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泥石流基本知识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文中总结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识别、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泥石流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病害,也是公路水毁时主要破坏动荷载,遵循泥石流的运动规律和道路破坏特点,建立泥石流防治技术是治理公路水毁病害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泥石流体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合理的速流槽泥石流防治结构剖面形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泥石流体运动方程和根据平抛理论建立的泥石流体抛程计算公式,解决了泥石流防治结构受泥石流体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泥石流防治与公路水毁病害治理效果的理论判断问题,为同类型的特大型公路泥石流防治结构设计与公路水毁病害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多样,本文对重庆市泥石流的概况及其危害性进行了总结,对其形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重庆市泥石流现状,提出了重庆市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璨 《山西建筑》2012,38(7):56-57
分别介绍了泥石流的概念,破坏形式及危害程度,阐述了泥石流的分类与形成因素,对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几种泥石流预测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实践,科学有效地预防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444-446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为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梳齿坝作为透水型拦挡坝的一种,具有部分拦挡、挡排结合的特点,可减轻坝体所受水压和冲击力,起到调节下泄流体物质组成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库容利用系数,延长坝库使用寿命,为泥石流防治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雨条件出发,分析了秋日河泥石流的成因机制、活动特征、发展趋势;介绍了秋日河泥石流采用的综合防治措施,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该工程运行良好,为今后泥石流灾害治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
在四川境内发育的特大型滑坡调查基础上,对四川境内特大型滑坡的数量、类型、变形特征、危害方式,以及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的"构造影响、地形控制、流域式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特大型滑坡调查、工程治理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防御特大型滑坡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对云南德宏州某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形成原因进行论述,并针对泥石流发育特征,建议采用以治为主、防为辅的防治原则进行治理,提出以拦砂稳坡为主,通过修筑谷坊坝、拦渣坝、排导V型槽、涵洞等,尽量减少物质来源进入沟谷,从而降低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绿荫塘泥石流区的地质环境状况,简述了泥石流的水源条件、规模及发展趋势,并从流速、流量、冲击力等方面,计算了泥石流的特征值,并依据相关设计标准,论述了拦挡坝及谷坊相结合的防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防灾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余焘  甘生军  梁全录 《山西建筑》2011,37(27):71-72
以青海省化隆县境内330 kV吉祥至官厅Ⅰ回线、官厅至李家峡Ⅱ回线已建线路吊沟至丹麻段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历史资料对比等方法,具体分析了该区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时间和空间分布、暴发过程和物质组成等,概括了该区域内的泥石流的一些基本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验利用“锚杆–护坡”模拟“锚杆固定大面积护坡”进行坡面型泥石流治理试验,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宏细观机制。试验观测表明在“锚杆–护坡”治理下坡体未发生分层滑动,坡体位移场分析中出现了潜在的圆弧状薄弱面,坡体形成类似于黏土的小位移圆弧滑移趋势。采用可视化细观测试系统从细观尺度研究坡面型泥石流“锚杆–护坡”治理下土体的变形机制。细观分析可知,试验过程中,颗粒下沉并在坡体底部积聚,坡体下层细颗粒含量增加,上层以粗颗粒为主,导致坡体上部面积孔隙率大于底部,坡体结构由不同粒径颗粒均匀分布变为“底部细颗粒沉积密实,上层粗颗粒骨架稳定”的相对稳定结构。试验研究表明:“锚杆–护坡”的滤水固土作用,改变坡体的变形机制和结构,减小坡面型泥石流的发生几率,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HEMS深井降温系统研发及热害控制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深井高温热害作为深部煤炭资源开采中的严重灾害,高温不仅影响了围岩的力学性质,而且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国内外矿井降温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矿井涌水作为冷源的深井开采高温热害控制HEMS技术,运用提取出的冷量与工作面高温空气进行换热作用,降低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及湿度。该技术结合夹河矿深井降温工程,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控制深井热害的深部科学与工程实验室(DUSEL)。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工作面温度降低4 ℃~6 ℃,最高温度控制在28 ℃~29 ℃,相对湿度降低5%~10%,极大改善了井下工作环境,热害控制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工模拟试验的小秦岭金矿区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遵循相似性原理,采用缩尺结构,以小秦岭金矿区采矿堆排的废渣作为物源进行直斜式模拟起动试验,探讨影响和控制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颗粒级配、底床坡度、临界水量等主要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初步试验表明,颗粒级配一定时,底床坡度愈大,其起动的临界水量值愈小。含有一定水份的湿渣比干渣更易起动。对于坡面上的矿渣堆,在饱和度一定的情况下,底床坡度愈大,愈易起动。当试验中细粒物质含量占到总量的28%时,起动所需水量最小。废渣堆质量愈大,渣堆高度愈高,矿渣愈易起动。三角形断面较其他形态断面易起动。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煤矿深部Y型大断面交岔点严重变形,牛鼻子部位破坏尤为严重。通过现场调查及理论研究,总结深部Y型大断面交岔点的典型破坏形式。研究表明深部高应力、牛鼻子部位两侧无约束分别支护是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深部Y型大断面交岔点双控锚杆支护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夹河矿深部交岔点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新型摩擦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一种新型耗能摩擦阻尼器的耗能原理及其在建筑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阻尼器除具有传统阻尼器的优点外,还克服了传统摩擦阻尼器只能提供恒定的摩擦力的缺点。同时,该阻尼器还可以利用振源信号进行反馈控制,因此增大了耗能能力,提高了减振效果。有限元仿真分析证明,该新型摩擦阻尼器应用在建筑结构上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泥石流研究及其他山地灾害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特殊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决定了该区属山地灾害易发区。受自然因素控制和人类活动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较为发育。主要山地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边坡及大型堆积体;其次为山洪、水土流失、冻融土流、路基塌陷等。通过实地考察、现场灾害填图、GPS定点、室内航片判读和TM,SPOT卫星图像解译,探讨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泥石流的分布特征、规律及其他山地灾害的现状,初步分析预测了泥石流的发生规模(峰值流量、一次泥石流流出总量),尝试性地探讨了泥石流堵塞主河(堵河高度、回水范围)及其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的定量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探讨了山地灾害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索拱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奕锋  张卫群 《钢结构》2004,19(1):15-17
随着会展建筑、体育场馆、共享空间等大跨度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兴起 ,预应力索拱体系以其优越的力学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对预应力索拱体系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BP神经网络在泥石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江智鹏 《建筑技术》2021,52(11):1295-1297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某车站设计中,对车站地层条件和水文地质进行定性研究,通过理论定性分析,初步拟定地下水防控方案,结合定量数值模型验证防控方案对地下水环境的控制效果.为保证基坑地下水防控方案的经济合理性,探索制订基坑地下水防控措施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归纳有关软科学方法在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智能地下工程学的新思想。 (2) 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智能的各个基础学科及计算智能岩土工程各方面的相关概念和算法步骤,并对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神经网络、混沌神经网络、灰色神经网络、专家神经网络和GIS神经网络等集成计算智能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智能岩土工程的基础理论框架。 (3) 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润扬悬索大桥北锚碇锚区的气象与地质条件,围护结构设计,降水、封水设计,土方开挖方案设计,施工监测设计等方面的情况。并采用ANSYS软件对深基坑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支撑刚度和地连墙刚度以及施工工况对地连墙侧向位移、坑底隆起、坑外地表沉降和支撑轴力的影响。 (4) 采用遗传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等对深基坑施工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其重要性程度的排序。指出:无支撑暴露时间,深基坑的开挖深度,开挖土层厚度,开挖的步长,沿地连墙的开挖宽度,支撑的间距、位置和布局,以及土方开挖的方向、顺序与位置等为影响深大基坑施工变形的主要因素。 (5)首次将自适应灰色理论预测系统应用于地连墙的变形预测。计算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