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09Cr2AlMoRE材质混合管束换热器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0 9Cr2 Al Mo RE材质的纵向流混合管束制造的换热器 ,既可解决石油化工装置 H2 S和HCl的腐蚀问题 ,又可达到强化传热、高效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纵向流混合管束冷凝器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纵向流绕丝管、变截面管混合管束冷凝器。现场实际运行表明, 与传统的管壳式冷凝器相比, 压降小、传热效率高, 具有紧凑、高效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斜针翅纵向流管束研究及混合管束设计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斜针翅管束纵向流流动特性 ,建立了斜针翅管束流动的流体力学及传热强化理论模型 ,并对不同规格斜针翅管进行试验研究和比较 ,可节省材料 1 /3,压降仅为光管折流板换热器的 1 /2 0 ,强化传热为光管 2~ 3倍 ,并设计应用于炼油换热器中。  相似文献   

4.
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较高、流动阻力小、抗结垢能力强、设备投资及操作费用低等优点 ,但在低雷诺数下 ,传热效果不佳 ,郑州大学热能工程研究中心对新型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开发出CAD参数化绘图系统 ,提高了这种换热器的性能和设计效率。阐述了纵向流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和发展概况 ,分析了单项强化和复合强化传热的强化结构特点和强化传热机理 ,并从 4个方面指出了这种换热器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柴油为工质,在雷诺数范围为3280-12680内用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近似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54%-108%,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而壳侧流动阻力系数则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低30%-5%,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套管式折流杆管束换热器壳侧传热与流阻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套管式换热器的不足 ,设计了套管式折流杆管束换热器壳程内部结构。对不同内部支承结构与管束组合的套管式管束换热器壳侧进行了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 ,得到了 3种换热器壳侧对流传热系数及压降随流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 ,套管式折流杆螺旋槽管束换热器壳侧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性能。  相似文献   

7.
扁管管束结构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4种不同结构的扁管管束与圆管管束作了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得到了综合性能最佳的扁管管束结构形式。结果表明 ,在进口体积流量相同的条件下 ,相对于设有折流板圆管管束换热器 ,综合性能最佳的扁管换热器管程传热系数提高约 5 0 % ,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指标提高约 2 0 % ;壳程传热系数提高 6 8%~ 10 0 % ,压降降低 70 %~ 12 0 % ,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指标提高至少 2 0 0 %。  相似文献   

8.
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换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流横向冲刷圆壳管束换热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实际中,通过对这种形式的换热进行试验研究以及与横向冲刷均匀管束换热进行对比,分析了进口扩张角对传热和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圆杆折流杆结构换热器只有在较高壳程流速时才能达到较高传热效率,以及目前缺乏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支撑结构场协同关系定量计算关系式的情况,开展了新型菱形折流杆换热器的传热研究。运用实验方法获得换热器壳程传热关联式,验证了新结构良好的传热效率;利用CFD软件直观地得到了换热器壳程流场和温度场分布。通过对壳程能量方程的无因次变换,得到了壳程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的场协同角的定量关联式,证实了新结构具有更好的场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折流杆-螺旋槽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设备,与普通的弓形极-光管换热器相比,它不仅能够强化管内外传热,提高热热器的传热效率,而且具有防振性能强,流动阻力小,不易结垢后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严卫国  杜东平 《炼油与化工》2011,22(4):45-47,81
E-05为浮头式换热器,管程介质为急冷油、壳程介质为工业水.实际运行中发现管束泄漏严重,高达38%,文中采用微观检测分析方法,找出换热管束泄漏的原因,结合工艺操作条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纵向翅片管管外换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换热器管外强化传热技术主要是对光管合理肋化 ,即在光管上敷设一定形状的翅片进行强化换热 ,翅片对扩大换热面积和改善流体的流动状态均有较显著的作用。但纵向翅片管却依赖进口。为此 ,采用修正的威尔逊修正图解法 ,利用稳定工况下测得的实验数据 ,研究了焊接式纵向翅片管换热器翅片侧的传热特性和阻力特性 ,并与同规格光管换热器做了对比 ,得到了在一定物性和流态下该种换热器的换热及阻力准则关系式。在相同的Re情况下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明显高于光管换热器 ;在Re值较低的情况下 ,翅片管外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更好 ;与有折流板的光管换热器相比 ,纵向翅片管换热器壳程压力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3.
油介质作用下旋流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相机油为介质 ,固定水的流速及两侧的进口温度不变 ,通过改变机油的流速来测定不同工况时油的出口温度的方法对光滑管、W形及勺形旋流管式三种换热器的传热及流动阻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换热器的传热准则关联式和压降随流速变化的流阻关联式 ,为以油为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试验结果知 ,W形及勺形旋流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光滑管式换热器 ,低流速时又以W形旋流管式换热器为最优。如果以油为工作介质 ,宜采用W形旋流管式换热器。旋流管式换热器是高效换热和节能的新技术产品 ,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车辆等工业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4.
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是在连续螺旋翅片管的翅片上均匀开许多小口 ,与普通的连续螺旋翅片相比 ,其传热面积有所增加 ,间断的翅片反复地激发传热边界层上的湍流 ,可强化传热效果。将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普通连续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性能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具有更好的强化传热效果 ,在实验范围内 (Re =30 0 0~ 15 0 0 0 ) ,开槽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普通连续螺旋翅片管换热器的 1 2~ 1 4倍 ,而流阻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15.
几种强化传热管的流阻和传热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螺旋槽管、横纹管和 2种不同结构尺寸的缩放管进行了流阻和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得到了这 4种强化管的流阻和传热系数 ,并与光滑管进行了对比。通过综合评价 ,在实验范围内 ,其综合性能按优劣依次为螺旋槽管、横纹管、缩放管 1、缩放管 2。  相似文献   

16.
针对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污垢,严重影响换热器性能的情况,内置扭带是一种已被证实兼有防垢除垢及强化传热的双重作用的技术。介绍了铝制扭带的换热试验研究方法。在改造的传热试验设备中,通过将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铝制扭带放置到换热管内,调节冷水阀,观察扭带在预计流量起转时进行传热试验。结果表明,内置扭带的换热管的总传热系数大于光管的数值,增大范围为9%~20%,内置扭带具有良好的强化传热作用。采用线性回归得到了与扭带结构参数相关的摩擦因数和努塞尔准数关联式,并通过性能评价,得到了评价因子=1.13~1.25,证明铝制扭带具有强化传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