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功能可恢复已逐渐成为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隔震技术是实现高烈度区RC剪力墙高层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的重要手段。屈重比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然而目前对于该类隔震结构的合理屈重比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3栋位于高烈度区的RC剪力墙高层隔震设计案例为原型,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屈重比对该类结构减震系数和隔震层位移的影响规律,建议了适用于RC剪力墙高层隔震结构的合理屈重比取值范围(2. 0%~2. 7%)。本文的相关成果可为RC剪力墙高层结构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13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对其减震前后的抗震韧性水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减震前的抗震韧性等级为零星,修复时间控制了韧性等级,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修复费用主导了总修复费用,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主导了总修复时间;采用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楼面绝对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23.5%和16.8%;结构构件的损伤得到控制,从而有效控制了结构构件的修复时间,结构抗震韧性等级提升至一星。虽然减震后的楼面绝对加速度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仍高于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损伤阈值,导致减震前后该类构件的修复时间和修复费用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辛力  杨琦  王红群  荆罡  邹胜利 《建筑结构》2021,51(8):8-13,42
介绍了高烈度区某1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隔震设计的全过程.对隔震支座选型、上部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取值、扭转位移比控制、隔震层温度变形验算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讨论了高烈度区高层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偏大、隔震层扭转位移比过大等难点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隔震结构模型与非隔震结构模型侧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现行隔震结构降度设计方法存在地震作用分布不合理,导致(极)大震作用下结构底部存在薄弱层隐患的问题.通过PERFORM 3D软件对隔震结构进行了大震性能评估,证明结构基本满足大震可修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的动力参数对核筒悬挂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悬挂结构减震系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悬挂结构的位移减震系数、绝对加速度减震系数的变化规律,量化了质量比和频率比对悬挂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有隔震支座的悬挂隔震结构,地震作用下其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响应的减震耗能明显强于传统的悬挂结构;必须保证质量比和频率比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才能避免悬挂结构产生共振效应,获得比较理想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加入磁流变阻尼器(MRD)框剪结构的多维减震性能,基于空间梁单元和壳单元建立了MRD受控框剪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以6层钢筋混凝土(RC)框剪结构为例,采用MATLAB软件开发了未控和MRD受控RC框剪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程序,通过将模型程序计算结果与ANSYS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及程序的有效性。在兰州波和唐山波作用下,对未控和MRD受控下结构的位移、加速度以及各层层间位移角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未控和MRD受控RC框剪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程序能有效模拟结构的三维动力响应及减震效果,在整个地震波持时内,MRD受控RC框剪结构的位移响应均小于对应时间下未控结构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隔震技术加固砌体结构房屋的可行性及适用性,以一栋层数和高度均超限的既有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为对象,详细介绍隔震加固设计全过程,并利用软件ETABS对隔震加固后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加固后,砌体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地震响应显著降低;变形集中于隔震层,隔震层以上结构层间位移角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远小于2倍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远小于4倍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满足了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和拉/压应力也远小于规范限值。隔震层以上结构X、Y向减震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301和0.379,均小于0.4,结构构造措施可按比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确定,解决了结构层数和高度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兴中维某框架-抗震墙结构因工艺调整,抗震设防类别提高,采取隔震的方式进行抗震加固。本文通过建立弹塑性模型进行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结构隔震加固后,隔震层以上楼层,两方向层间位移角、抗倾覆、剪重比等关键指标均满足大震要求;隔震支座消耗总能量接近地震输入能量的2/3;隔震支座抗拉、抗压和位移均满足大震下规范要求;隔震层以上构件并未出现较严重的损坏;隔震层以下支撑隔震支座的框架柱经加固后,满足大震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底盘抗侧移刚度变化对大底盘RC框剪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erform-3D建立底盘层高不同而构件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变的3种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弹塑性模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比分析三种隔震模型的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及隔震支座最大拉和压应力的IDA曲线。结果表明,当PGA较大时,随着底盘抗侧移刚度的减小,隔震支座最大压应力和底盘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增大,并且两者对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的破坏失效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水平,以1栋5层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黏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性能提升设计,对比结构在减震前后的关键结构响应(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等),分析了结构的损伤状况。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能够很好的控制结构的损伤,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楼层剪力。采用减震技术后,结构在大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得到较好的控制,塑性铰明显减少。除屋面层以外,结构各层的加速度均未超过4m/s2。阻尼器分担了较多的地震作用,大震下结构基底剪力明显减小。减震设计较好的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文中的研究可为钢框架减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加层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三个主要参数频率比、质量比、阻尼比进行优化分析,得出适合于加层隔震结构的最优频率比取值,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参数优化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加层隔震结构,存在一个最优频率比可以在有效地控制隔震层上部结构绝对加速度反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隔震层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反应,使得结构获得整体最优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乔  习康 《山西建筑》2008,34(17):175-176
主要研究了粗、细骨料粒径、级配以及砂率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测定了在基准配合比下,砂的细度模数变化以及碎石颗粒级配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并就骨料粒径、级配的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探讨黄土高原的绿色住区极具现实意义。从枣园村的居住环境建设入手,通过对其特有的自然、生态、居住、生产等系统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最新规划理论和经验,采用科学的方法,探讨绿色住区研究方法与规划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林天赐 《城市建筑》2013,(22):65-65
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概念设计将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趋势。在设计中,会更加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可靠性、经济性,在切实地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的前提下,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山西建筑》2010,36(33):258-259
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从施工准备工作、预算管理、施工队伍管理、物资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六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施工成本的办法,控制了施工过程成本,从而降低项目成本,增强企业实力。  相似文献   

15.
在水泥水化初期,钙矾石的形成对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性经时损失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掺加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的不同作用效果,分析了产生两种不同作用效果(吸附抑制和吸附促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3)
通过国内外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确实存在,而且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这种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也在逐步完善。比较典型的有加工分离法(PDP)、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刻板解释偏差(SEB)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Li  Yangluxi  Chen  Lei 《Building Simulation》2020,13(2):419-438
Building Simulation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oids in tall buildings on the surrounding wind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ular technology, there has...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考察体验的基础上,以海南三亚和浙江千岛湖滨水度假酒店为例,对滨水度假酒店在特色表达方面的设计策略和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合同管理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源 《山西建筑》2008,34(18):249-250
叙述了总价合同模式、单价合同模式、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分析如何结合合同的管理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指出加强合同管理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卫刚 《城市建筑》2014,(21):219-219
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的造价控制包括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以及招标阶段造价控制。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确保建筑图纸的完整性,选用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笔者在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能为读者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