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既有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钢轨电位异常导致了钢轨电位限制装置保护频繁动作,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正常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首先基于某典型地铁线路的实测现场数据分析了保护动作时刻钢轨电位和钢轨回流的分布情况;然后建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轨-地分布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治理方案,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运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在已有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研究基础上,针对该系统的独有电缆牵引网结构特点,推导了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分布钢轨电位表达式,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各种工况下的钢轨电位,发现新系统钢轨电位过高的问题。为了使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远期高峰工况钢轨电位不超过相关标准规定,借鉴现有电气化铁路钢轨电位的治理思路,提出了新系统在牵引所设置集中接地极、增设贯通地线、上下行钢轨横联、并联回流线等措施并逐步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提出新系统钢轨电位治理的综合措施,最后验证了该综合措施可有效治理新系统的钢轨电位。 相似文献
8.
受自然电位测井原理限制,存储式测井不能完成自然电位测井.工程上的传统做法是对GR曲线强滤波,生成自然电位曲线,但这种做法不能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生成方法,通过基于自适应k均值聚类的训练数据清洗和基于最近邻的训练数据自动选择机制,及“成对-合并”策略,综合利用多口邻井的... 相似文献
9.
10.
经典NARX回归神经网络在应用时需要确定输入和输出的延时阶数、隐层神经元数目等三个结构参数,给神经网络的设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根据生物神经元机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神经元模型,并将其用于经典NARX回归神经网络中,形成了一种改进的NARX回归神经网络。新的神经网络在应用时只需确定隐层神经元数目,从而简化了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本文还进一步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神经网络与经典NARX回归神经网络的等效关系,并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稳定性原理证明了该网络的稳定性。仿真试验表明,新的神经网络不仅辨识能力优于经典NARX回归神经网络,而且泛化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促进需求侧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分时电价下选取居民小区用户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尺度上提出一种刻画其需求响应潜力的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从需求响应能力和速度2个角度定义了用户每个时段的需求响应潜力,运用经济学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矩阵,得到需求响应能力的计算方法。建立分时电价下居民小区综合需求响应潜力的评价模型。该方法实现对居民小区需求响应潜力的量化,为居民需求侧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依据,从价格的制定与峰时段的划分2个角度指导分时电价的制定。算例分析证明所提指标的合理性、评价方法的普适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配电网节能降损评价方法与改进措施的广泛应用是节能降损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不仅需要考虑节电效果,同时也应考虑对配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影响配电网节能潜力的各项指标,从节电效果、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3个角度评价节能方案的节能潜力大小,研究形成了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系统性、多层次地挖掘配电网整体节能潜力的目标。以IEEE 36节点配电网为实例,运用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得出不同方案的节能潜力综合评估值,通过Matlab软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存在预伏故障的低压待合闸线路进行送电会对相关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为了减少此种危害的发生,根据故障特征,提出一种合闸前利用可控电压对线路进行检测的方法。将2个反向并联的晶闸管构成可控电压发生器,通过调节晶闸管导通角来实现待合闸线路上施加电压大小的可控。该可控电压施加于待合闸线路可以警示触碰线路导体的人员;而对回路阻抗参数的测试和比对,能够检测出可能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危害或不利影响的预伏故障。仿真分析了当人体触碰待合闸线路故障导体时,可有效摆脱的可控电压大小,并针对单相非金属性故障判别困难的问题,通过模拟实验得到了单相非金属性故障的判据,结果表明该判据可有效地对单相非金属性故障和正常负荷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二极管中点箝位(neutral point clamped,NPC)型三电平换流器具有开关器件承受电压小、谐波特性好、冲击电压小等优点,但由于中点电流的存在,中点电位平衡成为该类型换流器固有的问题。从中点电流的角度分析了中点电位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从直流偏差和交流波动两个方面对中点电位分别进行控制的思路,通过在参考电压中引入一个微小零序分量,很好地解决了中点电位的直流偏差问题,在换流器四象限运行时皆不会出现直流偏差,最后通过PSCAD/EMTDC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