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落实中央关于房住不炒的要求,长沙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得到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支撑这一系列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信息技术创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提出三高四新战略以来,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中心立足技术创新,坚持自主研发,紧跟业务需求,助力阳...  相似文献   

2.
1 新基建概述 新型基础设施(简称"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4.
<正>智能化建设除了更多地提倡信息化建设外,还强调落地的效果。对企业而言,掌握属于自己的平台和标准极其重要。云智易提出平台+应用的系统闭环方案,强调实际应用效果,注重满足业主体验。针对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与产品转型碰到的困境,产品升级的步调已远远快于社区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引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教育要主动变革、积极作为,用数字化转型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正为抢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的战略态势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理论建模、  相似文献   

7.
正智慧化是产业园区升级和发展的核能加速引擎,是产城融合的最佳实现手段,是生态立园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智慧园区的一步步建设,正逐渐形成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与底座。于此同时,作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有力助手,产业园区物业服务也将进入基于人与人、人与物通过线上软件和线下硬件相结合的智慧园区服务时代。此外,随着5G技术的快速应用,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提速。园区物业管理更加迫切需要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结合,以实现物业管理服务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各项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方针政策陆续出台,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8年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人工智能连续两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将开启智慧新时代。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从国家顶层设计方面,已经越来越重视到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基础技术,能够渗透至各行各业,并助力传统行业实现跨越式升级,提升行业效率,正在逐步成为掀起互联网颠覆性浪潮的新引擎。从业企业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也显著提升,在人工智能芯片、产品及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全国综合管廊的建设已经遍地开花,第一批综合管廊国家试点城市已经逐步开始运营。为响应数字城市的建设,综合管廊的运营应采用国际水平来定位做顶层设计,用百年不变的前瞻性做好管廊建设,用AI与大数据技术做好地下空间管理,为公众造福。智慧管廊建设是以AI技术为核心,采用先进的分  相似文献   

10.
1背景及概念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成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智慧城市重点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公共安全,因此,智慧消防应用是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消防经费测算,2017年消防市场容量合计约2761.65亿元,2020年消防市场规模可达5200亿元.通过梳理...  相似文献   

11.
正1概述1.1人工智能概述维基百科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即机器智能,是由机器表现出来的智能,与人类和其他动物表现出来的自然智能形成对比。与处于快速变化中的学科相似,目前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在《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中,人工智能定义为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  相似文献   

12.
一、深圳市建筑编码的建设历程深圳市建筑编码随着建筑普查工作的开展而产生。2000年,因规划国土管理需要,原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开展第一次全市建筑普查,在普查之前就提出“在现有的规划标准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市用地的划分深入到街坊的层次,并对街坊内的建筑进行编码”,并编制了《街坊划分及建筑物编码的原则》,作为在建筑普查工作中指导建筑编码实施的技术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胡睿 《智能建筑》2023,(6):97-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将“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的关键举措。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住房城乡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本文以推动住房建设领域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智慧住建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逻辑关系和协同实现路径,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蒸汽机、计算机,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科技赋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进阶,各行各业开始与新兴技术不断融合。而根据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的建设发展及其全新应用场景,能够看出,房地产企业走在一条被科技所引领的道路上,其未来的发展更加令人期待。2015年时,国务院曾印发《中国制造2025》,旨在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能+成为众人关注焦点。两会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相关议案,涉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等多个层面。政策护航促进了房地产企业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布局。美的置业已和万科、碧桂园等达成智能化建设方面的合作,为其提供智能社区方案;绿地集团宣布与深兰科技、华为、城云国际和涂鸦智能等科技智能公司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及智慧住宅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工作安排,山东省东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从2021年开始,做流程、建平台、强管理,探索建立安全、质量、绿色施工过程管理的监管新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现代化技术,实现“流程一体化、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对安全生产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提高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办公效率,从而提升行业监管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加速,智能建筑行业进入跨越式飞速发展阶段,在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的指导下,《智能建筑》杂志智慧行-2019全国巡讲自4月在南京拉开序幕之后,又陆续开启了长沙、武汉的大幕。2019年5月21日,智慧行巡讲来到楚汉名城——长沙。5月23日,智慧行巡讲又再次起航至江城武汉。智慧赋能智能建筑行业新发展专题论坛分别在长沙和武汉成功召开。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对于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因此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何充分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在城市土地规划建设、空间管...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出台了《枣庄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2017-2021)》《枣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将信息化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并成立了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化工作领导小组,市住建局局长任组长。该领导小组的主要责任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有关工作部署,组织编制住建领域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组  相似文献   

19.
正1双轮驱动智慧安防快速发展1.1政策驱动从2016年7月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开始,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每年都有国家层面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如图1),并且在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下,让安防整体系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让行业属性得到了延生,当前的安防已经不再是之前封闭  相似文献   

20.
正1前言随着智能+等国家政策开路,以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加持,行业龙头企业与新赛道领跑者该如何布局与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与新模式的落地,已经成为行业的焦点。谈到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我认为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同时也为我们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物联网带来的变革物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带来了一些革变。当前全球经济都在下滑,我们正处于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如果还专注于过去传统的产品,那么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众所周知,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的数字化,而城市数字化的基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首先我们要实现建筑的数字化,才有可能实现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这一部分核心的支撑,就是物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