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理念和人文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学理念大致有五个方面。其一,大学的基本使命是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大学应把学生当作未来能够领袖群伦的精英加以培养,主要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文学教育。通过哲学掌握人类的睿智,探索存在的奥秘;通过历史学积累人类的集体记忆,把历史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存在的自觉;通过文学理解人的精细深刻的情感世界,使得所有的存在都是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的生命共同体;通过自然科学领悟客观世界的复杂深邃、无穷无尽,以丰富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如此等等。其二,大学理念应慎对知识的价值取向。突出知识生产的大学理念最大的问题是以知识标准规定了大学教学方向,这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取向在进行文科教育时,阉割了文科的人文性。哲学只剩下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历史变成了史料学和史实学,文学成了文本和形形色色流派症侯的辨析标签。其三,大学如何服务社会。最好不要低估市场对大学的污染,尤其是那些仍然坚持把大学要服务社会效益当作大学理念的人们。其四,大学的任务是接续文化,弘扬传统。风俗习惯可以通过民间生活方式传承绵延,但是,精致深刻的伟大智慧不通过专门的研究教学是不会代代相传的。其五,大学是社会政治批判的中心。用康德的说法,知识分子是自觉地担当人类道义和责任的人。而中国古代读书人最感人动天的抱负就是“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深刻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天下为公的道义责任,批判社会生活中一切违背人类良知的错误、偏见,乃至政策举措。这些是大学当仁不让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为宗脉的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异化现象的现代美学批判精神,揭示着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中国现代大学必须顺应这一进步的世界文化思潮,以现代新美学精神消解其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大学理念.重构中国美学精神是实现这一教育革命的唯一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评聘制度过度功利导向是当前我国大学教师评聘制度普遍存在的弊端。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过于注重竞争与"绩效"的功利导向的评聘制度容易对大学教师的身份认同、学者特质、自我印象、行为偏好等方面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转变制度设计理念、优化行政管理模式、提升制度德性以及有效降低竞争强度等方面完善大学教师评聘制度。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于大学本质及职能进行哲学思考的认识结晶,通过不断的吐故纳新来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发展是其生存发展的固有逻辑。多元大学理念的不变逻辑就是人们对大学本质的守望与传承。《现代大学论》是弗莱克斯纳在已有大学理念基础上,对当时代大学进行主动觉解的认知体现。我国大学模仿借鉴程度高,自我发展程度低,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本土化的大学理念作支撑、高度重视学术自由,不断提高人文学科地位,才能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大学生态。  相似文献   

6.
以教育学视角研究大学建筑设计有利于厘清教育与建筑间的关系,并使教育空间回归本真状态。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蕴含人性尺度、校园一体化与学术社区等独特理念。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英国新大学通过营造绿地上的学术村落,创立一体化的混合校园,以及引进人性化的预制组件等举措,构建了一个新型教育空间。总览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可以发现,它具有如下教育意蕴:帮助大学抵御外界干扰,使个体自由地追求真理;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推动大学的跨学科融合;彰显大学平等教育理念,使个体获得真正归属感;凸显非正式教育的价值,引导个体成为整全的人等。探讨英国新大学的建筑设计,希望能够超越建筑学的视角,赋予大学建筑以真正的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7.
市场的逻辑与大学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逻辑的引入带来大学的一系列变革,或者说大学的变革贯穿了市场的逻辑,而呈现出新的态势.如教育资金市场的挖掘与大学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招生和就业市场的开辟与大学专业和课程的改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引入与大学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大学产学研的一体化、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开发与大学的国际化等等.但是,在与市场接轨而显现新的生机的同时,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大学对市场化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通过协调政府、市场和大学自身要求三种力量,表现出对纯粹市场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市场的逻辑与大学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逻辑的引入带来大学的一系列变革,或都说大学的变革贯穿了市场的逻辑,而呈现出新的态势,如教育资金市场的挖掘与大学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招生和就业市场的开辟与大学专业和课程的改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引入与大学内部管理改革的深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大学产学研的一体化,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开发与大学的国际化等等。但是,在与市场接轨而显现新的生机的同时,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大学对市场化的选择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通过协调政府,市场和大学自身要求三种力量,表现出对纯粹市场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自治     
大学并非天生享有自治的特权,而是办好大学的内在逻辑要求使然;大学自治并不意味摆脱政府的干预或控制,而是存在边界限制。政府给予大学相对自治权,更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远目标,更有利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办出大学特色。大学自治还需伴随大学自律,校际竞争是实现大学自律的最佳途径或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学内部治理存在机械论与生命论两种哲学.前者认为大学是一架外在的、逻辑的、结构的、按照一定规则运转的机器,其内部治理具有权力集中、等级观念、层次分类等特征;后者认为大学是一个内部冲动的、历史的、境遇的、绵延的生命系统.其内部治理应该呈现敞开生命、尊重个性、释放潜能等特征.生命论认为,绩效主义、分割主义、官本位主义等是机械论的主要意识形态,是导致大学生命缺席的根本原因.生命论的大学内部治理策略是:倡导大学是一个“学术森林”的生命论隐喻;无为与自治;去权与分权.  相似文献   

11.
校训是对学生在道德、修养和做人的品行方面提出的要求,引导师生修德践行,博审向学。校训主要是四字两句、二字四句和四字四句的句式,且语言简洁、精练、明快、朴实。词和词组合成短语,大多为四字格形式,三两个短语组合在一起,结构紧凑。校训在其功能上,可以凸现大学精神、体现大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宣传大学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谁的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从历史及本性上看是“自己”的,但从财产形式及中国社会的实践上看却是“政府的”。大学如果成为政府的工具和附庸,则可能堕变为以行政原则和逻辑为核心的行政机构,既无法产生大学应然的功能、价值和意义,又无法使大学产生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促使大学由“政府的”转变为“自己的”,是中国大学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法律性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大学章程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从大学举办者视角看,大学章程是大学举办者之间的组织性契约,是举办者与办学者和师生员工之间的格式合同;从大学组成者视角看,大学章程是大学的自治法;从大学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视角看,大学章程具有公法的性质,因为大学是行使公权力的、特殊的行政主体,大学章程可作为大学师生员工提起行政诉讼和司法审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站在布迪厄场域视角分析,大学是一个充满着权力博弈、利益争夺和机制转换等资本运作的世俗战场,其焦点表现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争.这种权力博弈在我国大学场域就特指承载着政治资本又内循科层规范的行政管理权力和学科专业资本支撑下的学术权力之间的合法性与再生产建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之争主要表现为对大学教育话语权的垄断、行政职员和大学教师群体之间的彼此诋毁以及为了各自发展的合理性而采取妥协、共生的权力策略;其再生产机制既遵循各自相对独立、封闭的自主发展模式,又强化大学教育系统内绝对融合、开放的共生体系,从而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活力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刍论清末大学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大学教育理念是高级专门教育,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通才教育。当时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是专门和精深的。这种高级专门教育理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等学堂的奠基、自救图强对专门人才的亟需和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从平等到卓越——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大学由盛而衰,重拾昔日大学辉煌是德国人共同的梦想。卓越计划打破了现有体制的平衡,放弃了平等均衡的发展理念,走向多元化、多级化发展道路,从而迈出了重建世界顶尖大学的坚实步伐。卓越计划体现了德国人建设世界顶尖大学的理想、理念、策略与途径,也可以看出其中的艰辛与困惑。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教师学术型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流动形式多种多样,大学教师流动的原因不乏金钱、职位、权力的诱惑。但是学术型流动的确存在,它发生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教师为了“学术”而不是为了“人生”而流动,主要原因是源院校的学术风气不及目标院校的学术风气,表现形式一般为由低向高和由高向低两种学术型流动,其实质体现了学术自由,它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不会造成大学教师的震荡不安或抑制学术发展。它的实现有赖于内部制度的认同和外部制度的完善。本文试图为之正名和辩护,引起政府官员和高校领导注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理念对于大学来说至关重要,西方大学理念的价值基础是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但是如何让内外部社会认同与接受这一理念,这就是一个理念合法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为了生存需要的自我承诺,到正确回应社会的诉求,再到今天的直面大学组织的历史责任,其理念合法化的历程一直是对前面理念的扩展与深化,而非完全抛弃,是一个渐进式的革新过程,而非激进的革命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 ,由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已成为普遍共识。但一般的研究都认为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片面的专业教育和过多的功利性而提出来的 ,因而不少研究文章着重批评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只注重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主义和功利性 ,强调要注意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人文精神。这当然是必要的 ,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一味地批判教育的工具主义和功利性 ,片面强调人的发展 ,也会导致削弱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从而使大学忽视承担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所指出的 ,深化教育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大学精神的民族性特征是:一、认识与存在合一;二、主体与客体合一。它所塑造的理想人格以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合致为最高境界,这又显现为美学精神。中国古代大学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是统一的,以异化的西方工具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基础理念的中国现代大学,消减了中国传统大学精神,要复兴它,必须首先从美育入手,重建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