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葡北三断块存在着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速度快、水驱控制程度低、局部注采关系不够完善、密井网区注水利用率低,稀井网区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等实际问题,在储层精细描述和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转注、更新、钻点状油水井、补孔、欠注井治理等手段,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通过深度调剖,油水井双向调剖,长胶筒细分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水下窄小砂体油田降递减、控含水的技术对策,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葡北二断块聚驱试验区实际情况,对适合葡北二断块聚驱的完井工艺、注入工艺、举升方式及配套技术进行了论证和优选,并对今后聚驱采油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王102断块高速递减期控水稳油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王102断块高速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含水上升快、老井递减大、主力油层生产负担重、地下亏空大等问题,开展了油藏精细描述,重新评价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并采取补充完善井网、主力层系注采调整以及合理调整产液结构等一系列措施,使开发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控水稳油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现状的实际出发,根据该类油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研究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新模式--协同研究.同时,将这种新的模式用于文101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和综合治理研究.新的集成研究模式克服了传统研究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不足,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提高了研究效率和成果的转化速度.应用新的研究模式,建立了与实际相吻合的应用油藏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文101块沙二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剩余油分布有了新的认识,为油田的挖潜和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断块油藏不同区域开发对策不同的特点,提出分区井网调控技术。综合考虑断块油藏的构造、渗流等特征进行Ⅰ级分区,划分为夹角控制区、断层(断棱)控制区和井网控制区共3类8种区域;根据各分区剩余油富集程度对断块油藏进行Ⅱ级分区,分为剩余油富集区、剩余油弱富集区、水淹区和强水淹区。在对不同分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分区井网调控方式。将不同类型的断块油藏看作是由不同类型的分区组合而成,进一步确定各分区的组合开发方式为:采油井部署在构造高部位、临近断层、靠近2条断层夹角的顶点,注水井采用边外注水,油、水井部署宜采用交错井网。将分区井网调控技术应用于辛10断块,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10 a累积增油量为2.53×10~4t,提高采收率4.6%。 相似文献
6.
辛37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辛37断块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采用注水方式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功能解释测井、饱和度测井、吸水剖面测井、动态资料分析以厦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该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交点法、剖面法、井震结合方法开展构造精细研究,通过砂体展布追踪,结合沉积特征,开展精细储层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断块油藏的构造复杂性,进入高含水期后,其剩余油分布情况较为复杂,且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技术,制定出有效的剩余油挖潜对策.基于此,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控水稳油技术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挖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辛油田中部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交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存在的开发矛盾,提出了细分层系、点状注水、提液强采、卡堵改层、改向水驱、周期注水及侧钻七种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上述技术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构造再认识入手,加强油藏动态监测,运用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及时进行与地质特点相适应的综合调整与治理,使文明寨油田连续取得年产油递减率小于8%、含水上升率小于2%的良好开发效果。为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期的控水稳油,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挖潜难度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提出了将研究单元细化到油砂体的剩余油精细挖潜方法。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和测试资料,根据油砂体上井网控制情况、水驱特征和边水能量特征,将油砂体划分为弹性驱、注入水驱、注入水+边水驱、边水驱和未动用等类型,详细解剖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动用情况,分析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和潜力,提出了不同类型油砂体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跃进2号油田的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水驱效果大大提高。研究表明,以油砂体为对象的剩余油挖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窄薄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以葡北油田三断块葡Ⅰ油组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评价储层质量和形态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介绍了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原理及求取方法。该评价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指标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片面性,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储层特征,有利于剩余油分布的研究。该方法在葡北油田三断块的应用结果证实,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与剩余油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值为0.5~0.7的区域是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在特高含水期,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相对富集区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油层上部、主力相带侧缘和非主力相带以及断层遮挡等部位,其中正韵律厚油层上部的剩余油为最有利的挖潜目标,断层遮挡部位的剩余油也具有较好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项目是由江苏油田分公司承担的。该项目开展以来主要完成以下工作:①建立了复杂小断块油田高含水油藏描述、剩余油研究及高效挖潜措施优化组合的配套技术。②通过流动单元划分、沉积微相、储层参数解释等研究,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③对规模较大的真武油田,重点识别了主力区块低级序小断层;对含油带很窄、断块较小的周宋等油田, 相似文献
15.
16.
17.
对于砂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因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单层突进现象明显,使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效果较差。常规的注水方式和方法很难打破既成的单层突进的不利水驱现象。为此通过对油藏阶段开发矛盾的认识,在科学研究剩余油潜力后,在相关储层非均质和砂砾岩开发相关理论机理的指导下,采取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现场实际注采工作,使一区三叠系油藏在进入"八五"后出现连续十年稳产。形成了一套砂砾岩油藏高含水期控水稳油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对策,对今后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切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由于溱潼凹陷各油田各开发单元所处开发阶段、含水级别、开采特点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开发特点的开发单元。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以实现稳油控水的目的。本文在对溱潼凹陷各油田各开发单元含水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动用较好的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单元,以“控水”为主;对动用一般的中含水开发单元;以“提液”为主;对动用差的低含水开发单元,以“增油”为主的稳油控水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剩余油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进而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出发,研究了剩余油在平面、层间和层内三个方面的分布规律,提出了适合江苏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技术系列,实施后提高了复杂小断块高含水油藏的开发水平,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