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6.
7.
8.
9.
10.
11.
12.
13.
2008年1月14日,《建设科技》杂志年度理事会与通联会在京召开。会上,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建设科技》杂志总编辑陈宜明对杂志2007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杂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国家正式启用新修订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以下简称新用地标准).这将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不少的变化和影响.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和影响,是当前每个规划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若简单套用原用地标准来理解和运用新用地标准,将会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诸多不便和法律纠纷.在此,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笔者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如何才能统筹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不再城中看海?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何谓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心又是什么?带着如上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院长张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安全发展状态堪忧北京7.21暴雨的启示令世界震惊的北京7.21灾难,在16个小时中,暴雨横扫北京1.68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200万,生命线系统全面瘫痪,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截至8月初已有79名蒙难者,创下新中国城市洪涝灾害城市死亡人数之最.北京7.21暴雨之灾有61年一遇的说法,本质上是告知社会这是一场自然灾难,这确有难解的迷思.自1951年至今,北京历史上有过几次相仿的特大暴雨天气,如1963年8月8日朝阳区来广营降雨464毫米(死亡27人);1972年7月27日怀柔八道河降雨479.2毫米,问题是今天与50年前相比,城市化率大为提高,现代的高速摊大饼式的城市规划建设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更为城市安全保障留下难以跨越的危机.对于水安全的属性问题,在2010年的世界减灾日上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指出,在当代社会已难再找到纯粹的致社会之灾的自然灾害了,全球尤其是大城市要格外关注自然诱因造成的灾难扩大化问题,因此,对7.21暴雨之灾的61年一遇自然灾难说,最有说服力的说法应是,北京的不堪一击缘于自然之灾、与其脆弱的应对能力表现与突发事件的无序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