间体系设计缺乏可依据的标准这一问题,立足于认知社区防灾空间体系,提出了划分社区防灾等级、确定防灾等级对应的防灾系统适宜性构成、制定社区各类防灾系统关键性指标等系列建议和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