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下一代网格状光传送网的生存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格状网拓扑在新一代光传送网中的应用,基于网格状网的光传送网生存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光层保护入手,首先分析了网格状网生存性的主要特征;接着对网格状网的保护与恢复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介绍了不同保护机制的应用特点;最后对网格状网中多层联合保护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IP over WDM光网分层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统的 IP over WDM光网实现方案 ,指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阐述了 IP directly overWDM光网的分层结构实现方案 ,分析了各层功能 ,详细讨论了光层和光适配层。在指出分层结构实现方案的利弊后 ,讨论了波长标记和多协议波长交换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波长光传送网的网络保护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传送网的发展趋势和结构变化 ,分析了原有传送网的一些保护与恢复方式 ,然后着重分析了多层传送网保护与恢复方面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在基于多波长的多层融合光传送网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保护与恢复的几种方法及原则 ,并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光传送网分层结构及各层网络原子功能的基础上,对各层网络原子功能具体的技术实现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把出相关的技术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传送网技术向光传送网技术的演进.光层的联网能力越来越强,出现了几种光域上的交换技术:光线路交换/波长路由、光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及为解决光分组在传送时出现丢失而重组时出现次序混乱等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新颖的光分组流交换技术。下文将对这几种交换技术及其特点进行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曝光法,通过控制曝光前施加在光纤上的拉力,经过多次不同拉力状态下的光刻技术,实现了多波长光纤Bragg光栅(FBG)的制作。实验发现,多重曝光的子FBG位置和叠加程度对子FBG的谱形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当各层子FBG长度、位置完全重叠时,各波长光谱才不会受到短波振荡的影响;对载H增敏光纤,第n+1层子FBG的刻写,总会使前面n层子FBG的波长变大,反射率变强;而对掺Ge光敏光纤,多重曝光只将先制作的子FBG波长变大,而所有子FBG反射率都会变弱。通过合理设计曝光量,在载H单模光纤上制作了阻带谱形一致的四波长FBG。经实验测试,子FBG波长具有相同的温度系数和应变系数。  相似文献   

7.
城域WDM光传送网——2纤OADM环网技术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阐述了一种城域WDM传送网-2纤OADM环网的主要技术,如OADM环网节点的3种基本结构、环网的保护方式、波长转换器、子速率复用和城域光网络管理等,给出了OADM环网在城域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并分析了运营商所关心的系统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带宽密集型的多媒体应用对现有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其在网络带宽和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而在光层实现组播具有更简单、高效的特点.然而,光层组播由于光缓存、光分束和光波长变换等光器件的限制,呈现出和IP层组播不同的特点.对IP层和光层组播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光层组播模型,并对稀疏光分束和稀疏波长变换的光网络组播路由提出了重路由到源和重路由到相关节点两种重路由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近年来,波分复用(WDM)全光网正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传送网不同的是,WDM全光网在电的通道层和物理层之间引入光层,信号的复用、传输、放大、路由以及恢复都在光域上进行。WDM全光网对信号的格式、调制方式和比特是透明的,兼容现有的网络和业务,并具有可扩展性、动态可重构性以及较强的生存能力。在ITU-T G.872关于“光传送网的结构”建议中,又将光层自下向上分为光传输段层(OTS)、光复用段层(OMS)和光通道层(OCH)3个子层,并详细描述了各子层的功能、特征信息以及传送实体。 …  相似文献   

10.
对可重构光分插入复用器(ROADM)设备在中国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提出组网方案:在城域/本地传送网中,ROADM采用层次化组网,提高设备方向数和CDC(波长无关、方向无关、竞争无关)能力,通过汇聚层设备分摊压力的方式减轻对核心层设备的维度要求;在骨干传送网中,ROADM设备组网根据情况,可采用局部ROADM子网与点到点波分复用(WDM)系统相结合、区域ROADM子网、全网ROADM组网等3种组网结构,为客户直接提供灵活的波道出租业务,为IP网波道提供灵活、低成本的动态恢复能力,在故障条件下为维护部门提供灵活的波道调度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T-SEED灵巧像素技术分别设计出了直接控制方式下(2,1,1)结点(或2×1结点),直接控制和嵌入控制方式下(2,2,2)结点及2×2结点,为制作这些器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三维光学交换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光学交换网络——三维(3D)Comega网络,对其互连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了该网络的互连函数,以及构造单路径和可重排无阻塞三维Comega网络的规则,对三维Comega网络的光学实现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光学全交叉网络的快速控制需要在全混洗网络与光学全交叉网络间进行相互转换,本文分别给出了光学全交叉网络转换成全混洗网络及全混洗网络转换成光学全交叉网络时结点、链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映射规则,并用电子学进行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4.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has motivated various emerging non-von Neumann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 the More-than-Moore era.Photonics neuromorphic computing has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due to the fascinating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peed,wide bandwidth,and massive parallelism.Here,we offer a review on the optical neural computing in our research groups at the device and system levels.The photonics neuron and photonics synapse plasticity are presented.In addition,we introduce several optical neural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and algorithms including photonic spiking neural network,photonic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hotonic matrix computation,photonic reservoir computing,and photonic reinforcement learning.Finally,we summarize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photonic neuromorphic computing,and propose promising s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5.
光交换技术及其在WDM全光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光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对光交换在WDM全光网中的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分析和讨论近期内,WDM全光通信网的实用化进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WDM光交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邹自立 《光通信技术》2001,25(4):246-249
论述了在全光通信网络技术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的光交换技术 ,比较详细地介绍空分光交换、时分光交换、波分光交换、ATM光交换、码分光交换、自由空间光交换和复合型光交换等 7种光交换技术 ,并对光交换技术的市场和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光学榕树网络与全混洗网络之间的转换及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光学榕树网络的快速控制需要在全混洗网络和光学植树网络间进行快速的相互转换.分别给出了光学榕树网络转换成全混洗网络及全混洗网络转换成光学植树网络时结点、链路、输入端口、输出端口的映射规则,并用电子学进行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光纤网络的快速增长,光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光子晶体光纤是一种新型光纤,它将会极大地影响光通信的发展,为此对传统光纤进行了分析,对光子晶体光纤的性质和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光子晶体光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光子晶体光纤在光纤的几何结构、模式特性、色散及双折射性质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光纤。为此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的一些重要特性、制作工艺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光子晶体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子晶体器件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微纳器件,可以操控光子的运动行为,并具有损耗极低、体积小、易集成的优点。本文综合论述了光子晶体器件的几种主要设计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加工制作中的技术难点所在,还介绍了两种常用的耦合技术,最后对光子晶体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