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吴颜玉 《广东建材》2010,26(2):113-114
本文通过某高层跨层地下室的基础设计,通过降低基础顶面标高和采用柱墩的方法处理高差对地基的影响,确定一种经济可行的基础处理方法,进而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艳平  张海洋 《中外建筑》2009,(12):133-134
鲁南地区沿黄河流域平原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场区地基属于中软土。在住宅小区建筑物地基处理中:多层的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在建筑结构采筏板基础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以适应地质环境;小高层与高层的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以上处理措施已用到工程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地基岩土层中普遍存在溶洞及土洞,场地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稳定性差,大部分高层基础普遍采用灌注桩,费用高工期长。为了探讨更加高效经济的桩基形式,从设计、工期、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桩基形式,通过设计及试桩等手段,分析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在高层基础中的技术、经济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取得较好的成果。同时,探讨岩溶地区溶洞及土洞的注浆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军 《安徽建筑》2013,(6):179-180,195
文章从抗震设计和抗震鉴定两个方面。运用抗震概念鉴定、结合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特点.利用工程实例对现有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倾斜状态下的抗震能力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估,对鉴定方法、结构体系、材料、构造措施、抗震变形、荷载组合作用下应力和层间位移计算分析以及抗震性能评价进行详细阐述,为倾斜状态下高层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处理提供了可靠地技术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龙岩市某一住宅楼部分基础设计为案例,介绍了该高层建筑采用深基础或浅基础的设计比选过程,并分析了当基底下部土层在受力影响范围内存在土洞、溶洞及软弱下卧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时,进行相应地基处理的设计过程,该基础设计实践表明:高层建筑物基础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基础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工期等因素;若采用地基处理或天然地基方案时,必须进行设计前的天然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取得符合实际现状土层数据,以供设计进行精确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20,(2):117-119
文章以北京某高层住宅楼为依托,详细介绍了砂土层地基上CFG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验证了该工程经优化后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承载力较低的砂土层地基上应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是可行的,经优化设计后的方案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并能为实际工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一、总述民族文化宫建筑面积共30,770m~2。中央部分为十三层,高62.3m,其余则为三至四层建筑,建筑的平面形状如图1,中央高层部分考虑七级烈度的抗震,采用框架結构和整块的箱形基础,并用沉降与相邻低层建筑断开。低层部分为半框架結构,采用单独柱基及带形基础。在勘探设計过程中会经碰到下列問題:1.持力层粉細类土的計算强度的选定;2.如何考虑厚度变化较大的重砂粘土层对地基  相似文献   

8.
康景文  赵翔 《四川建筑》2001,21(3):49-51
西南地区多层、高层房屋,基础多采用桩基,大量的低层住宅区地基处理采用振冲碎石桩并不普遍。由于CFG桩复合地基及类似的复合地基形式成孔原理、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与上述几种桩型所用的成孔方法类似,将现有设备或直接使用或中适当改进均可以用于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因此,我们认为根据西南地区的地质条件,多层或高层建筑物(6-24层)的地基加固可使用CFG桩复合地基和多种形式的桩土型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9.
杨东冬 《安徽建筑》2004,11(1):87-88
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桩湿法对高层加层进行复合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理论,通过高低层复杂高层建筑大型模型试验,找出不同高层和低层在结构刚度和荷载差异下基础沉降、深层土变形和基底反力分布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明确复杂高层建筑的变形控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单体之间的基础反力和基础沉降的影响范围在3跨以内;高层建筑地基主要压缩层厚度为基础宽度的0.6倍;高层基础整体挠度主要由其本身的刚度和荷载决定;高层两侧差异荷载增加将引起高层本身倾斜线性增长,变形控制中应重点考虑差异荷载对高层倾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樊济喜 《住宅科技》1996,(11):23-24
焦作市为七度抗震设防区。多层砖混结构在焦作市的民用建筑中占80%以上。对砖混结构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抗震验算及抗震构造加强措施,对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 1 地基及基础 焦作市北靠太行山,有一部分坡积土和冲填土。焦南为饱和松软的粉土。焦南的西部在埋深3米以下有砂土液化。市中心有相当部分为日伪时期的旧地道,并且一部分已坍塌并填以杂填土。这些地基若不处理,地震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加重震害,设计与施工时除消除地基的不均匀因素和砂土液化外,在墙下设置地圈梁,以抵抗不均匀沉降和加强基础部分的整体性。同一结构单元选用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5,(12)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和建筑业飞速的前进,地下高层带地下室(车库)和多层带地下室(车库)的建筑形式在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采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工程探索对于高层裙房及多层地下室,尤其是在较好的地基土上,出现了独立基础加防水板下设聚苯板软垫层的基础形式,成为近年来伴随基础设计与施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础形式。但这种基础形式暂未列入相关结构设计规范,这类基础的关键是通过调整软垫层达到在竖向向下合力作用下防水板的变形与独立基础沉降变形相对沉降差为零或最小,从而使防水板不承担或承担最少量地基反力。这种地基形式传力更简单、明确及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工作的理论,通过高低层复杂高层建筑大型模型试验,找出不同高层和低层在结构刚度和荷载差异下基础沉降、深层土变形和基底反力分布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明确复杂高层建筑的变形控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单体之间的基础反力和基础沉降的影响范围在3跨以内;高层建筑地基主要压缩层厚度为基础宽度的0.6倍;高层基础整体挠度主要由其本身的刚度和荷载决定;高层两侧差异荷载增加将引起高层本身倾斜线性增长,变形控制中应重点考虑差异荷载对高层倾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填方地区基础埋深较大时,对于无地下室的框架结构,首层层高较高,如何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对于结构断面的选取及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针对某填方地区的框架结构设计,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以及上部框架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通过对结构抗震计算、地基处理的方案比选,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拟建某高层住宅楼位置勘探点孔6个,勘探孔揭示卵石持力层厚度最小6.5m,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平均锤击数N63.5=25.6,下卧层为粉质粘土,fak=260kpa.拟建某高层住宅楼经计算分析地基处理方案采用天然地基。  相似文献   

16.
合肥某超限高层是一栋172.8m高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2层,地上46层。本文介绍该超限高层的结构选型、基础设计、上部结构主要计算分析结果、中震性能设计、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以及针对性抗震措施。分析表明,该结构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复合地基特性的阐述和特例的计算,说明在高层基础设计如遇到深厚软土层的地基时,采用复合地基是现行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杨建平  季新强 《江苏建筑》2021,(3):52-55,71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大量兴建,越来越多的高层结构超过规范限制要求,如何安全、经济地对此类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显得愈加必要与迫切.扬州软件园7#楼超高层办公楼为35层,主体结构高度147.70 m.文章首先介绍了其地基与基础设计、结构选型,并讨论了结构超限情况,确定了抗震性能目标;随后,开展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性...  相似文献   

19.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工程6栋19~28层高层薄板结构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薄板高层建筑地基处理设计方法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