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塑料材料作为人类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就像石器、青铜器、铁器一样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塑料材料也带来问题:前端需要消耗不可再生的、日趋枯竭的石油资源,终端生产的大量一次性用品,如包装制品,产生大量城市垃圾,并常常污染环境。这些影响着塑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各种可行的资源再利用技术,建立循环型的塑料加工工业体系至关重要。《塑料回收与资源再利用》不仅较系统介绍了世界上各种塑料回收再生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回收再生前的准备,机械(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欧美塑料食品包装通过完善的制度、全面的法规、先进的技术建立了分类回收体系,实现了再生利用的闭环产业链。而我国塑料再生面临回收政策精细化程度不高、高价值再利用供给不足、再生塑料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法规缺失等困境。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的管理经验,探索押金回收制,推动系统化与规模化的回收体系的构建,培育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塑料食品包装再利用全产业链助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3.
塑料回收利用与再生塑料在建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现状,对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再生塑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对再生塑料改性混凝土提出了一些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塑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 塑料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旧塑料,无疑对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的污染。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物理回收法难以满足环保和资源化的要求,发展高效化学回收资源利用势在必行。文章针对8种典型量大面广的塑料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含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废弃塑料的化学回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特别是近10年内的新技术,对废弃塑料化学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塑料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使用后塑料合理处置的问题,与其他材料一样,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我国历来重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塑料再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渐成规模,这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塑料是四大基础材料中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材料之一,绝大部分塑料使用后能够被回收再利用,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材料。各国对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十分重视,投入和研发也各具特色,本专题集中介绍这方面的资讯。  相似文献   

6.
马占峰 《国外塑料》2007,25(8):31-33
塑料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重要材料,其加工成型是无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过程,绝大部分塑料使用后能够被回收再利用,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材料。同时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也是解决资源短缺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2006年中国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业在塑料工业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下发展很快,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再生原料,缓解了我国塑料原料紧缺状况,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减缓了就业压力,实现了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正"能源化利用"已成大规模回收利用废塑料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在这方面的工艺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据介绍,塑料的直接再生利用,主要技术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塑料直接再生利用,通过回收重新再利用或者改性再生技术、木塑技术,添加新成分,让塑料具有新功能。另一方面是塑料膜热裂解制造燃料油,实际上就是把塑料通过加热、催化、裂化制造成  相似文献   

8.
国外废旧家电塑料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詹茂盛  王凯 《塑料》2007,36(1):10-16
针对我国废旧家电报废量与日俱增、先进的回收与利用技术欠缺的现状,概述了国外废旧空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4种废旧家电塑料材料回收与再生技术,以及工艺流程,尤其介绍了分离方法;介绍了4种典型家电中的塑料含量、回收和利用水平;展望了未来家电塑料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待我国废旧家电的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发展从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汽车用废弃塑料分拣回收领域的现状,详细探讨了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两种主要的再利用技术,进一步指出我国汽车用废弃塑料再生行业面临回收缺口、提高可降解环保塑料应用率以及积极开展高新专业再生技术研发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包括政策引导与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以及产业链的整合与市场的深度开拓。  相似文献   

10.
家电塑料的再生利用技术与一般塑料再生利用技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其特点在于回收家电塑料需要进行拆卸、分类等前处理.因此,家电再生利用技术是家电塑料回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当前一些先进的科学研究与回收再生手段,阐述了废旧家电再生技术和再生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分的废弃塑料在自然环境下无法自行降解,成为了严重的污染源。所以科研工作者们也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以期解决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的物理回收(共混)和化学回收方法(解交联技术),探讨热固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巴斯夫公司通过化学循环项目(Chem Cycling)开辟了循环利用塑料废弃物的全新领域。化学循环为目前无法回收的混合或沾染污垢的塑料废弃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再利用途径。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这些塑料废弃物通常被送去填埋或通过焚烧进行能量回收。但化学循环是另一种选择:通过热化学工艺,这些塑料可用于生产合成气或油品。由此产生的再生原料可以取代部分化石资源,用于生产巴斯夫公司的相关产品。巴斯夫公司首次生产出以化学循环再生塑料为基础的产品,成为全球行业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3.
塑料回收除重新使用本企业产品废料外,还使混杂和/或受污染的废料得以再生利用,其意义与日俱增。本文叙述了意大利塑料回收的范围及回收设备的技术现状,同时论及了目前对污染严重(或有类似问题)的废料的再加工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刘蔚 《国外塑料》2006,24(2):18-21
随着中国社会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废弃塑料的合理处置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再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趋突出。这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物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废弃塑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有很高再生价值的资源,目前我国再生塑料国内回收利用量500万吨左右,回收率估计约在25%左右,折合价值约3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正Security Matters和巴斯夫于近日签订约束性协议,将联合开发塑料追溯和回收解决方案。塑料拥有多种独特特性,如使用得当,将有助于打造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然而,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就必须提高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比例。尽管化学回收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更常用的还是通过机械方法回收废弃塑料。目前,受聚合物降解和杂质残留等因素的影响,再生塑料的机械性能和质量均低于原生塑料。另外,由于回收再生的基础设施价格昂贵且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地区都尚未被引入。Security Matters和巴斯夫携手合作,希望能针对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在本次合作中,Security Matters将利用其专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塑料循环利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聚丙烯(PP)塑料回收利用的发展情况.对分选利用、简单再生、降解、共混和燃烧等常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PP回收利用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聚丙烯塑料改性再生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泉  孟正华  郭巍  王辉  华林 《塑料科技》2019,(6):114-119
综述了改性再生聚丙稀(PP)回收料在汽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塑料改性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掺入回收料的汽车PP塑料的注塑成型基础理论和工艺,通过研究再生PP料的注塑成型工艺影响规律和机理,来提高汽车PP塑料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8.
科技发展节奏的增快必然会带来电子产品频繁的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电子电器设备,它们的元件及外壳塑料对生态环境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妥善处理。文中主要以废弃电子产品外壳塑料的回收及二次资源再利用问题为背景,开发它的增韧改性再生技术,希望将这些废旧物变废为宝,为社会节能及环保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赖寒 《山东化工》2012,41(2):35-37
论述了目前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方面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方法,以实现保护人类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循环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赵爱之 《塑料科技》2020,48(9):123-126
塑料材料在人类社会与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塑料的过度使用不仅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废弃塑料回收与利用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开发不仅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同时具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介绍了废弃塑料的来源,结合具体案例对当前常用的塑料回收方法进行介绍,指出了不同回收利用方式的优势与挑战,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