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正伟 《电工技术》2017,(1):115-118
在智能变电站中工业交换机大量用于传输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GOOSE报文及SV报文,是二次系统通信的关键环节,因此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浙江电网500kV智能变电站夏金变的220kV过程层GOOSE/SV A网中心交换机更换方案为例,提出一种通过搭建离线调试平台验证交换机配置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中检修安全措施实施难题,分析了GOOSE回路不同隔离技术的实现机理及其优缺点,研究了检修机制和软压板的实现原理;考虑到现有隔离技术可靠性的问题,建议智能变电站GOOSE虚回路安全措施应该由至少两种不同原理的隔离技术构成;阐述了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实施原则,并以220 kV线路间隔检修为例,介绍了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隔离措施实施案例,为实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GOOSE回路安全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智能变电站C相电子式TV熔断丝熔断事故,讨论浮地系统、接地系统采样回路的优缺点,分析光纤GOOSE交换机中断的原因并提出更改建议.通过此次事故的分析,指出需重视智能变电站过程层设备,以确保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当前电网建设的主流,光回路代替电回路成为了变电站运行与维护的重点,常规万用表与测试仪已经不满足智能变电站调试与故障查找的需求。光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作为新一代变电站监测与调试工具,既能实时采集继电保护设备GOOSE、SV信息,也能向设备输出数字采样与逻辑接点,实现智能变电站实时监测、辅助故障判别以及常规装置调试等功能。本文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持续深化,促使智能变电站数量渐渐增多,极大程度地扩大其发展空间及发展前景.相较于传统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使用、网络通信及组织结构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换言之,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优势相对突出,但是具体运行期间仍存在着较多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旨在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刘泊辰 《电气技术》2012,(9):72-73,97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整体部署,各省已深入开展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经验。本文对比了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提出了站内各设备的保护配置方案及GOOSE组网方案,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刘建华  刘鹏  张少冉  元航  王冬 《中国电力》2014,47(11):116-120
接地保护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接地保护装置存在可用故障信息有限、响应速度慢、算法复杂、可靠性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智能变电站为解决单相接地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多智能变电站为基础,构筑区域集控式智能供电体系,通过GOOSE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造故障识别与隔离系统,对站内信息集中处理、综合判断,采用基于分布式终端之间对等交换数据的智能控制技术,提出零序全电流功率方向原理,重点研究基于多判据的单相接地保护判据的构造以及GOOSE网络传输关键技术,保证了单相接地保护的选择性与可靠性,有效解决了传统保护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智能变电站多判据继电保护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9.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开关量输入和跳闸命令输出有赖于高可靠性的GOOSE回路,其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智能变电站的重要功能。针对智能变电站GOOSE回路断链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智能变电站GOOSE回路故障诊断方法,通过Petri网模型的计算实现了故障点的准确定位。根据智能变电站GOOSE回路能够间隔解耦的特征,以线路间隔的GOOSE回路和母线间隔的GOOSE回路为典型对象,研究了分间隔GOOSE回路的Petri网模型建模方法。最后,以线路间隔的智能终端GOOSE断链,以及线路保护GOOSE断链与母线测控GOOSE断链两个场景为例,使用GOOSE回路的Petri网模型进行故障诊断,准确定位故障点,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宁夏电网智能化的发展,作为智能电网中重要节点的智能变电站已经出现在地区电网中.与传统的综自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构成模式极大的节约了变电站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在运维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运维人员的运行维护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吴忠电网220kV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配置模式,探讨智能变电站的运维方式,从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效率的提高和方法的改进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实际工程运维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