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提供1 025 t/h 等级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一次风机选型参数确定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多台锅炉不同工况的现场运行实测,提出一次风机的选型流量为锅炉最大连续负荷(BMCR)工况流量基础上考虑20%的余量;一次风机的选型压头主要取决于风机的设计工况(TB点),同时需兼顾低负荷运行工况、锅炉最大连续运行工况、翻床工况(对双布风板炉型),至于风机的压头余量,可按不同负荷分别考虑,不必在BMCR工况风机压头的基础上规定余量系数.此方法的应用正处于工程实施阶段,与已投运1 025t/h CFB锅炉一次风机选型参数相比,风机压头有所降低,既保证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又降低了厂用电.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因其具有的优良特点适应中国国情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煤粉锅炉相比,其特殊的燃烧方式使其必须采用高压头的一次风机与二次风机,造成流化床锅炉电站厂用电率较高。为了提高某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机的效率,对该风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即通过在该风机原有叶片中间增加小叶片的方式来提升其效率。改造前后风机性能测试数据表明,改造后风机的流量与效率提升明显,其转速越低,风机性能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因其具有的优良特点适应中国国情而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与煤粉锅炉相比,其特殊的燃烧方式使其必须采用高压头的一次风机与二次风机,造成流化床锅炉电站厂用电率较高。为了提高某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机的效率,对该风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即通过在该风机原有叶片中间增加小叶片的方式来提升其效率。改造前后风机性能测试数据表明,改造后风机的流量与效率提升明显,其转速越低,风机性能提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胡刚  刘伟 《电力学报》2021,(4):301-305
300 MW等级CFB锅炉机组在设计、制造和运行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制约其安全经济运行的核心技术难题大多已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CFB锅炉燃烧技术中还存在厂用电率偏高等经济性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对CFB锅炉一次风系统阻力和通风量的调节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控制一次风系统阻力(床压)和流化一次风量来降低风机耗电...  相似文献   

5.
火电机组部分负荷下烟风系统风机的节能运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电厂的厂用电中,烟风系统的一次风机、送风机、引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等八大风机的电耗约占30%.在机组低负荷时,这些风机通常处在自身的低效率运行状态,通过合理调整风机运行模式,提高风机运行效率具有巨大的节电潜力.通过在机组50%BMCR(锅炉最大连续负荷)和30%BMCR负荷下八大风机采用不同的运行组合模式的参数分析,发现采用单台一次风机、双送风机、单台引风机、旁路增压风机的运行方式能较大地降低整个烟风系统风机的电耗,同时增加了烟风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采用这种运行方式只需对烟风系统的设计进行细小的改进,几乎不增加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6.
对于直吹式制粉系统,一次风机耗电率占火电厂的厂用电比例较大,因此降低一次风机耗电率能有效降低机组煤耗率。通过对京科发电有限公司1号锅炉低负荷单台一次风机运行方式的经济性、安全性进行分析,为同类型机组的节能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一、二次风的管网特性,并结合电站CFB锅炉的运行参数,对大型CFB锅炉一、二次风机的选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FB锅炉一次风所需最大风量与最高压头不在同一工作点上,具有与煤粉锅炉一次风完全不同的管网特性。CFB锅炉二次风的管网特性与煤粉锅炉二次风的管网特性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管网阻力中增加了由炉内颗粒浓度产生的压降;CFB锅炉一次风机选型时应使管网特性曲线完全落在风机的性能曲线内,并采用能耗较低的变速调节或入口导叶调节。CFB锅炉二次风机选型原则与普通离心风机选型原则类似,但应估计出由颗粒浓度所产生压降的大小,对300 MW CFB机组来说,其值在5.5~7.5 k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已投运300 MW等级CFB机组运行情况来看,一次风机大多存在选型裕量偏大、长期偏离高效区运行等问题。这不仅造成机组运行经济性较差,而且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分析和总结我国300 MW等级CFB锅炉机组一次风机选型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一次风机选型设计规范,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一次风机选型裕量的影响,对600 MW等级CFB机组一次风机的选型裕量进行分析,并提出适用于大型CFB锅炉一次风机的选型裕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一次风机风量调节方式的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提出了在不同负荷下采用的风量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神华亿利发电厂200 MW机组采用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针对其厂用电率高、供电煤耗大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是一次风机采用入口挡板调节、实际煤种与设计煤种偏差大、二次风机能耗高、一二次风配比不合理、采用高床压运行方式等原因造成。通过氧量、床压、一次风量、燃煤灰分、燃煤粒度等优化调整试验,锅炉运行参数明显改善,厂用电率、供电煤耗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厂三期工程采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备两台一次风机、两台二次风机和引风机维持循环流化床内物料的循环。其中二次风机采用单吸双支撑离心式电动机,功率630kW、电压6000V、电流75A。投产初期,直接采用工频运行,机组在加、减负荷或运行工况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调节人口挡板的开度实现对机组运行的需求。风门调节虽然投资小、直观易行,但由于我厂地处较偏僻地区,机组经常满负荷运行,直接导致厂用电率高,能耗大。在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这样的调节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因此,在2008年采用Zinvert系列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对二次风机进行变频改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机组热效率、风温调节范围、送风机功率、系统投资、系统运行性能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对比,综合分析了锅炉暖风器系统与热风再循环系统各自的优越性,除设备投资以外,其他方面锅炉暖风器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机组节煤效益和送风机运行的节电效益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某厂300MW机组引风机运行异常系失速问题引起,并为电厂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燃气轮机与锅炉耦合系统降低电厂风机电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和外燃式燃气轮机技术,提出一种燃机与锅炉的耦合系统。在新系统中,由燃气轮机驱动风机为锅炉提供一次风和二次风,而从压气机出来的高压空气则通过高温换热器在锅炉炉膛里面受热,然后高温高压的空气推动涡轮做功,做功后的空气作为锅炉二次风的一部分排入炉膛。而涡轮输出功除了带动压气机外,剩余部分用来驱动风机。建立了计算该系统性能的热力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燃机驱动锅炉的风机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取代了锅炉的一、二次风机,所以厂用电率可以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某电厂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自投产以来,由于空气预热器蒸汽吹灰效果不佳,空气预热器管排灰垢不断积累,排烟温度和引风机电流持续升高,机组经济性指标不断下降.改装燃气脉冲吹灰器后,锅炉排烟温度和引风机电流比较稳定,且比采用蒸汽吹灰器的参数大幅降低,锅炉效率和厂用电率等经济指标良好,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桥头铝电二厂厂用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通过分析选定增压风机启动方式——HRT热变电阻软启动方式,对增压风机二次回路进行改造,确保了厂用电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机组基建综合成本,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水平,某电厂33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对风烟系统配置进行技术创新,在国内首次采用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单列布置方式。一、二次风机单列布置明显降低了造价、占地等综合成本,也对风烟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该电厂33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半年运行表明,单列布置的一、二次风机不但运行稳定可靠,而且具有运行效率高、检修维护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热电厂2×200 MW调峰供热机组的工程设计,对锅炉的风机选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性能特点、驱动型式、运行方式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推荐一次风机采用带液力耦合器调节的离心风机,送风机采用动叶可调轴流式风机,引风机采用静叶可调轴流式风机。  相似文献   

18.
锅炉暖风器能有效地防止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冷端的低温腐蚀和堵灰,另外,投入暖风器还能提高锅炉冷态启动点火的助燃风温,提高助燃油效率,降低未燃尽油烟和油垢在尾部沉积而引发二次燃烧的可能性。但是,除了北方寒冷地区,暖风器不需要长时间投入运行,暖风器不仅本身存在阻力,空气中杂物也会逐渐沉积在暖风器的散热片上,致使其阻力不断增大,影响了暖风器的换热效率。旋转型暖风器可在机组运行中实现无故障切换,将暖风器旋转一定角度,旋转过程中不需要停运送、引风机。经过某厂300MW机组的运行实践表明,采用旋转型暖风器,可使厂用电率降低约0.03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型单元机组中,锅炉一次风机都采用动叶可调式轴流风机,一次风机是锅炉的重要辅机设备,其运行是否正常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某厂一次风机自投产后机垂直振动一直较大,而且振动值还出现跳动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经过对风机故障分析处理,采用加强风机基础刚性,对转子进行大修等措施,消除了一次风机振动大缺陷,保证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