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钒渣化学形成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东辉 《钒钛》1993,(4):31-39
  相似文献   

2.
硫代硫酸盐提金理论研究—浸金的化学及热力学原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姜涛  许时 《黄金》1992,13(2):31-34
  相似文献   

3.
评述了适用于有序体系热力学优化分析的扩展的似化学理论及优化方法,编制了相图和热力学的性质的优化和计算程序,并用所编程序对KCl-YCl3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优化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浸出过程的热力学主要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浸出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反应进行的限度及使反应进行所需的热力学条件,为解决这些问题,重要的方法是求出在给定温度T下反应的标准自由函变化△G_T~O及一定条件下反应的自由函变化△G_T、反应的平衡常数K,同时许多学者运用热力学原理及已有的热力学数据绘制了大量的电位-pH图,这些电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分析了TiCl_4-H_2-N_2系化学气相沉积TiN的化学过程及其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TiN的形成历程是TiCl_4进入体系的初期首先是气相还原反应,当TiCl_4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还原产物输运到基体表面主要进行的是固气界面沉积TiN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卢海君  侯明  饶金元 《宽厚板》2010,16(3):27-30,41
评述了适用于最大有序体系热力学优化分析的扩展似化学理论及优化方法,并利用该理论对6个二元熔渣体系不同温度下的组元活度值进行了计算,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总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40%和6.34%,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该理论中所需参数ω及η可通过优化拟合实验数据得到,可调节性强、表达式简单实用,该理论在预测冶金熔渣的热力学性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铜阳极泥是阳极铜电解精炼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银、硒、铜和金,通常通过熔炼的方法来回收其中的银和金,熔炼过程中,银会与硒结合为硒化银(Ag2Se)和硒化银铜(AgCuSe)。硒化银被认为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热电材料,这种富硒材料的熔炼热力学很少受到关注,本文用电动势法测定了以超快离子导体RbAg4I5为固体电解质的固态原电池中Ag2Se(硒银矿)标准热力学函数的数值,并以真空石英玻璃安瓿中的纯元素为原料合成了Ag2Se,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检测其均质性。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Ag2Se多态形态的解析方程,实验测得α-Ag2Se向β-Ag2Se的相变温度为407.7 K,相变焓为6.06 kJ/mol,同时给出了Ag2Se的生成吉布斯能■。  相似文献   

8.
梁勇  林如丹  张刚 《湿法冶金》2011,30(4):304-308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25℃时Me2+-CO23--NH3-H2O(Me2+=Fe2+,Ni2+,Co2+)体系中各种金属总离子浓度与pH的关系,绘制了不同[Ct]和[N]t条件下各金属离子的lg[Met]-pH图。热力学分析表明:增加溶液中总碳浓度或减少总氨浓度,有利于金属离子的共沉淀;当溶液中[Ct]和[N]t分别控制在1.0mol/L和0.2mol/L时,Fe2+、Co2+和Ni2+共沉淀的最佳pH范围为7~8,此时溶液中残余金属离子总浓度在0.1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控制化学结晶法制备球形Ni(OH)_2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控制化学结晶法制备镍氢电池正极球形氢氧化镍材料,确定反应体系完全沉淀区域是确保高活性、高密度电极材料的关键.利用材料热力学理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测试对反应体系pH值与球形氢氧化镍表面形貌、晶粒尺寸、堆积密度及放电比容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在9.5~11.5时,反应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态,镍离子在氨水络合剂作用下完全沉淀,其溶解度随pH值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pH=11时制备得球形氢氧化镍兼具高密度高活性.  相似文献   

11.
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中,许多过程都是非平衡态过程。要研究这些过程,仅靠经典热力学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介绍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主要理论,综述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非平衡态热力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随着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的发展,它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宋耀华  周佩 《宽厚板》2001,7(3):7-9
本文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于过程控制,对关键工序的决策、控制有效笥的评价及其纠正预防措施的制订,从定性深化到定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从而为提高质量体系要素运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属复杂金精矿硫酸化焙烧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祥  曾斌  余攀  毛继勇  谢博毅 《黄金》2013,(12):47-51
对多金属复杂金精矿硫酸化焙烧主要反应热力学数据进行计算,导出△GT^0-T函数,并绘制△GT^0-T图和lgPso2-lgPo2图。经分析可知,焙烧温度和焙烧气氛对多金属复杂金精矿硫酸化焙烧效果影响显著。对比高氧压气氛焙烧和常规氧压气氛焙烧lgPso2-lgPo2图得出,高氧压更有利于硫酸化焙烧。在高氧压气氛条件下(po2=0.42×10^5Pa),硫酸化焙烧最适温度控制为963K.温度控制上限为1055K。  相似文献   

14.
板形理论的进步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进之 《冶金设备》2001,30(1):1-5,11
金属塑性加工中板形理论的进步分三个阶段轧辊变形理论;轧件变形理论;轧件轧辊统一变形理论.本文推导出了四维轧制差分方程,以厚度为控制量的二维板形差分方程,以轧辊实时凸度和弯辊力为控制量的二维板形差分方程.构造了二次型目标函数,可用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求出板形板厚最优控制综合,轧辊实时凸度估计和最佳弯辊力设定.  相似文献   

15.
成日金  倪红卫  张华  贾绍凯  熊珊 《钢铁》2017,52(6):26-33
 为了研究铁矿石烧结及除尘灰焙烧脱砷问题,运用FactSage软件研究了不同氧分压、温度及碱度对含砷铁矿石烧结脱砷率、砷平衡组成、脱砷最终形态的影响,并对除尘灰焙烧脱砷流程进行热力学研究。结合烧结杯进行烧结试验,并在多气氛下利用焙烧除尘灰试验进行验证,运用XRD、SEM及EDS对矿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脱砷产物及脱砷率与温度、氧分压及碱度密切相关。在烧结过程中,残留在烧结矿中的砷,主要是固态砷酸盐,其他砷会以As4O6(g)等气态物质脱除。除尘灰中砷以固态As2O3(s)和As2O5(s)存在。在空气或厌氧气氛下焙烧除尘灰,会使砷转变为砷酸盐。但采用配比煤粉及厌氧条件下,在600 ℃以上焙烧除尘灰,可使砷以气态As4(g)挥发,在400 ℃以下析出单质砷。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针对我国现代工业化工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型化工技术应用,促进我国化工生产效率的提升。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污染物的产生,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化工排放污染物,温室效应问题会更加严重。本文对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降低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7.
18.
低合金高强度钢中氮化物和碳化物析出热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低合金高强度钢(16Mn)在液相、凝固过程以及奥氏体相等不同阶段中碳化物、氮化物析出的热力学条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铝、铌及钛的碳化物、氮化物的析出平衡浓度关系,得到了各种析出物的析出顺序。  相似文献   

19.
结合总降压变电所的实际情况,介绍差动保护原理在我公司高压供电系统中应用的三种方式,并分别对。其在各自保护范围内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运行结果表明,该套装置能够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lassic 1953 study by R. L. Solomon and L. C. Wynne on traumatic avoidance learning and the pioneering efforts by Robert Bush and Frederick Mosteller and others to develop mathematical models of learning is analyzed.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xplore how Bush and Mosteller disembedded a carefully selected set of Solomon and Wynne's data from its original context, which allowed something as seemingly humble as a set of numbers to become a widely available and valuable resource for the newly emerging field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theory (MLT). The creative use that the MLT community made of these data once Bush and Mosteller had systematically reduced the empirical and conceptual uncertainties within Solomon and Wynne's study is also discussed.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