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朱韶娟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51-1453,1483
研究复合乳酸菌粉(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及低聚未糖的益生菌冲剂在调节儿童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研究方法依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该复合益生菌产品,在14 d动物实验和15d人体实验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有极显著增加,摄入该复合益生菌产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研究表明,胃肠道区系微生物紊乱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有限,并存在安全性问题。益生菌是一类一定剂量条件下可以调控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机体能量平衡的活性微生物。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FD有其潜在优势。本文总结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肠道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最大的界面,不仅负责吸收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负责保护宿主免受各种毒素和病原体的侵害。肠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菌群屏障和免疫屏障组成。肠屏障受损与多种胃肠疾病及肠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益生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宿主肠道屏障功能:(1)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增强肠细胞之间的连接来改善机械屏障;(2)通过促进宿主对黏蛋白的表达来改善化学屏障;(3)通过竞争黏膜定殖位点、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改善菌群屏障;(4)通过提升固有层中分泌免疫球蛋白A细胞的数量,提升肠腔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来改善免疫屏障。文章总结了过去二十年研究益生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预防和缓解肠道疾病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强调了益生菌作为生物治疗剂在治疗肠道疾病中的菌株特异性,提出了在后续研究中可将灭活益生菌和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活益生菌的替代制剂用于治疗胃肠疾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在改善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其主要通过调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多种疾病的免疫调节,从而改善胃肠道生理机能来影响宿主健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需要对其与肠道菌群、免疫调节的相互作用机制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益生菌在肠道的分布与定植、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肠道功能的调控作用以及益生菌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做了简单论述,以期为今后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研究以及益生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体肠道内栖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种类和数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一旦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失调,各种代谢类疾病便随之而来.益生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衍,可调节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并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进而帮助恢复健康水平.近年来,国际上科学研究的热点逐渐集中于益生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和疾病的关系.本文概述国内外有关益生菌影响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以1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已成功实施产业化应用的益生菌菌株——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为例,详实说明益生菌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学科现存的若干研究瓶颈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形成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脂代谢紊乱、肠道通透性及氧化应激等改变。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一类能对宿主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能在肠道中存活并定殖,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缓解肥胖的形成。本文主要围绕益生菌对肥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为肥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肠-脑轴有效预防和改善PD,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PD中的变化,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的机制,益生菌对PD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等,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P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多项研究发现,肌体肠道菌群和抑郁、焦虑和压力之间存在关联,甚至肠道菌群会影响肌体的睡眠。研究认为,改善失调的肠道菌群与新陈代谢,除需要摄入富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品,补充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元增殖益生菌外,还必须检测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针对性地采用平衡膳食和益生菌干预。  相似文献   

9.
屈婉  刘硕  马晨  闫鹤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2):114-121
为探究乳双歧杆菌BB-12(BB-12)及植物乳杆菌P-8(P-8)对抑郁行为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本文构建了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CUMS)抑郁模型,分别采用BB-12及P-8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灌胃治疗。灌胃前、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治疗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 V4-V5区测序。结果显示:与CUMS组相比,2株益生菌均能显著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行为(糖水消耗率及旷场得分显著增加,暗箱中所处时间显著减少),BB-12和P-8组的菌群结构显著偏离CUMS组;与健康对照组(HC)相比,CUMS组中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显著升高,而OTU198的丰度显著降低,BB-12组显著降低了OTU556,OTU194和OTU99的丰度,P-8组显著调节了OTU556,OTU194,OTU99和OTU198的丰度;PICRUSt分析显示,与HC组相比,CUMS组肠道微生物的多种功能发生紊乱,2株益生菌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功能紊乱。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缓解慢性压力诱导的抑郁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盐饮食小鼠模型,给予小鼠焦谷氨酸干预,通过对小鼠小肠病理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粪便中白蛋白渗漏量等相关物质,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探究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开发其新应用方向。结果表明,焦谷氨酸可以显著缓解由高盐饮食引起的小鼠肠道结构损伤、降低小肠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同时,焦谷氨酸可减少部分由高盐饮食导致显著增加的菌群丰度,例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另枝菌属(Alistipes)等;另使部分在高盐饮食过程中减少的菌群丰度得到恢复和部分益生菌丰度增加,包括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 Arthromit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多种益生菌。综上,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机体显著的有益作用,可以稳定肠道结构、降低肠道炎症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跃居第二位,对其防治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益生菌作为肠道有益微生物,具有调节肠道免疫、增强肠道屏障和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等功能,在CRC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CRC影响以及益生菌对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CRC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述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相互联系,及综合解析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矿物质代谢、维生素代谢等营养物质代谢这两大方面内容,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且通过这些理论依据为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可有效提高动物益生菌生产制剂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人体肠道内菌群数量巨大且种类丰富,参与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能够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来调节机体大脑的发育与行为。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对自闭症谱系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和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益生菌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对此类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食物过敏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生活环境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可导致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变化,从而破坏口服耐受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作用开始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总结了口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产生的相关机理,进一步综述了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食物过敏的相关机制研究,并探讨益生菌防治食物过敏的潜在机理,以期为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早期和加重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改善肠道通透性、调节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机制对II型糖尿病起到预防和改善作用。现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具体表现为肠道微生物丰度的提高以及特定菌属的增加。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机体炎症、便秘和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这些特性,益生菌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从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病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出发,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报告进行综述,总结了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二者间的联系,并对益生菌干预的新型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正常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继而引发或加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通过膳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选择性地剌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与相关疾病及治疗的关系以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含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对肠毒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缓解作用进行了评估。将六周龄雄性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MP108产品组和高剂量益生菌MP108产品组,益生菌干预持续两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的粪便含水量、血清腹泻相关蛋白及炎症因子、空肠组织病理变化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MP108产品组和高剂量MP108产品组均能缓解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c Escherichia coli,ETEC)引起的腹泻症状,减少空肠组织损伤,降低血清炎症的水平,降低了铁蛋白(Serum ferritin,ST)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同时增加了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的水平。肠道菌群分析表明,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有助于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同时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细菌Akkermansia,Ruminococcaceae,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因此,鼠李糖乳杆菌MP108产品可通过调节腹泻相关蛋白、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发挥缓解细菌性腹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人体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该实验招募到15名健康志愿者,连续服用4周的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前后收集志愿者的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干预前后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其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4周后,人体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和Evenness指数不变(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除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增加以外,复合益生菌制剂干预对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多尔氏菌属(Dorea)和真细菌属(Eubacterium)等肠道内产氢气细菌的相对丰度也产生影响。由此认为,该复合益生菌制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能够提高肠道内一些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