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Z1)
校企联盟过程中,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对各自收益、双方合作的稳定性以及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具有不同的影响。厘清校企联盟过程中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对驱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校企联盟协同创新的"三阶段"行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校企双方的内驱力、信息分享与信任程度、预期收益、外部力量等因素影响着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因此,构建动力机制、信任机制、监督机制、系统协同机制,发挥校企联盟的作用,可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将源自知识创新的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源合作,进行适合商业产品生产的工程化开发过程。这种二次开发成功与否,决定了一次开发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能否得以实现。而二次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高校科技成果内容及形式极富多样性,转化方式也必然具有多样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本质上是一个市场交易行为。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让、投资、授权使用、协议定价、挂牌交易等转化方式;并依据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不同与科技人员约定包括收益分红、股权分配、期权激励、股权收益分享在内的多种奖励方式,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力量的主导作用,开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之路。文章对湖北工程学院以"科研四化"促进科研水平提升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做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现阶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经验和品牌效应,以及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来推进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明确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以J公司和L大学为例研究分析,指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接力特性,从校企合作的利益分配、信息交互、对接辅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归纳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促进机制,最后从创新平台、参与性、交互性以及价值实现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转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7)
随着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职能的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成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我国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技术转让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直接将高校科技成果应用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在收集整理近年来我国高校以技术转让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相关数据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政策法律制度支撑、校企合作以及科研投入风险分担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更好转化,带动学校科研工作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职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Z1)
<正>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其科技成果质量与转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企业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要借助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资源来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因此,基于知识流动的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意义重大。陈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8)
信息的传播贯穿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围绕产、学、研等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形成的信息体系存在渠道单一、时效性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高校应分析协同创新对信息体系的影响和作用,通过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体系,提出完善信息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活动的重要内容,其转化效率反映科技投入资源配置情况。鉴于此,以沈阳市部分普通高校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规模效率高于纯技术效率,且学科不同导致了转化效率的差异性,医学类院校强于偏文类、工农类院校;投入冗余度上教授数量相对不足,研发人员和经费投入出现冗余,且医学类表现最好,偏文类、工农类院校冗余度依次偏高。结合实证研究,政府和高校应着重从分类管理、制度设计、创新平台等方面予以完善进而提升技术效率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骏  马跃  王兵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154-158
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一方面,目前国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较低,其中科技体制僵化、观念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根据2011计划,依托高校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在科技体制设计理念上优于多数高校的现行科技体制,因此,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对促进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是有益的。文章阐述了协同创新中心的概念,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对协同创新中心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构建联盟是其灵魂性理念,最后,提出了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体制建设的若干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开展了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依托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将协同创新中心的各类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及科研优势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优势,构建了多主体协同、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校校(所)协同培养机制、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与国际协同培养机制。以专业基础牢、实践能力强、兼顾国际视野为培养理念,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证明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国际学术组织等多主体协同与产学研融合培养,促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及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