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军 《建筑结构》2021,51(9):后插23-后插24
建筑构造场景化与建筑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体系,其中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目的是为实现建筑构造场景化,例如建筑施工技术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建筑形态设计与建筑或景观之间的关联,继而传达出建筑所要表达的空间效果与展示效果.同时,建筑构造场景化可通过空间展示、景观设计等具体物指导建筑施工,如已有的建筑构造场景化可启发,甚至指导新建筑空间的构筑.  相似文献   

2.
刘立军 《建筑结构》2021,51(9):后插23-后插24
建筑构造场景化与建筑施工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体系,其中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目的是为实现建筑构造场景化,例如建筑施工技术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建筑形态设计与建筑或景观之间的关联,继而传达出建筑所要表达的空间效果与展示效果.同时,建筑构造场景化可通过空间展示、景观设计等具体物指导建筑施工,如已有的建筑构造场景化可启发,甚至指导新建筑空间的构筑.  相似文献   

3.
建筑空间场景化表达是建筑空间视觉的图像展示,建筑施工是将场景进行落实并且建造出来的实践过程,即建筑空间场景先是利用三维技术呈现场景化的规划设计,再以这一规划设计指导实际的施工建造,让实际建造的成果更加接近设计中的预期效果.因此,从建筑场景设计到建筑施工是一个联系的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实现了现代建筑从智能化向智慧化的提升。智慧建筑是在智能建筑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得建筑构造本体以及参与建筑空间的各方相关人员的实施行为,从被动执行提升到主动意识。通过互联网技术使整个建筑更加开放地融入到智慧城市网络中,创造人性化、智能化、开放化及可持续化的建筑空间和工作、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5.
《居业》2015,(18)
建筑构造是建筑物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施工选料、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措施等都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建筑结构损伤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建筑构造中的常见结构损伤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期为建筑结构耐久性维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运用平面设计的美学法则,创作技术,可以直观表达建筑内在文化气质与外在形象展示的关系,决策与落实建筑设计的若干个特征:采用什么样的色彩组合方案,积极围合哪些室外空间,建筑结构如何设计等,是将建筑设计诸多意图转化为设计方案成果的方式.回归自然的环境,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感知地域文化,是人们对于新一轮特色田园乡村建筑设计的憧憬.安徽黄山望山·钓雪园以平面设计语言,将当地的自然、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室内外设计中,按照古徽州建筑构造做法,延续了望山生活内涵,为建筑场景增添了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7.
建筑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艺术,但首先是技术,一幢形体完美,功能合理的作品,最终还是通过技术去实现。 建筑构造既包含了建筑创作的本身,又代表了建筑技术的基础。在建筑技术各工种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可以与建筑构造相脱离的,它的创作效果和处理如何,直接影响到整幢建筑的艺术效果,投资规模,施工难易,使用安全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体类建筑型式多样,空间视觉感观要求高,暖通设计应兼顾本专业功能性和建筑形式表现性。以展示互动中心项目为例介绍空调及防排烟系统的百叶设置与围护结构造型的关系,以及管道井与建筑构造的联合。以体育场项目为例介绍消防排烟设计与建筑构造、人员流线的关系,并阐述管道井、空调室外机设置的特点。通过实际工程项目探讨暖通设计与建筑构造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杨凯 《河南建材》2021,(12):98-100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研究分析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情况,可帮助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合理充分发挥BIM、RFIF技术在建筑领域内的施工价值,为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装配式建筑施工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将两者技术结合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集成BIM-RFID系统,才能够在建筑构造、运输、进场、仓储等构建中使用,且对系统推广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BIM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对实现绿色建筑亦有很大帮助,因此BIM与建筑工业化融合的绿色建筑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对BIM技术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模拟建筑施工,可在前期排查施工问题,对实际施工进行指导,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设计主要是运用建筑场景的空间营造以及场景化组织方式,将空间中的建筑材质融入到整体的环境氛围之中,成为建筑空间中的视觉化元素.空间中的视觉化传达也是一种媒介化的设计方式,运用小的场景进行整体空间的烘托与体现,并且也将考虑到人在公共建筑空间中的视觉与认知感受,因此元素的视觉传达化设计是一种空间媒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专业教学中构造知识难教、难学的重要原因在于构造教材知识缺乏系统性,内容片段化,视角不够全面,缺乏与设计的融会贯通。目录是展示教材层次结构和重点内容的重要载体,因此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建筑院校使用的构造教材目录,分析国内外建筑构造教材在横向内容全面性、纵向结构系统性与整体知识综合性层面的异同与优劣,以期为今后我国建筑构造教材知识的整合与完善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为历史事件而建的纪念性博物馆,其除了一般展示功能外,同时更加注重突出精神功能特征的场所精神建筑空间的营造.而该类型建筑场所精神的表达,落实在建筑空间处理层面上,具体表现为一种场景空间的营造.文章以部分国内外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场景化的角度对该类型建筑创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现阶段的城市中,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建筑问题迎面而来,其中防火防水防潮等问题都是设计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今出台的一些防水防渗设计在部分建筑构造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过在有些建筑物中仍然存在着防水防渗力度不足的情况,因此,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贺炜 《建筑结构》2023,(10):182-183
<正>建筑空间更新设计是现代空间营造以及城市微更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以及人们审美认知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参与公共化的城市空间,同时对于场景中的布置以及构筑品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城市共享化空间形态是一种开放式的空间,将建筑场景与城市景观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场景化空间,它注重空间的融入性,也通过共享化的方式让空间为人服务,也让建筑空间的更新设计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莺 《福建建筑》2013,(9):115-116,107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给人们带来了生存危机,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对建筑技术课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构造是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集中体现,但是,目前建筑构造课教学的效果与现实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并以西山墙隔热设计为例来阐述结合建筑节能技术的建筑构造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建筑动画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能力欠缺的问题,以"建筑设计Ⅰ"课程为例,阐述了引入三维建筑动画辅助教学,以加强学生对三维空间的体验,对建筑构造节点的理解和对建筑制图相关知识的巩固。并且力求建立三维建筑动画资源库,达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展示,激发学生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技术新形势下的建筑构造课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学专业教育对建筑技术课教学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构造是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集中体现,但是,目前建筑构造课教学的效果与现实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整体水平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建筑构造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宁波  张勤 《绿色建筑》2022,(3):142-146
对建筑机电工程模块化预制装配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典型场景机电设备与管线模块的分割设计、预制加工、进场运输、装配安装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可提高建筑工程机电设备与管线的预制率与装配化程度,促进建筑机电行业技术升级,提升建筑机电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这是建筑机电工程实现工业化建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陶晓星 《砖瓦》2024,(4):118-120
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式建筑相比,可有效有降低建设成本、提升施工效率、增加施工安全性,同时,在绿色环保方面,装配式建筑具有节约建筑材料、减少环境破坏等显著优势,是未来建筑工程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预制装配式建筑其模块化、机械化的特点与BIM技术参数化、高度集成化的特点在应用融合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BIM技术,对某装配式住宅项目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实践证明,装配式建筑施工与BIM技术的合理融合运用在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建筑施工增质提效、保障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