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V/T)能量输出,将新型铝合金背板型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流道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构成新型PV/T复合系统.将新型PV/T复合系统、常规TPT背板光伏组件、常规平板集热器至于同于工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TPT光伏组件相比,新型PV/T系统的电压约提升了0.5~1.5V,电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功率及发电量平均提高了9.76%、1.49%、3.75%、4.02%.而复合系统热效率比常规平板集热器约低22%左右.相对于常规TPT光伏系统或自然循环平板集热器热水系统,新型PV/T系统有发电量高、占地面积小、综合性能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PV/T系统太阳能利用率,同时获得可利用的热水和电力,将铝合金背板型单晶硅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式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制成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化(PV/T)复合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光伏组件与集热板之间良好的粘接性、绝缘性和热传导,并在昆明地区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水箱水容量及不同天气工况下运行的光电光热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在75kg水箱水容量(m)晴天工况下运行效率更高,系统的平均电效率、热效率、综合效率及综合性能效率分别在14%、37%、51%、70.72%左右,与系统在50kg水箱水容量晴天或75kg水箱水容量多云工况下运行相比,综合性能效率约提高了11.86%或2.09%。与独立的光热或光伏系统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太阳能利用率高、更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绝缘材料》2015,(4):73-74
<正>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绝缘背板国家标准颁布《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绝缘背板》(GB/T 31034—2014)国家标准日前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并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实施。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用绝缘背板,父称太阳能电池背板,是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封装材料,主要应用于晶体硅太阳能  相似文献   

4.
电热协同作用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输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伏/光热(PV/T)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建立了PV/T系统的热电模型,针对PV/T系统的热电效率、电池板温度间的耦合问题,通过MATLAB迭代求解法,解决了PV/T系统中热电参数耦合求解问题,得到了PV/T系统的效率曲线,分析计算了系统组件长度和工质流速等参数对性能曲线的影响;同时,针对PV/T系统与普通光伏组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测试了两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板背温度等特性参数,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既可以产生电能又可以回收热能。介绍了传统太阳能光伏电池热利用(PV/T)系统及新型PV/T系统的基本形式,分析了不同PV/T系统的特征。指出了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不仅能获取电能和热能,还可以有效利用所获取的能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光伏模块冷却方式设计了一种新型集热结构的PV/T组件.基于Fluent软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新型集热结构中不同凸包间距、高度对新型冷却板的影响,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将该结构与扁盒式冷却板进行了比较.从4种模型中选择凸包直径15 mm、凸包间距15 mm、凸包高度为15 mm作为最佳模型,此时背板平均温度为295.31...  相似文献   

7.
制作了一套直接将透明光伏组件与平板集热器耦合为一体的PV/T复合系统,并就电池覆盖率不同的PV/T系统进行了热、电性能研究,其结果表明电池覆盖率为0.33的PV/T系统较为理想,达到国家标准《家用太阳热水系统热性能实验方法》要求,该种系统的设计能为今后PV/T复合系统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4种模式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空气冷却型PV/T系统、水冷PV/T系统、热管PV/T系统和光伏—太阳能辅助热泵(PV-SAHP)系统的构造及应用,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预测了PV/T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可以真正实现建筑的节能。  相似文献   

9.
《电源技术应用》2011,(11):65-67
1太阳能组件用背板介绍 太阳能组件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分,为了更好的保护组件中的电池片,满足25年的设计要求,置于背面最外层的背板材料就特别重要(见图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背板可以分为含氟背板和不含氟背板,为了确保2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含氟背板是组件厂商最常用的。早期的氟材料主要是PVF,但是由于产能和价格限制,更多的新型氟材料被应用到背板的制作过程中,如PVDF、FEVE、THV等。考虑到组件价格的压力,为了更好的控制成本,并且增加背板与EVA的粘接  相似文献   

10.
胡茂  秦岭  谢少军  罗松  候虚虚 《电源学报》2017,15(4):105-111
为了解决传统的两级式光伏交流模块PV AC module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PV AC module。该AC module的前级为传统的Boost变换器,完成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光伏接口电压的泵升;后级采用高增益集成式逆变器,实现直流母线电压的泵升和并网发电功能。分析了PV AC module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并通过一套250 W/40 kHz的样机仿真模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PV AC module具有结构简洁、控制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电热联产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综述了目前电热联产系统(photovoltaic/thermal,PV/T)的研究现状。系统地比较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PV/T系统的发展,总结了各类(气冷式和水冷式,平板式和聚光式)PV/T系统的结构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类PV/T系统的性能。为分析PV/T系统效率,详细介绍了PV/T系统效率的试验测试方法和基于辐射传递模型和热平衡模型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建筑一体化的PV/T系统及聚光PV/T系统。最后,结合各类PV/T系统特点,概述了目前PV/T系统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光-火微电网运行时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提出了基于优化控制工具箱和优化函数相结合的NCD(非线性控制设计)改进PID控制器,并加入到光-火微网中调节电网频率。分别建立光伏系统和火力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将光伏和负荷引起的系统有功变化量作用于火力发电机组,通过设计NCD优化控制策略,以减少因光伏系统功率输出的不稳定性造成电网频率出现的偏差。通过在Simulink中搭建光-火微网模型,仿真结果及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传统的频率调节相比,该方法实现系统更快的响应性、更小的超调量和更强的鲁棒性,减少了光伏并网对电力系统有功平衡造成的扰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Boost的两级式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光伏并网发电中,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实行最大功率点跟踪,而为了实现并网,直流侧电压必须高于电网电压幅值,这就限制了光伏电池电压的调节范围。对一种单相光伏发电并网逆变系统进行了研究,它由Boost DC/DC电路和逆变桥组成。前级Boost斩波电路则通过调节占空比而改变光伏阵列的输出电压,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后级逆变电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方法,电压外环控制逆变侧电容电压的稳定,电流内环控制并网电流实现并网。在这种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扰,使整个系统更加灵活可靠。主要研究了逆变系统各重要元件参数的选取方法以及逆变系统的控制方法。最后用MatlabR2007a/Simulink进行了仿真,证明了该逆变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光伏组件的潜在诱导衰减会减少光伏发电系统对外输出的电能,严重情况下使光伏发电系统瘫痪,几乎不对外输出电能。在温度为85℃和85%湿度条件下,对单块光伏组件模拟光伏发电系统中出现的潜在诱导衰减效应,即组件的铝边框和输出端产生1 000 V的电势差。每隔6 h测试一次组件的电致发光(EL)图像和I-V电性能,实验持续时间为48 h。结果表明:该效应会使组件产生漏电,漏电程度随着实验持续的时间而变得严重。运用电容原理解释潜在诱导衰减产生的物理机制,并采用低介电常数的封装材料制作新的光伏组件,能使组件的功率衰减控制在2%以内,完全具有抗潜在诱导衰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为了获得与电网电压相匹配的直流输出电压,需将多个光伏组件串、并联后经过非隔离DC-DC变换器,其结构扩充性较差,且无法实现每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运行。直流模块式光伏并网系统采用高频隔离型DC-DC连接单个光伏组件和直流母线,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多个子模块相并联。该结构不仅具有安装灵活、维修方便等优点,还保证了每块光伏组件的最大功率点运行,提高了光伏电池的效率,且前后级相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适用于城市建筑集成光伏(BIPV)中。文章以隔离型全桥拓扑作为光伏直流模块中的DC-DC变换器,分析了直流模块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多直流模块并联情况进行研究,提出了控制策略。最后构建了直流模块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实验原型和仿真模型,验证了系统和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常泽辉  田瑞  侯静 《电源技术》2012,36(5):682-683,703
为了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获取电能和热能,将铜管换热器加装在太阳电池板背,构成太阳电池光伏光热(PV/T)一体化系统。采取对比实验法在呼和浩特地区对太阳电池板进行光伏光热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条件下,装有铜管换热器的单块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比普通单块太阳电池实际输出功率提高近17%。  相似文献   

17.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分析光伏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建立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光伏组件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寻找BP神经网络中的阈值和权值,降低网络对初始值的敏感度,避免网络陷入局部最小,实现模型分类效果的优化。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光伏组件的故障类型。相对于其他算法,优化的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然法则实现光伏组件智能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减少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损失,最大可能避免倒塌、热斑损坏、自然老化率过快等现象,利用自然法则,提出一种新颖的方法以实现对光伏组件的全面智能管理。该方法采用晶体硅本身的光伏I-V特性,通过自然法则原理,获得组件的理论功率输出与实际功率输出的对比数据,以此来判断光伏组件是否正常。试验表明,此方法效果良好,完全满足电站光伏组件功率输出的精度要求,可以有效实现大中型光伏电站的组件的全面智能管理。  相似文献   

19.
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使得清洁且资源丰富的光伏发电倍受关注, 太阳能的随机和间断特性使得独立式光伏系统需要配置相应能源存储设备才能实现电力的连续供应。本文提出一种光伏/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 建立了包括光伏模板、燃料电池、电解池、压缩机、氢气罐和蓄电池的系统元件模型, 设计了能源管理策略协调联合系统的能源分配,对系统实现全年能源供需平衡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发电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全年的负载需求,是传统供电方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