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由于已有方法不能完成非线性驱动信息的转换,导致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出率偏低,提出在PLC技术下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测的方法。利用小波包分析获取驱动电机频带分量,通过分析各个频带分量的变化提取出故障特征参数。根据故障特征,在PLC技术下,融合核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电机驱动故障特征参数非线性信息转换为线性化信息。最后,采用模糊核聚类方法对线性化信息进行聚类处理,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低的漏检率与误检率,同时能够提升故障检出率,实际应用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本文主要讨论了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例如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驱动控制器封装、智能门极驱动器、基于设备的系统集成设计,扁平铜线等。通过分析当前汽车电动机驱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永磁同步电动机将在未来十年内继续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主流驱动电动机。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的替代,传统发动机功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关键的性能指标。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的技术与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将为新能源汽车三大主要零部件的电机电子控制带来发展空间。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快速增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安装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动机有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等。从电机类型市场结构来看,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主,2017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永磁同步电机装机容量约达到7万台,占比超过80%。本文旨在探讨新能源汽车中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设计研究了满足实训项目教学的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系统教学实验台。以新能源车比亚迪E6作为测试车辆,测试各工况下汽车电机、电池性能和能量回收系统特性,监测到的数据能直观反映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性能和能量回收特性,满足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一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标准、教学过程各学校都有所不同,本文以合肥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技术》为例,就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探索与思考,希望与同行进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家开始研究发展新能源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汽油汽车.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作为驱动汽车所需能源,其虽然环保,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其技术还不太成熟,电机电池无法保证长时间的工作.所以,研究并解决汽车电机电控的故障是目前...  相似文献   

7.
速度传感器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本文针对速度传感器的常见故障类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以及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故障容错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容错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够有效抑制传统汽车造成的污染问题,减轻环境负担,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加以分类,并对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与维修保养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具体包括常见的电池故障、电机驱动故障、控制系统故障,而技术操作则主要围绕着维修保养技术、维修工具与维修保养意识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分析新能源汽车保养技术与电力系统的保养。  相似文献   

9.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绿色环保立意上出发,新能源汽车应时而生。在该种汽车类型中,电机控制为核心技术,要想保障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势头始终强劲,人才为首要前提。因此文章以下从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和意义入手,着重阐述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为该行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国民经济再攀新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及能源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得到了重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发展,阐述了其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和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在《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市场巨大,车辆数量和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燃油型汽车的能源供给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废气排放,并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而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变速器、驱动电机、电池等主要部件往往会发生故障,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驾驶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新能源汽车维修关键技术,以及增强诊断与维修能力措施方法,旨在保障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驱动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它既是机械元件,具有传递动力的作用,也是电气元件,能够将动力电池中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电机性能的好坏深刻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和舒适性。本文对典型的新能源车用驱动电机进行故障原理分析并列举典型的驱动电机故障的排除案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环保的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的重视,使得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车企也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其结果就是我国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不断增加[1]。据我国汽车协会统计,我国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伴随产销量的增加,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三大部件之一的驱动电机的维护保养与故障维修的需求也在增加[2],因此,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基本构造,阐述其驱动电机的维护保养方法和故障维修手段。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我国汽车领域内驱动电机都被视为电机业中的小分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的实施,如今已经成为了各大资本争先涉足的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驱动装置,对驱动电机的综合技术性能及使用要求更为严苛,然而我国的电机驱动系统制造水平与国际水平本月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本文基于专利分析,研究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近几十年内国内外的驱动电机冷却相关专利进行阐述,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驱动电机冷却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电机驱动系统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构件,它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技术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等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技术调研,对比分析了电机驱动领域的发展形式及难点,并通过对行业、主机厂及供应商等信息的收集,就电机驱动系统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部件之一,我国车用电机发展潜力具大。目前国内汽车用驱动电机种类繁多,电机驱动系统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整体行业发展现状亟待提升。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目前应用较广的车用电机,构建其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写出相关运动方程,可为车用电机的选用提供科学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故障的危险工况,给出一种基于车载传感器信号和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而,针对在车辆驱动系统部分电机故障情况下,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横摆稳定控制中,仍采用跟踪期望横摆率和侧向速度的横摆控制方法会导致车辆失稳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约束车辆横摆率和侧向速度,以解决现有通过跟踪横摆率和侧向速度的横摆容错控制方法仍存在失稳风险的问题。给出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法,能够实时诊断车辆驱动系统电机故障,通过车轮转矩的重新分配,可使车辆较快回到稳定状态,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通过不同车轮电机故障工况的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从新能源汽车电机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功率密度化的角度阐述新能源汽车对扁线电机技术的需求.对比分析扁线电机较圆线电机的性能优势与不足,阐述不同工艺类型的扁线电机及其结构和性能特点,介绍了 Hair-pin电机的生产制造工艺工序及其性能优势.最后对扁线电机技术未来发展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等构成,而新能源汽车将发动机部分改为电机,利用控制器(ECU)控制电器。新能源汽车一般情况下是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驱动汽车。本文介绍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及优缺点,旨在了解驱动电机控制方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