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的广泛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构)筑物的碳足迹测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建筑碳足迹测算的基础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清单分析法对装配式混凝土水池物化阶段开展了碳足迹实例测算,进而梳理了构筑物碳足迹测算过程及注意事项,为建(构)筑物的碳足迹测算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物化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归结为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运输等三大碳足迹来源,以其构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并基于BIM技术及《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获取建筑的材料及机械工程量清单,运用碳足迹因子法计算三类碳足迹,形成建筑物物化阶段碳足迹计算快速模型。结合案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当前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设计方法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装配式结构中的结构设计、拆分设计、节点连接设计等方面的传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从参数化设计方法、拆分设计方法及Revit二次开发设计方法3方面介绍了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比较传统装配式和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方法,提出了当前行业运行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期能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碳足迹测算及评价、碳排放量研究现状、碳足迹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传统建筑碳足迹测算以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及质量平衡法为主,而排放因子法作为国际碳足迹测算最有效方法,因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滞后而难以推广使用,因此建立地域动态碳足迹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测算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物化阶段,导致碳足迹规律研究不到位,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碳足迹规律,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研究都是以大环境视角为主,对于户型与碳足迹的关系的研究力度较小,亟须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测算标准、碳足迹测算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且从各种类型建筑物和不同户型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建筑全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为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及节能减排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正在向工业化、集成化、装配化转型,而将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相结合,可以发挥BIM信息集成的优势,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的一体化.本文通过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BIM技术的特点,将BIM技术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相结合,探寻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以完善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推行精益化管理、应用BIM技术、配套合格高效施工机械以及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以期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关键来源,构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在探究装配式建筑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生命周期阶段、建设与使用活动两个层面分析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分布特征,探讨使用寿命对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取暖、制冷、照明等活动组成的运营维护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主要来源;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年碳足迹先降低后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及低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其低碳减排迫在眉睫。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满足建筑业低碳环保的要求。对装配式建筑物化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测算,能够为项目的碳排放控制提供指引,真正达到绿色低碳的目标。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流程,界定了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的系统边界,并对物化阶段的碳源进行了盘查,综合采用基于过程的清单分析法和排放系数法构建了物化阶段碳足迹测算模型,实现碳足迹测算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为装配式建筑的低碳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10.
兰梦茹  陈育琼 《砖瓦》2022,(3):40-42
众所周知,前期策划阶段在装配式结构施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期策划越充分,后期实施越顺利。在开展前期策划工作时,采用BIM技术全过程参与,充分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模拟性、可出图性等特点,进行构件拆分、工程量统计、施工模拟等工作,为施工前期策划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案例研究发现,BIM新技术的应用,对装配式剪力墙建筑的顺利施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项目施工人员做出更高效的决策安排。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构件制作过程中模具组装、钢筋绑扎、预埋件和吊件埋设、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构件脱模与表面修补、构件检验与标识,运输与存储等内容,并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图,指出预制构件制作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吴水根  谢银 《建筑施工》2013,35(1):85-88
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建筑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其物化阶段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为其全寿命周期提供分析基础,在分析碳排放计算分类基础上,采用将施工活动划分为几个主要的碳排放源,然后统计各排放源的使用和消耗量。再通过装配式结构的建造流程建立相应的碳排放系统边界,将碳排放源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并根据常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以及常用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强度,对每一项进行分类和计算,最后提出完整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响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今后一定时期,装配式建筑必将达到一个建设高潮。与此相应,此类项目的管理需求也会加大。以具体工程实践为依托,分析、讨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等关键工作点,总结实践经验,给出项目管理具体建议,对此类型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有益参考。装配式混凝土的质量、安全控制重点是构件加工和运输、安装阶段,充分准备前期工作缩短标准流水历时管控进度等,是管理好装配式项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住宅碳排放阶段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维护阶段、拆除阶段.以预制率为36.8%的上海某项目为例,将装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现浇住宅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住宅在建造阶段、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在使用阶段、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则和现浇住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平房三期项目B-7-1地块产业化住宅工程为北京市首批实践全装配的工程之一,实现了提高预制率的目标,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预制叠合板、预制墙体、预制空调板、预制阳台板、PCF板、预制女儿墙、预制楼梯.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多功能钢梁平衡吊运技术、可调节斜支撑校正技术、墙体套筒灌浆填充操作工艺、全铝模板施工技术等.为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逐步推广和普及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的龙头开发企业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项目开发中。简要总结外部环境对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重点以技术—产业发展理论从内因分析建筑产业技术革新对建筑工业化的推动,以目前我国处于建筑工业化发展初步阶段,开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例,以政府和开发商作为两大参与主体,采用动态博弈的方法,探讨双方各自采取何种策略达到帕累托最优。考虑当前不同预制率下的成本,探讨开发商之间对于不同预制率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装配式的住宅施工十分简便,同时装配式的工业化程度非常高,显著提升了工程施工水平与建筑结构性能,应用十分广泛.探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阐述主要技术与操作要点,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和地方标准,对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剖析装配率指标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同一个项目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所得的装配率有所不同,主要受到主体结构计算、非承重墙计算、集成厨房和卫生间计算以及BIM应用等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各省市出台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