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东营南郊引黄水库微污染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研究,首先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粉末活性炭(PAC)和聚合氯化铝(PACl)的最佳投量,然后采用中试装置考察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对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PACl投量为4 mg/L、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 mg/L及PAC投加在第二级机械搅拌絮凝池的工况下,该工艺对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4%和52%。正确地投加PAC能缓解膜污染,并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2.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静态试验和中试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对臭味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臭味的去除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同时投加或间隔投加,对臭味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异;在给水工艺投加量条件下,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投,可有效避免沉后水的异色和锰含量超标;同时投加高锰酸钾0.5mg/L和粉末活性炭20mg/L,预处理20-30min后再混凝沉淀,对臭味强度等级为4的试验原水处理效果良好,沉后水的臭味强度等级降至0-1;同时投加高锰酸钾1.0mg/L和粉末活性炭30mg/L,预处理30min后再混凝沉淀和砂滤,对具有极强烈恶臭(臭味强度等级≥5)的试验原水处理效果良好,沉后水臭味强度等级降至1-2,滤后水臭味强度等级降至0-1。  相似文献   

4.
高藻及微囊藻毒素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由于藻类暴发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应急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对于高藻期的原水,调节其pH值到6.0左右并投加1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明显改善混凝工艺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藻类去除率从60%提高到96%,沉淀出水中的藻类含量稳定在200×104个/L左右,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土嗅素和二甲基异冰片等致嗅物质,并有一定的助凝作用;对于高藻期后水中较高浓度(约10μg/L)的溶解性微囊藻毒素,可通过投加粉末活性炭(投量为20mg/L,并确保接触时间>40 m in)使其含量降到水质标准值以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受毒死蜱污染的原水,通过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8mg/L聚合氯化铝和0.05mg/LPAM难以将毒死蜱浓度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0.03mg/L)要求,需要采用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当原水毒死蜱浓度超标5,10,20,30,40和50倍时,所对应的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30,30,40,40和50mg/L,出水浓度均小于0.03mg/L。PAC吸附强化工艺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可有效应对原水的毒死蜱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近期台风天降雨时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模拟混凝沉淀工艺烧杯试验,改变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和水源水p H值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为6 mg/L,PAM投加量为20μg/L,生产用水p H调为8.5。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水源水浊度由48.5NTU经过10分钟的沉淀降为3.4NTU,浊度去除率为92.99%,有效减轻滤池的过滤负荷。  相似文献   

7.
采用重介质混凝沉淀(DLCS)/超滤(UF)耦合工艺中试装置处理长江下游原水。DLCS工艺的较优运行参数:重介质絮凝核(DM)粒径为20~45μm、PAFC投加量为12 mg/L、PAM投加量为0.15 mg/L、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为16.1 m~3/(m~2·h)、混凝沉淀总停留时间为17 min,在该条件下出水浊度和COD_(Mn)均值分别为1.05 NTU和2.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8.05%和39.2%。DLCS/UF耦合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浊度和COD_(Mn)均值分别可达到0.17 NTU和1.74 mg/L,其他出水水质指标优于GB 5749—2006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粉末活性炭吸附特性的研究,探讨了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并用来估算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最大投加量。试验结果表明,向甲基对硫磷、对硫磷浓度分别为0.22,0.06mg/L的配水中投加10mg/L粉末活性炭,吸附时间20min时两者的去除率为93.66%~98.11%。针对南方某水厂原水,试验所确定的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1.5~2.0mg/L。试验证明投加粉末活性炭是去除饮用水中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PAC和PAM复合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根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混凝的最佳条件:PAC投加量为750 mg/L、PAM投加量为15 mg/L、快速(150 r/min)搅拌1 min、中速(45 r/min)搅拌6min、慢速(35 r/min)搅拌7 min、在快速混合之后投加助凝剂.在该处理条件下,系统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浊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5%和65.80%.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源突发镉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镉污染事件,采用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粉末炭(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以及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有限,聚合氯化铝投量为4 mg/L时,对Cd2+的去除率仅为10.5%;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对Cd2+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但出水水质仍不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明显,当PPC投量为3.5 mg/L时,沉后水中剩余Cd2+浓度降低至3.3μg/L,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去除率为95.2%。因此,PPC预氧化可以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镉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没式超滤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对低温低浊水的净水效能以及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时,能够降低膜表面的负荷,对可逆污染和不可逆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时,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出水的浊度低于0.06NTU,对CODMn,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9%,25%,比单纯的超滤工艺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15%.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温低浊时期丹江口水库水,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对水厂普遍使用的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的投加量与沉淀时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FeCl3和PAC投加量与余浊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投加量为12 mg/L时余浊最小,分别为0.38和0.30 NTU,明显优于AS;混凝剂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高度正相关,混凝剂对UV254去除作用强弱关系为PAC>AS>FeCl3,投加量为1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52%;投加FeCl3和PAC所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快,在20~ 30 min时即可完全沉淀,而投加AS形成的絮体所需沉淀时间在40 min以上.最后在中试系统对最优混凝剂PAC投加量与浊度和UV25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宁夏宁东水厂冬季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做助凝剂,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时,随着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0.5mg/L时,浊度去除率最高,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随高锰酸钾投加量的升高而上升;UV254的去除率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大于30mg/L时,其对浊度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可以明显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在我国冬季北方低温低浊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滤后水和沉后水作为进水,考察了超滤膜深度处理工艺的净水效能、膜通量、渗透性及清洗方式.结果表明,超滤膜深度处理工艺对浊度、总铁及色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以滤后水和沉后水作为超滤膜进水时,适宜的膜通量范围分别为(70 ~80)和(50~60) L/(m2·h);超滤膜-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效果很好,当PAC投加量为15 mg/L时,浊度去除率大于80.7%,TOC、CODMn 、UV254及氨氮去除率基本小于30%.  相似文献   

15.
王慧娟  殷小桃  李金辉 《山西建筑》2011,37(30):123-125
针对石墩子山水厂低温低浊(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的特点,对乌拉泊水库原水和乌拉泊水库原水与滤池反冲洗排水在配水井内的混合水进行混凝实验,实验表明:对于低温低浊水,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mg/L,以PAM为助凝剂,除浊效果较好;PAM的投加时间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微污染湖水为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投加以及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联合投加时原水经混凝沉淀后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PAC与PPC联合投加能有效降低沉后水的色度、浊度、有机物含量和藻类数等;当投加0.4~0.6 mg/L的PPC反应10 min后,再投加20~30 mg/L的PAC,可获得良好的沉淀效果,对色度、浊度、UV254、CODMn和藻类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0%、80%、25%、26%和78%;与单独投加PAC相比,投加PPC后再投加PAC可减少一半以上的PAC投加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水厂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系统的组成、工作条件、设备技术参数。生产运行结果表明,采用预O3可节省矾耗20%,O3/BAC深度处理技术对浊度、色度、CODMn、NH4^+-N、NO2^--N的去除效果好,出水平均浊度为0.121~0.161NTU,去除率〉99.25%;出水CODMn值为0.48~1.57mg/L,去除率为57%~77%;出水NH4^+-N平均值为0.02~0.237mg/L,去除率为61%~99.7%;出水NO2^--N值为0.001~0.053mg/L,去除率最高达99.74%.  相似文献   

18.
刘伟  程方  刘振耒  李晓殷 《供水技术》2012,6(6):20-22,26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低温低浊海水进行混凝烧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水水温低于10℃、浊度低于50 NTU时,PAFC的最佳投药量为15 mg/L,此条件下浊度、CODMn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57%,54.47%和32.56%。通过试验比较了PAFC和聚合氯化铝(PAC)对低温低浊海水的混凝效果,得出PAFC的混凝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9.
刘旭  刘志滨  吴维 《供水技术》2011,5(6):19-21,25
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呋喃丹的可行性,并采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条件下的吸附等温方程.结果表明,采用粉末活性炭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呋喃丹,在去离子水条件下,呋喃丹初始质量浓度为0.035 mg/L,投炭量为20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呋喃丹的去除率大于98%.根据吸附等温方程计...  相似文献   

20.
超细粉体凹凸棒石助凝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的藻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投加超细粉体(200目)凹凸棒石对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沉淀去除富营养化河水中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凹凸棒石能大大提高P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增加絮体的密度,改善絮体的沉降性能,抑制絮体中藻类的上浮.当PAC投量为40ms/L、凹凸棒石投量为0.08%时,PAC与凹凸棒石联用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较单用PAC时分别提高了14.5%和14.0%,形成的絮体沉降体积仅为单用PAC时的1/2,降低了后续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