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滤波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滤波器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中录入一段语音信号,通过Matlab对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变换与分析,同时构造一固定频率的干扰信号,对两个信号进行合成,设计一个数字滤波器,对含噪的的语音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在时域和频域中对信号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语音信号处理是语音学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将语音当做一种特殊的信号,即一种“复杂向量”来看待.通过调用处理数字信号工具MATLAB里的命令函数,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像给一般信号做频谱分析一样,也分析了语音信号的频谱,即利用设计的多种数字滤波器,比如:FIR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的自适应语音盲分离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用小波变换和两步自适应盲分离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语音分离.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分别对各含噪混叠语音进行消噪;然后,利用代价函数的极值点特性分别获得混合信号和白化信号的特征向量矩阵,实现自适应盲分离过程;最后,进一步对分离信号进行矢量归一和再消噪处理,得到各个语音源信号的最终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变换和独立分量分析的含噪混叠语音盲分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含噪混叠语音的分离是语音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研究问题。该文针对语音信号的非平稳特性与不同语音源之间的相互独立性,提出用小波变换与独立分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离。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分别对各含噪混叠语音进行消噪,然后用独立分量分析的方法对消噪后的混叠信号进行分离,最后进一步对分离信号作矢量归一和再消噪处理,得到各个语音源信号的最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号相位差和后置滤波的语音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晓红  李瑞  殷福亮 《电子学报》2009,37(9):1977-1981
 在复杂的声学环境中,通常噪声场特性和混响强度是未知的,这样就对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算法的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带噪语音信号相位差和后置滤波的语音增强方法.首先,将麦克风阵列接收信号分帧,利用相邻两个麦克风之间每帧带噪语音信号的相位差,构成该帧改变频率点幅度谱值的比例系数,对该帧带噪语音信号进行掩蔽增强处理,得到预处理信号;然后利用固定波束形成、独立分量分析算法和后置滤波技术对预处理信号进一步处理,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噪声.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存在一定混响的多种噪声场中,该方法均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设计的BP神经网络滤波器对引入噪声的数字实验语音信号进行去噪试验,并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对其去噪效果与FIR维纳滤波器去噪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滤波器对数字实验语音信号进行去噪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字语音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设计的BP神经网络滤波器对引入噪声的数字实验语音信号进行去噪试验,并在此试验的基础上对其去噪效果与FIR维纳滤波器去噪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滤波器对数字实验语音信号进行去噪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亚琴 《电子世界》2014,(3):119-119
在实际应用中,待分析的语音信号一般是被噪声污染的语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音处理系统的性能。为此,需要我们对带噪语音进行语音增强处理,抑制噪声,恢复纯净语音。本文就谱减法对带噪语音进行处理,并利用matlab行仿真,验证了谱减法的语音增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TMS320F2812的短波电台语音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音的降噪与静噪是短波无线电台的需要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文章以TMS320F2812 DSP芯片为核心设计实现一种能在短波转接电台中使用的语音降噪、静噪处理系统.首先,利用最小均方(LMS)误差自适应滤波算法对短波电台接收到的可能含有语音和噪声的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得到较高信噪比的接收信号.然后,在噪声信号背景下应用短时自相关算法检测接收信号中是否含有语音,从而实现短波电台的数字静噪功能.通过对系统硬件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的测试,该系统能较好地完成短波电台接收信号的语音检测与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Matlab和LabVIEW软件,以语音信号、矩形脉冲信号及生理脉搏信号为处理对象,结合蓝牙技术对信号采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全过程进行可视化教学探索.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对改变教师的教授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