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7,(10):133-136
为了研究粉煤灰对大含气量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制备了粉煤灰掺量为25%、30%、35%、40%、50%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快冻法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粉煤灰会对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造成影响,整体上大含气量混凝土的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试件在冻融试验初期质量损失不明显,随着试验的进行,质量损失率整体呈增大趋势;对比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两个评价指标,引气剂的添加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有明显改善作用,冻融循环破坏主要是试件外表面的破坏;在含气量为6%条件下,粉煤灰的最适宜掺量为25%,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可提升至30%,以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天然浮石作为粗骨料,配制LC30为基准的轻骨料混凝土,通过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入不同量的聚苯烯纤维,经过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纤维和冻融循环次数对聚苯烯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以及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聚苯烯纤维能够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并确定掺入0.9 kg/m3聚苯烯纤维为最优掺量。  相似文献   

3.
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引气剂作用机理的分析,就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性能和混凝土抗冻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给予评述。试验表明:在相同水泥用量和坍落度的条件下,引气剂掺量越大,混凝土含气量就越大。抗压强度损失率就越大;在含气量小于6%时,随着含气量的增加,混凝土的韧性增加;引气剂掺量一定时,随着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增大.混凝土含气量的变化呈抛物线形状。混凝土用水量一定时,引气剂掺量越大,混凝土坍落度就越大;同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时,将引起混凝土含气量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影响水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含气量、水胶比、骨料粒径及种类、掺和料及人工砂石粉含量等。本文按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对影响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最为显著,其次骨料种类及粒径、水胶比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影响较为复杂,而人工砂石粉的含量则主要影响混凝土引气剂的掺量,在含气量相同时石粉含量对硬化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混凝土因其优越的材料性能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强度的降低成为关键问题。试验以强度C25的普通混凝土为基准,用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等体积取代细骨料制成橡胶混凝土,研究不同橡胶颗粒粒径和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较基准混凝土的小,且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拉压比较基准混凝土的大,且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另外试验结果也显示,橡胶的掺入增强了混凝土的韧性,可为橡胶混凝土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远  臧志刚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9):30-31,34,71
文章分析了人工砂中不同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中新拌混凝土的影响(包括坍落度、含气量),以及对抗压强度、抗冻性和抗渗性的影响.通过各项试验表明,人工砂中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含气量、坍落度不断减小;当人工砂的石粉含量为16%时,硬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冻性、抗渗性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细观刚体弹簧元的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成  陈桂斌 《水利学报》2008,39(5):588-595
采用基于二维细观刚体弹簧元的数值方法,模拟了轻骨料混凝土静态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加载边界无约束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峰值应变相对于有约束试件分别降低31.4%、55.6%;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峰值应变随尺寸的增大而减小,100mm×100mm×100mm、200mm×200mm×200mm非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分别为0.95和1.09,峰值应变换算系数分别为0.91和1.08,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棱柱体试件单轴受压、单轴受拉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并给出了单轴拉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二维刚体弹簧元数值方法能较好地预测轻骨料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能,可以用于分析轻骨料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性,试验研究了在相同强度C25下3种不同抗冻等级(F50、F100、F150)的3种配合比的拌和物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损失值,在试验室内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分别将3种配比的拌和物连续搅拌1h后进行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含气量损失都较大,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因素较多,施工单位应重视坍落度及含气量的损失因素,在混凝土的施工现场做好测试工作,试验研究结果能够为水利施工单位提供借鉴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抗冻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混凝土的含气量有关,而其原料中的骨料是影响含气量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试验研究,讨论了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影响主要由骨料性质决定,就试验选定的2个料场骨料而言,其颗粒级配、石粉含量、炭质含量是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控制骨料质量、调整引气剂掺量等措施提高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保证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研究强度等级和矿渣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分别对试件尺寸为200,250 mm和300 mm,矿渣掺量为0,30%,40%,50%和60%,强度等级为C15、C20和C25的三级配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三级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存在尺寸效应现象,其中强度等级对尺寸效应的影响比较显著,表现为尺寸效应现象随强度等级的提高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矿渣掺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比强度等级,其效果不明显。最后,结合Bazant尺寸效应律公式,计算得出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矿渣掺量的三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临界尺寸Dcr和临界强度fcr,可为矿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解决淤泥质基础大荷载下的稳定问题,出现了一种适合淤泥质滩地建筑的新桩型-夯扩桩.文中对夯扩桩的特点、施工工艺;设计和计算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夯扩桩在设计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据2005年完成的《绥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资料表明: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为70690人。该县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做为落实省政府八件实事后,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2004年以来,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4处,解决3.3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1141.245万元。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沃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由于每年的自然侵蚀和过度的人为开垦,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地方的黑土已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因此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抢救性地治理和保护黑土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生物选择器与除磷脱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各种生物选择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指出好氧选择器是利用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来工作的 ;而缺氧、厌氧选择器是利用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在不同的环境化学条件下独特的代谢功能来工作的。另外 ,缺氧、厌氧选择器同除磷脱氮所设置的缺氧池和厌氧池虽然在机理上相同 ,但在目的和结果上具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应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参参数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因素,提出了控制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的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余杭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以及目前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和存在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治理措施、科技措施和管理措施并重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