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来,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向3G全面演进的同时,诸如WLAN、WiMAX、UWB、RFID和Zigbee等新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短距离无线技术相继涌现,应用步伐不断加快。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网络的日趋演进,不同无线技术的互补和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而网络的融合使得更多的业务应用应运而生。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到人与机、机与机之间的通信,无线业务应用正趋于多样化,真可谓百花齐放春满园。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无线技术领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竞争主要集中于3G与WiMAX技术的竞争以及WLAN、WiMAX、UMA等各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加快了各种无线技术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各种无线技术也在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融合网络架构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当前几个主要的热点技术TD-SCDMA、HSPA、LTE、OFDM、MIMO、WiMAX、P2P、IMS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其次根据对上述热点技术的阐述,本文进一步从无线技术、IP技术的应用,网络的发展和融合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对于通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分析判断.最后笔者认为,从技术层面看,IP技术的全面引入和无线接入技术的进步是电信产业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看来,可以看到无线技术给用户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所以无线技术一直是通信技术中人们谈论的焦点.图1介绍了目前个人无线网络上的各种标准,包括越来越热门的蓝牙技术,无线局域网上面广泛应用的802.11标准,以及广域网上应用很多的GSM,和现在正在开发马上要建设的3GPP、GPS技术等.而在此将围绕个人无线城域网802.16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LTE无线路由器组网是解决LTE无线网络室内覆盖及网络融合的技术,其能够提供高速率宽带服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融合手段,文章首先介绍了引入LTE无线路由器组网的背景,然后介绍LTE无线路由器组网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家庭基站和LTE无线路由组网的特点,突出LTE无线路由器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鲁义轩  郑宏 《通信世界》2005,(40):60-61
在中国目前的宽带应用环境中,无线宽带还没有被广泛部署,但随着全球Wi—Fi、WiMAX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中国的无线宽带市场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在“移动宽带化,宽带移动化”的发展势头中.WiMAX等技术的出现为移动与无线宽带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无线频率资源已经不再宽裕,如何为无线宽带新技术规划合理的使用频率,制定完善统一的标准,摸索和探讨一个合理并被市场和用户广泛认可的商业模式,则是WiMAX技术在中国下一步发展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2005通信展期间,摩托罗拉公司与《通信世界》共同举办的2005无线宽带论坛(Wireless Broadband Forum)圆满落幕,信息产业部领导,业内专家、运营商和厂商代表共聚一堂,为WiMAX在中国的下一步发展共谋策略.提出了wiMAX在频率资源规划,标准制定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积极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蜂窝网、无线局域网(WLAN)、Ad Hoc网络3种典型网络环境为组成元素,研究集环境感知、协作通信与网络融合于一体的异构无线格状网(Mesh)网络体系架构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文章设计与实现的软硬件平台,不仅达到了各种异构网络的兼容和融合的目的,而且显著提高了无线通信网的容量和质量,可提供更经济和更便利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无线技术发展的趋势,并着重讨论了3G与WLAN、WiMAX以及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即WSN路由协议,该协议是面向应用的,能够适应不同网络环境的需要。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特点、应用范围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使人们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及数据融合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随着PDA和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普及,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上网,一个新的市场——“宽带无线游牧/移动接入”正在兴起。宽带无线接人技术面向一个固定和移动通信融合的新市场,它可提供与宽带有线固定接人并行的宽带无线接入业务,支持游牧和移动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2个子系统,并将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合为一套有线、无线共存互通的综合通信系统。对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做了详细介绍,拼弃了以往设计采用套片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在FPGA内部自主设计。有线部分采用PCM编解码,无线部分采用AMBE话音压缩和RS纠错处理。该系统设计稳定、话音清晰,便于生产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于德璘 《移动信息》2023,45(10):4-6
文中研究了无线数字图像通信关键技术,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立足无线数字图像通信的概念和技术特点,分析了无线数字图像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实现无线数字图像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无线数字图像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无线数字图像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可实现图像的有效、快速、安全传输,加强对无线数字图像通信关键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促进该技术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BCMCS(广播与组播业务)技术标准,提出了BCMCS无线传输的技术要求,并通过分析其主要的无线传输技术,特别是差错控制技术、信道分配技术、高效传输技术和接收增强技术,说明其无线传输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4.
叶先万  游凡  崔海霞 《电讯技术》2021,61(4):517-528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将向更小的小区部署迁移.小蜂窝网络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也是适应未来更加复杂通信环境的有效途径.首先介绍了小蜂窝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其主要的技术特点和独特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其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其他各种技术可能的融合场景并讨论了对应的特点和存在的难题;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并日益走向成熟。文中阐述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况,以及几种常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类型的特点,探讨了其优势及运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和嵌入式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后备技术(4G-Ready,4rd-generation Ready)、无线相容性认证(Wi-Fi,Wireless-Fidely)、蓝牙(Bluetooth)及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等无线通信技术和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内核的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对构建Wi-Fi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平台和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环境分别进行原理介绍和应用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硬件集成和软件开发2个方面介绍了无线数据通信网络的设计。最后,根据基于4G-Ready与Wi-Fi的嵌入式系统的技术优势和特点,分析了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应用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市场对频率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文章主要研究探讨了LTE、Femtocell等新型无线电通信技术对频率分配的影响,以及数字红利、White Spaces和等频率监管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是以用户为中心和异构的,不仅支持网络的自动配置和适应性,而且使用扩展多跳的无线个域网(WPAN)。与此同时,它将以一种透明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这就需要有效地把异构网络技术与不同类型的协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网络整合的关键是通过IP技术来达到协议的整合。文中介绍一种新的适用于目前和未来无线个人通信及相关服务的无线个人通信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和设备的逐渐成熟,2006年HSDPA开始在全球规模商用,成为全球通信市场的亮点。在无线宽带化和宽带无线化的大趋势下,各种宽带无线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HSPA发展前景最大,将成为无线宽带市场的主导力量,以WiMAX为代表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从整个移动运营商技术策略的发展来看,在市场细分的驱动下,各种无线宽带技术开始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0.
Wireless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Network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With the success of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standard wireless technologies are envisioned for the deployment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as wel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volving mobile subsystems or just the desire to save cabling make wireless technologies attractive. Nevertheless, these applications often have stringent requirements on reliability and timing. In wired environments, timing and reliability are well catered for by fieldbus systems (which are a mature technology designed to ena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gital controllers and the sensors and actuators interfacing to a physical process). When wireless links are included, reliability and timing requirement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difficult to meet, due to the adverse properties of the radio channels. In this paper, we thus discuss some key issues coming up in wireless fieldbus and wireless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1) fundamental problems like achieving timely and reliable transmission despite channel errors; 2) the usage of existing wireless technologies for this specific field of applications; and 3) the creation of hybrid systems in which wireless stations are incorporated into existing wire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