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地利用海红果资源,提高其加工水平,以海红果浓缩汁为原料酿造白兰地。在选取海红果白兰地酿造适宜酵母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和发酵温度为影响因子,以残糖、酒精度、风味及甲醇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海红果白兰地酿造的最优酵母为VL2,适宜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6°Brix、接种量0.23g/L、发酵温度20℃。在此条件下酿造的海红果白兰地综合评分和甲醇含量分别为90.8和62.99mg/L,酒精度为42%(v/v),总酸含量为0.35g/L,果香浓郁,酒香纯正,绵延柔和。 相似文献
2.
选取8种活性干酵母对海红果酒进行了发酵实验,以残糖和酒精度为考量参数,筛选出适于海红果酒酿造的最优菌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残糖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Z2酵母是海红果酒酿造的最优菌株,优化后的海红果酒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3℃;接种量为0.25g/L;发酵时间为35d,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海红果酒残糖量为5g/L,且果香浓郁,酒体丰满。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48-153
为研发低度营养保健型海红果酒,以浓缩海红果汁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5°海红果酒发酵工艺条件。选取5种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试验,以酵母起酵时间、总酸含量、挥发酸含量和成品酒感官评定分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5°海红果酒的最适酵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初始p H为影响因子,以成品酒的感官评定分数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VL2为5°海红果酒的最适酵母,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1℃、酵母接种量0.027%、初始糖度20°Brix、初始p H 3.7,在此优化条件下酿造的果酒果香浓郁、口感醇厚,其感官评定分数为86.17,与预测值86.30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选取8种活性干酵母对海红果酒进行了发酵实验,以残糖和酒精度为考量参数,筛选出适于海红果酒酿造的最优菌株。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残糖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构建二次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Z2酵母是海红果酒酿造的最优菌株,优化后的海红果酒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3℃;接种量为0.25g/L;发酵时间为35d,在此条件下,发酵所得的海红果酒残糖量为5g/L,且果香浓郁,酒体丰满。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和田骏枣为原料制备红枣白兰地,以还原糖、甲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酒精度及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结合响应面法对红枣白兰地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枣白兰地的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7 d、发酵温度25 ℃、酵母添加量0.09%。按照最优发酵工艺酿造的红枣白兰地酒体澄清透明,口感绵延醇厚,杀口感适中,回味甘甜,具有独特的红枣香气,感官评分为90.00分,甲醇含量为1.46 g/L,酒精度为52.80%vol。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德州黑猪肉为原料,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xylos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三菌株为混合发酵剂进行菌种配比试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三因素对发酵香肠发酵条件的影响,以pH和感官分值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最佳菌种配比为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乳酸乳球菌=2:2:1,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24 h,接种量1×107cfu/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香肠的pH为4.61,感官分值为86.2,香肠品质良好,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7.
8.
以干桑葚为原料,研制桑葚白兰地原料酒。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对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1.9℃、初始糖度28.7°Bé、酵母接种量0.2%。此发酵条件下,原料酒的酒精度为14.56%vol,甲醇含量为112.7 mg/L,各因素影响桑葚白兰地原料酒发酵工艺的主次顺序为初始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突变体(rmHSA-GCSF)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摇瓶试验,选取到3种显著效应的因素:诱导pH、甲醇添加浓度和诱导时间。再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对这3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得到最佳培养条件:甲醇诱导浓度为2.45%,诱导pH为5.54,诱导时间为66.4 h。采用此优化参数,rm HSA-GCSF表达量的最大预测值达157.5 mg/L。此后,根据优化的培养条件,进行150 L发酵罐放大试验,rm HSA-GCSF表达量达到600 mg/L左右,成功实现rm HSA-GCSF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健强地霉G9菌株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油脂产量的8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温度、KH2 PO4添加量和花生饼粉添加量为对油脂产量有显著影响的3个重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3个重要因素的最佳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最佳产油条件为:温度28℃,KH2PO4添加量16 g/L,花生饼粉添加量16 g/L.在此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健强地霉G9菌株油脂产量达10.73 g/L.采用优化的摇瓶实验条件进行5L罐上发酵培养,菌株油脂产量达28.63 g/L,为摇瓶培养时的2.67倍,说明该优化条件也适用于5L发酵罐生产,且健强地霉G9菌株适合放大生产,具有作为工业微生物生产菌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14.
响应面法优化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初始糖度25%、初始pH3.6、接种量0.47%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酒精度数(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达到12.75°和1.42386g/L,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2.80°和1.45131g/L,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219-223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猕猴桃原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的酒精度(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g/L)做为双响应值,初始糖度、初始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初始糖度25%、初始pH3.6、接种量0.47%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最大酒精度数(20℃)及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达到12.75°和1.42386g/L,接近于模型预测值12.80°和1.45131g/L,表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10)
采用响应面法对一株普鲁兰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首先,结合单因素实验,通过Plackett-Burmen试验设计,以P0.05为准,筛选出玉米淀粉、玉米浆、初始p H对普鲁兰酶产量有显著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到普鲁兰酶酶活最佳工艺参数为:玉米淀粉浓度3.49%,玉米浆浓度2.48%,初始p H为6.7。最后,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如下:玉米淀粉浓度3.49%,葡萄糖0.4%,玉米浆浓度2.48%,Fe SO40.1%,K2HPO4 0.1%,Mg SO4·7H2O 0.1%,初始p H为6.7,培养温度37℃,初始接种量为6%,酶活达到11.633U/m L。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