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传感器故障将严重危害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采用鲁棒容错控制技术进行EPS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建立EPS状态方程动力学模型,并根据EPS的性能要求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yapunov方程,研究了EPS在参数摄动的线...  相似文献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光电式转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转矩传感器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输出特性直接影响到EPS系统的控制性能。在分析国外EPS系统转矩传感器的基础上,根据EPS系统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光电式非接触转向盘转矩传感器。给出该光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并对其进行测试;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分析表明:所设计的光电式转矩传感器在输出重复性、温度漂移等综合性能方面基本满足EPS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系统的主要机构及元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转向特性曲线,同时,对该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电动助力转向传感器的选型与安装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斌  胡树根  来明 《机械制造》2006,44(1):39-41
通过比较目前国内可以选用的两种转向柱式电动助力转向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特点,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状况,选择美国BI公司所生产的扭矩、位置复合传感器,并针对某车型上的机械式齿轮齿条转向器设计了传感器在转向管柱上的安装结构,同时造出了样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全面的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相关概念、结构特性及整体发展进行认知,本文通过对大量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类型特点、基本构成、控制原理、助力特性等角度出发,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较为全面的诠释,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阐明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希望本研究对我国汽车转向系统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引起的易漏油、结构复杂、拆卸困难等问题,以一种轻型车为试验样车,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应用到试验样车的转向系统中,从而替换原有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参考原车液压助力转向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地面最大阻力矩、最大助力转矩等实车参数,建立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曲线,并确定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器、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将关键部件组装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对实验样车做了改装,对改装后的样车进行了蛇形路面试验,并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助力电流与入手转矩的对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实现随速助力,并有一定的路感,转矩脉动小,具有较好的转向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可靠性与故障容错性,提出了将闪存应用到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以提高EPS助力系统可靠性的问题.传感器正常工作时,在闪存中存储了汽车运行状态的传感器数据;传感器失效时,则从闪存中的数据库中得出与当前汽车运行状态相近的数据,提供给ECU,实现EPS系统性能不因传感器失效而丢失,以此提高EPS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以稳态回转、转向轻便性、转向回正性、汽车轮胎抓地能力、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等作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性能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探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控制策略以及基本控制参数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EPS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对EPS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模型,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基于建立的EPS动态模型,采用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环境下建立EPS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可重构机器人工作构形的容错性进行了研究,以相对可操作度和容错空间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关节对当前工作构形容错性的影响.在满足任务对构形性能要求下,通过增加较少数量的关节补偿容错性能较差的关节,进而提高工作构形的容错性能.然后对形成的容错构形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最后进行实例仿真,验证构形容错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一个新柱型电动力转向(EPS-TT)系统.这种EPS-TT系统的显著特点是采用光隔离转矩传感器测量转向器转矩,它的辅助转矩控制方法是采用一个单向马达和两个离合器.因而它不需要一个复杂的马达驱动系统,该系统在作反向转动时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为估算EPS-TT开发了一个完整的转向系统模型和一个简化了的模型.一个完整的车辆模型用来研究车辆的响应.为控制EPS-TT系统设计了线圈载体控制法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分析了加于系列不同正弦输入和结果性能.结果表明用ESP-TT系统所达到的性能和常规的ESP系统通过的频率范围相似.整个转向系统模型结果和简化了的模型结果相似但车辆的响应稍稍不同.该线圈载体控制提供了好的性能不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规则的分布式电驱动车辆驱动系统失效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在进入失效控制工况下,传统控制策略存在的纵横向控制目标无法满足、驱动能力降低、安全性变差等缺点,设计并考虑动力性和稳定性的驱动系统失效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分布式电驱动车辆各轮无机械连接、各轮独立驱动以及驱动单元冗余配置的结构特点,依据不同的失效状况和车辆状态制定基于规则的驱动系统失效控制算法。对所设计的算法进行实车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生驱动系统失效后,所设计的基于规则的驱动失效控制策略通过协调控制各驱动轮驱动能力,在低速小转向阶段改善了车辆的纵向驱动能力,在高速或者大转向阶段保证了车辆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对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应用于EPS的模糊控制算法,并将其应用在EPS控制器上组成模糊控制器。兼顾转向的轻便性和平稳性,在EPS实验平台上测试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并在线调整模糊控制参数,使EPS转向手感达到最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能满足EPS快速、频繁启停以及转向轻便、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控系统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已经成为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码、利用诊断数据分析故障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感器及执行器故障对EPS助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EPS主动容错控制方法。建立含参数不确定性、传感器与执行器故障的EPS系统模型,将系统不确定性转化为故障估计误差系统的扰动,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及线性矩阵不等式推导故障估计误差系统稳定并对扰动具有鲁棒性的充分条件,采用LMI区域极点配置法提升故障估计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执行器故障设计控制律补偿容错控制算法,针对传感器故障设计信号重构容错控制算法。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传感器与执行器单独或同时发生故障时,设计的故障估计算法均可较为准确地估计故障幅值,故障估计的误差较小;针对不同故障对助力性能的影响,提出的容错控制方法均可使故障EPS系统的助力性能有所恢复。基于LabVIEW PXI的硬件在环试验进一步验证容错控制应用于EPS系统的有效性,提升汽车转向行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及其所采用的控制方案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技术。高性能的电动汽车采用闭环控制和先进的控制算法,并采用普通硬件和复杂软件相结合,实现电动汽车不同的使用要求。介绍了电机驱动系统的布置方式,比较了不同类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驱动系统的参数选择,分析了电动汽车所采用的控制技术。最后,预测了电机驱动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能源消耗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但这也为电动汽车的诞生和汽车产业,以及能源安全和低碳经济的长足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为此,本文围绕电动汽车的电气驱动系统构成以及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并围绕汽车行业中采用的电驱动技术进行研究,解读电动驱动系统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作用,并分...  相似文献   

19.
谢辉 《机械与电子》2006,(2):34-35,52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观测器,以实现动态系统故障的在线诊断与排除,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机电系统中传感器故障诊断的控制图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感器故障诊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而又有效的诊断方法-控制图法。介绍了控制图的基本概念、原理与设计原则,提出控制图法用于传感器故障诊断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