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5):999-1002
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进一步通过超声剥离得到单片层氧化石墨烯(GO),用其作为膜改性剂,通过改进的直接浸没涂覆法,对聚丙烯无纺布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SEM、XRD、FTIR等对改性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特征官能团都出现在改性膜上,无纺布膜上负载上片层氧化石墨烯,用0.1 mg/m L的GO分散液浸没涂覆无纺布表面,纯水通量最大,增幅286.8%,高盐废水的通量为241.3%。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醇改性无纺布的制备及耐污染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表面涂覆法,将聚乙烯醇(PVA)薄膜固定在聚丙烯无纺布表面,进行表面亲水改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评价改性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牛血清蛋白(BSA)静态吸附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表面附着污泥的固定性胞外聚合物(EPSB)和溶解性胞外聚合物(EPSS)动态吸附量和组分(蛋白质/多糖,P/C)以及膜通量,评价改性无纺布的耐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无纺布表面复合PVA薄膜,明显提高了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水静态接触角从改性前的86°±1°降至改性后的43°±3°;牛血清蛋白(BSA)静态吸附量降低了83.4%;未改性与改性无纺布的EPSB吸附量相差很小,而EPSS吸附量相差很大;未改性无纺布EPSB和EPSS的P/C均大于改性无纺布;另外,在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期间,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的膜通量分别衰减了40%和12%.说明通过复合PVA薄膜,提高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性,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吸附和通量的降低,增加无纺布的耐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3.
安鹏  冯冉冉  杨凤林  徐晓晨 《辽宁化工》2011,40(5):433-436,439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引发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聚丙烯无纺布膜表面接枝聚合。聚合物在膜上的接枝度随着接枝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了NVP在膜表面的成功接枝聚合;扫面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接枝反应使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孔径降低;改性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加,水动态接触角由基膜的113°降至改性后52.1°。静态蛋白质(BSA)吸附试验用来评价改性膜的抗蛋白质污染能力,结果显示改性膜表面BSA的吸附量降低了82.5%。通过纯水和活性污泥上清液过滤试验来分析改性膜的渗透和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和无纺布基膜相比,改性膜的抗污染能力大大提高,通量衰减率由基膜的91.93%降低到74.60%。  相似文献   

4.
将涤纶无纺布浸泡于亲水性单体及添加剂溶液中,利用紫外辐照法引发单体聚合反应,将亲水性聚合物固定在无纺布表面对其进行亲水改性。通过测定改性率和改性度来评价亲水性聚合物在无纺布表面的负载程度;通过测定未改性及改性无纺布的膜通量,考察了改性无纺布表面的透水性;通过ATR-FTIR红外吸收谱图,对改性前后的无纺布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辐照距离为15cm时,改性率和膜通量同时达到较好的效果,此条件下无纺布复合膜的改性率可达到87.8%,膜通量为1567L/m2·h。ATR-FTIR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通过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的交联在无纺布表面负载了亲水性-OH、-CONH2和-SO3H。  相似文献   

5.
凭借优良的性能,目前PP无纺布常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随着市场的发展,具备灭菌功效的无纺布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灭菌型二氧化氯无纺布属于复合型灭菌布,以PP无纺布做载体,分别负载亚氯酸钠(A布)和酸化剂(B布)而成。A布中亚氯酸钠的负载量决定灭菌布的灭菌效果,因此本文将以A布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无纺布的聚乙烯醇改性、涂布液的pH值和CMC质量分数对亚氯酸钠负载量及存留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PVA改性后的无纺布亲水性增加,从而有效提高负载量;(2)相同CMC质量分数的涂布液,随着pH的上升,亚氯酸钠初始负载量越低,但其存留稳定性越高;当涂布液CMC质量分数为2%、pH=10时其亚氯酸钠初始负载率和存留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系列O-羟丙基-N-烷基化壳聚糖表面活性剂Cn-HPCS。通过IR和1HNMR对Cn-HPCS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测定其表面张力(γ),临界胶束浓度(cmc),HLB值和泡沫性能等对其表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n-HPCS的cmc为0.016~0.05 mmol/L,HLB值为5.33~13.89,并具有良好的泡沫性能且乳化性能优于Tween 60。  相似文献   

7.
以明胶(Gel)、壳聚糖(CS)、纳米纤维素(NCC)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NCC和CS质量比的纳米纤维素/壳聚糖/明胶复合膜。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TGA)和质构仪对所制备复合膜的透光性能、显微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壳聚糖、明胶之间形成相互作用较强的网络结构。复合膜表面光滑,分散均匀,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纳米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复合膜透光率呈下降的趋势。与壳聚糖膜相比,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当纳米纤维素与壳聚糖质量比为7:1时,复合膜拉伸强度最高可达到3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到14.9%,吸水率最大值可达到341%。  相似文献   

8.
李杨松  赵晓燕  刘瑞宸  崔朝亮 《精细化工》2023,40(8):1826-1832+1856
为了减小水处理废弃膜对环境的危害,以静电纺聚乳酸(PLA)纤维膜为基底层,采用浸涂的方式将壳聚糖(CS)涂覆层与PLA基底层复合形成了CS/PLA复合膜。采用SEM、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CS与PLA体积比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S和PLA体积比为7∶5时,CS涂覆层表面致密且平整,其厚度为7μm,CS/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2.55 MPa,断裂伸长率为24.96%,纯水通量为115.32 L/(m2·h),对酸性染料的渗透通量为99.43 L/(m2·h),吸附率达96%;对牛血清蛋白和卵清蛋白的吸附率分别为86%和84%;对Cu2+、Pb2+和Cd2+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65.00、248.54和307.83 mg/g。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壳聚糖-g-氧化石墨烯(CS-g-GO)为原材料,考察不同共混比下制备的PVA/CS/CS-g-GO纳米纤维膜的各项性能。首先使用扫描电镜检测薄膜的形貌,通过接触角测试检测薄膜亲水性的变化,然后采用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考察不同条件对薄膜的孔隙率、水蒸气透过率、PM2.5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CS-g-GO∶WCS=100∶1 556,接枝率为76.04%时薄膜的各项性能较为优异,对PM2.5的过滤效率达到最大值,为96.3%,与不含接枝物的相比,提高了5.2%。通过GO对CS的接枝改性有效的优化了薄膜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氯化1-(2-羟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HeMIM]Cl)溶解微晶纤维素,并与壳聚糖的醋酸溶液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再生微晶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数码相机照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IR结果表明再生微晶纤维素与壳聚糖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且二者相容性较好;XRD、TG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纤维素和壳聚糖有较强的相互作用;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赵晓燕 《精细化工》2020,37(3):472-478
以醋酸纤维素(CA)为过滤膜纤维基底层、壳聚糖(CS)为复合膜涂覆层,采用冷冻诱导相分离(CIPS)方法制备出底层纤维互相搭接,表层海绵多孔状结构的CA/CS复合膜。在CS铸膜液质量分数为3.5%条件下,采用直接液氮冷冻干燥的方式对复合膜进行处理,使得CS表层呈现出较多微米孔洞,截面厚度为1μm的层状叠加结构,其纯水通量可达1.01×104 L/(m2·h),对酸性蓝的过滤通量可达9.26×103 L/(m2·h),截留率为98.6%,其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实验分别考察了膜对酸性蓝、酸性黄、分散黄和分散蓝染料的平衡吸附量。结果显示,30 min时吸附基本趋于平衡,吸附量分别为92.10、89.09、85.03和79.62 mg/g。  相似文献   

12.
耐污染PVC/PSf共混超滤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聚氯乙烯/聚砜共混超滤膜,以活性艳兰KN-R染料废水作为料液,研究不同配方的PVC/PSf共混膜对活性艳兰KN-R染料的吸附性能,并通过正交试验以膜的纯水通量、吸附染料前后膜的污染度和在1 M Pa压力下膜对染料的截留率等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兼顾耐污染性和良好过滤性能的PVC/PSf共混膜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适合活性艳兰KN-R染料过滤的最优膜液组成为:聚合物含量18%、PVC与PSf共混比6:4、以PVP作添加剂且含量为5%。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醇复合纳滤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涂敷法制得聚乙烯醇 (PVA)复合纳滤膜 ,并对膜的分离性能、耐溶剂性、耐压密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复合纳滤膜在 0 .6MPa操作压力下水通量为 12L·m-2 ·h-1,对 5 0 0mg/L的标准物质PEG6 0 0的截留率达到 90 .8% ,并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加 ,水通量呈线性增加 ,截留率也相应上升 ,该膜具有较好的耐压密性 ,耐酸碱性和耐氧化性 ,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复合纳滤膜致密层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以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的缩合物(PVA-SbQ)为光敏剂,运用紫外光辐照法以制备交联明胶-壳聚糖共混膜。用傅立叶红外、X-射线衍射方法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膜的力学性能、吸湿率、透光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VA-SbQ分子与明胶、壳聚糖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光交联后,共混膜形成网状结构,有效地改善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吸湿性和紫外屏蔽性能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造纸涂布的工艺开发一种纸张复合超滤膜,该复合超滤膜是以多孔滤纸为多孔支撑层,聚乙烯醇(PVA)与气相SiO_2共混为超薄皮层。通过对比选择PVA与气相SiO_2质量比W_(PVA)/W_(SiO2)=2∶8,PVA浓度10%,干燥温度80℃,涂布量20 g/m~2,三次涂膜压光成膜。经过检测,该复合膜对牛血清蛋白(分子量67 000)截留率为71%,水通量为165 L/(m~2·h)。  相似文献   

16.
蔡玉鑫  李一文 《辽宁化工》2013,42(5):442-444
以聚乙烯醇(PVA)为改性材料实现了疏水性的无纺布表面的亲水改性,这一研究对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进一步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多孔二氧化硅片为基底,通过接枝硅烷偶联剂制备高稳定性能的SiO2与HKUST-1复合无机膜.具体做法是将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拌接枝在SiO2片上,在SiO2片表面上接枝的氨基可以参与生长HKUST-1膜,从而制备出大面积连续致密的HKUST-1无机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单组份及混合组分的渗透流量测试装置对得到的复合无机膜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无机膜具有与其晶体一致的晶相,且连续致密,无缺陷;同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气体渗透流量测试结果显示该复合无机膜对氢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氢气.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非织造布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采用相转换方法制备了聚砜(PSF)/非织造布复合膜.通过改变PSF、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质量分数和添加无机亲水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参数变化对PSF/非织造布复合膜的影响.对复合膜透气量、过滤效率、孔径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SF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