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里格中部地区盒8段储层沉积相控测井解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里格中部地区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复杂,渗透率变化范围宽,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常规的测井参数交会图难以确定储层上下限值.在对苏里格中部地区组盒8段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盒8段GR、SP测井曲线特征,将研究区最发育的河道和心滩沉积储层分为箱形和钟形砂体两类,分别作出了箱形和钟形砂体的声波时差-电阻率、密度-电阻率交会图,确定了研究区箱形和钟形砂体的气层、含气层、水层以及干层的界限值,并进一步对建立的解释图版参数进行了应用效果分析,相比而言,利用沉积相控测井解释图版能进一步准确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分辨率级可视化随机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井数据的统计指标可用于预测储集层参数的分布,对照测井曲线,整理出小层物性数据的统计指标(均值,方差等)以及储集层和夹层的交替分布频率,就可以描述小层内部的纵向非均质性。把纵向非均质指标与储集层随机模拟相结合,使模型的纵向取值对应干测井分北率,实现测井分辨率级储集层随机建模,在对某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描述中,以及井数据为基础,利用可视化计算软件,对储集层参数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进行了测井分辨率级的模拟,精细地显示了各种储集层特征。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岩心、测井及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分别讨论了研究区石盒子组8段,盒8上1、盒8上2、盒8下1和盒8下2四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盒8段各小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研究区气水分布的影响,盒8段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区盒8段储层中水体往往是孤立的、呈透镜状,分散、横向上互不连通。  相似文献   

4.
测井多井储层评价与石油储量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藏描述中的测井多井储层评价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储层参数,通过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可以得到储层三维数据体。这种数据体可以有效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气分布规律,经生产测试证实达到了很高的精度。用这种数据体和储能参数等值图进行储量计算要比传统方法精确得多,而且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苏49区块盒8下亚段发育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且单井产气量差异大,为了明确储层非均质性对气藏分布和气井产能的影响,实现气田高效开发,在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测井、测试分析和气井生产资料,对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研究区盒8下亚段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均较强,...  相似文献   

6.
以子洲气田山2段(S2段)储层的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沉积相资料,从层内、层间、及平面的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认为,S2段储层内普遍存在夹层,以泥质夹层和致密夹层为主,通过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的定量计算,认为该储层S23段层内非均质较强,S21段和S22段为相对均质型储层;S2段储层具有较大的分层系数,存在层间隔层,主要为泥质隔层,分布不稳定,具有层间差异性;S2段储层各小层砂体连通性受沉积微相控制,S23段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分布稳定,平面非均质性差,但是其它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集砂体的非均质性与沉积作用关系密切,垂向加积作用导致储集砂体物性在垂向上表现为规律不明显的正韵律或突变正韵律;侧积作用导致储集砂体物性在垂向上表现为强烈的正韵律;前积作用导致储集砂体物性在垂向上表现为规律明显的反韵律。漫流沉积作用导致储集砂体物性在垂向上表现为变化不大或略微反韵律。从层内非均质性上看,盒8段和山西组储层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山2段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山1段的强,盒8的储层非均质性较盒8的强。4个亚层中属盒8的均质性最好。从层间非均质性上看:不同层位差异较大。从平面非均质性上看,高桥地区盒8段和山西组储层在平面上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区80口井的砂体解释、统计与分析,结合物性分析资料,利用储层非均值性的表征参数,分析子长油田安定区长6储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属较强范畴,但在局部小层层段、储层非均质性也有相对较弱的井层段,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主力油层井段平均垂直渗透率是水平渗透率的3.5倍,对油田注水开发非常有利,能大大提高水洗波及厚度,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盒8段气藏富水层的识别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苏里格气田盒8段气藏为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储层常产水。为此,对气层、水层和气水同产层的测井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物性参数分布的差异,确定了不同流体的测井响应模式。盒8段的地层水主要来源于沉积压释水,属于油气伴生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与低渗透储层中的气水置换不完全、河流相沉积所形成的透镜状砂体以及地层倾向从西倾转为东倾造成的汇水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10.
储层非均质性是制约油气田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储层非均质性是油气田前期目的层位钻取以及中后期压裂、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苏20井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偏西地区,气田已经进入开发的瓶颈阶段,通过对主力层位盒8段,与山1段层内(韵律和夹层)、层间(砂地比、渗透率、隔层)和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的研究,主力层位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盒8下段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井区产气的优势层位。  相似文献   

11.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层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  相似文献   

12.
YK气藏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需要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而非均质性研究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对YK气藏亚格列木组岩心观察和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沉积微相展布,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了亚格列木组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表明,亚格列木组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层间非均质性中等,平面非均质性中等;上气层和下气层之间的隔层平面分布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封隔性;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的非均质性受砂体发育程度及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可以指导开发方案调整,为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均质性强烈的复杂储层水平井开发,将水平段测井资料进行采样离散化,并以虚拟直井的方式提取测井曲线,进而从深度域开展岩性随机模拟反演。该方法不仅可以将水平段测井资料有效应用,而且可以根据水平段随钻测井的逐步更新实现水平段动态定量预测。通过大牛地气田试验分析认为,该技术可明显提高单砂体顶底构造及储层内部隔夹层预测精度,对于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下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缝洞型储层埋藏深且存在着较强的非均质性,测井评价、叠前处理、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开展地球物理技术攻关研究并形成了配套技术,主要包括:①通过对录井、常规测井、电成像和斯通利波测井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建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掌握缝洞纵向分布规律;②据此,在静校正、信噪比、一致性和提高分辨率等方面提出保幅处理技术,获得了高精度的地震资料;③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茅口组储层地震响应模式,指导优选地震属性开展缝洞定性预测;④通过叠前随机反演来进行储层的定量预测,采用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单元的空间刻画;⑤在进行缝洞自动追踪基础上,建立离散模型,实现缝洞连通性分析。预测结果经验证与实钻吻合较好,可以为下一步井位部署提供依据,提出“走出构造找岩溶”、“走出浅层找深层”的新思路,对茅口组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的深化勘探开发和扩展勘探新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及在文昌13—1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机地震反演技术是一种将随机模拟理论与地震反演相结合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并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本文在做随机地震反演时,以确定性地震反演的结果作为软数据,以测井资料作为硬数据,使用同位协同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技术反演储层物性变化。文昌13—1油田的实例研究表明,这种随机地震反演比起基于模型的确定性地震反演方法来说,其垂向分辨率更高,使得在油藏地质建模中可以充分使用地震资料,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Terminal fans have formed the sedimentary system of the 2+3 sands of the upper second member,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west of the Pucheng Oilfield,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Based on well logging data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beds, the 2+3 sands were divided into 16 sublayers. The heterogeneity of reservoir beds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layers and seal layers in the 2+3 san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intra-layer heterogeneity and inter-layer heterogeneity primarily belong to the severely heterogeneous classificati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resulted in a change of reservoir bed heterogeneity, strong i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parts, weak in the northern part.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erlayers and seal layers is dominated b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they are thick in north-eastern and middle parts, thin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相似文献   

17.
蒙特卡罗方法具有处理大型复杂问题的优势。将蒙特卡罗方法与地震反演技术进行结合,并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为例,利用蒙特卡罗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显示:其结果的分辨率明显高于确定性反演的分辨率,较好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通过盲井检验,证实反演预测的砂体与井点的符合率较高。分析认为,蒙特卡罗反演技术综合了测井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的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储层模型,使最终的储层预测结果具有高精度、低风险,便于在油田开发阶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多资料匹配融合储层建模技术,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将测井、三维地震及井间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优势互补的油藏建模新技术,可有效提高稀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油藏建模的准确性,为中国东部老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局部、少量的高分辨率(测井、井间地震等)数据为条件,建立与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条件关系实现地震属性的约束,有效利用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模型分辨率的效果。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垦71区块的孔隙度模型,经对比发现,孔隙度模型井间趋势与约束数据趋势一致,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多尺度资料联合物性建模方法的技术优势。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模拟结果在井点附近与测井解释数据一致,在稀井或无井控制区的预测结果与地震约束数据一致,并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七里村油田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不高,对薄油层的响应值不准确,导致薄油层漏失解释等问题,基于薄层对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影响分析,确定薄层敏感测井曲线;通过对沃尔什反演法、分辨率匹配法、傅立叶频谱法提高常规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方法分析表明,傅立叶频谱法是提高纵向分辨率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处理后的测井曲线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层的真实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