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灌溉试验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根据多年从事灌溉试验和灌溉试验站管理经验,结合灌区现代化建设需求,对灌溉试验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灌溉试验站应具备试验研究、资料收集、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节水科普等功能;建设内容包括大田试区、测坑试区、大型蒸渗器试区、气象观测站、实验室、水源工程及灌排系统、办公生活区等;应加强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建设管理。最后,从机构队伍建设、财政支持、科研合作、评价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灌溉试验站运行管理的建议。研究成果可为新建试验站建设与规划和已有灌溉试验站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轨道小车称重式测筒是在吸取各类测筒优点基础上开发的植物蒸渗测量系统,可排除大风、大雨等天气对监测数据的影响,特别适合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域使用,解决了沿海省份灌溉试验站测筒测量系统误差高、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该文介绍泉州市灌溉试验中心站地下轨道小车称重式测筒系统组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位山灌区灌溉试验站在建设有底测坑过程中,在基坑开挖、测坑防水、土方回填等关键环节的施工方法,对相关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做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4.
蒸渗仪一般包括蒸渗土筒、称重系统、数据采集等部分,是研究作物需水、耗水,开展精准灌溉试验研究的试验装置,分为非称重式和称重式两种,称重式又分液压式、杠杆式和电子称重式(自动称重式)。本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系统是通过承担水利部"948"计划"自动称重式土壤蒸渗系统引进与开发"项目,在消化、吸收德国先进技术基础上,创新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行稳定、环境适应能力强的国产化基础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张法宝  吴太平 《治淮》2001,(6):24-26
一、概况 新马桥农水试验站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以北24km的固镇县境内,总占地4hm~2,其中试验用地3.2hm~2,生产区占地0.8hm~2。1982年经安徽省水利厅批准设站,该站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灌溉、防涝、防渍、改土等综合性试验,为淮北砂姜黑土区综合治理及农田水利关键性技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依据规划设计,试验站内建有气象观测场、主要农作物需水量测坑场、排水  相似文献   

6.
灌溉试验是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推动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简要回顾了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流域灌溉试验站网的建设现状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分析了海河流域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流域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发信  万晋军 《治淮》2008,(8):28-29
一、概况 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40~1000mm之间,但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该区水稻生长期内的天然降水量一般不能满足水稻需水,属补充灌溉地区。笔者利用五道沟水文水资源试验站四十余年试验资料及地中蒸渗仪设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了“水稻调控灌溉技术”,并在安徽省蚌埠、淮南两地推广应用,现以淮南市相关试验成果,对这一技术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主要农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中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Jensen模型为基础,采用山西省近年来冬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坑测试验资料求出了模型参数,用全省23个灌溉试验站历年来试验的田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评价.其模型计算产量与坑测试验产量相对误差,冬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依次是5%,01%,15%.模型计算产量与田测试验产量的相对误差小于15%的试验组数占总试验组数的百分数,冬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依次是75%、79%和85%,表明这些参数是可用的.其次,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模型参数的几个问题做了简要评述,认为水分敏感指数λ小于零不合理、λ的累加划分不合理,λ随时间变化连续曲线描述不合理  相似文献   

9.
自动称重式蒸渗仪在水稻需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的系统构成以及测量原理,利用该设施开展了不同灌溉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水稻需水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需水敏感期为拔节期和抽穗期,在分蘖末期和黄熟期水分亏缺对植株发育影响最小;控Ⅱ灌溉模式和24穴/m2(30cm×13.3cm)的种植密度能够达到节水高产的最佳效果;蒸渗仪能够很好的模拟大田情况,充分揭示了水稻需水规律,测量精度高,数据采集方便,提高了数据管理和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筒蒸渗器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单季水稻田间水分消耗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薄露灌溉和间歇灌溉等节水灌溉模式相比常规灌溉可有效降低稻田水分消耗,控制单季水稻的营养生长,促进干物质向籽粒转移,从而增加单季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科技浪花     
水稻需水量自记仪由佳木斯市水利局试验站研制成功的“水稻需水量自记仪”,最近已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仪器可改善观测手段,提高量水精度。这种需水量自记仪是由自记钟、浮子室、联通管和蒸渗器四部份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浮子室与联通管、蒸渗器同田间水面保持相对平衡。浮子室水面不受风浪冲击,田间水份消耗使浮子室中的浮标下降,浮标的拉链与自记笔杆的尾端垂直相连,水位变化带动自记笔工作,自记纸附在圆筒上,即可得到每日的耗水过程数据。该仪器的优点:一是精度高,可达到0.1毫米,完全符合全国灌溉试验规范(讨论稿)的要求。二  相似文献   

12.
浅析阿勒泰地区新时期灌溉试验站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臣 《陕西水利》2017,(Z1):22-23
阿勒泰地区灌溉试验站在本地区灌溉方式、种植结构、管理模式等改变的情况下,为得到与之适应的试验数据,重新恢复建立。灌溉试验站的恢复,为该地区土地作物需水量及优化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提供原始资料,对指导阿勒泰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健全完善全国100个灌溉试验站,形成覆盖全国主要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的三级灌溉试验站网体系.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比较系统的灌溉试验工作,获取了大量的灌溉试验数据和科研成果,为农业用水的科学决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80年代中后期,灌溉试验工作进入了低谷,试验站点萎缩、设备老化、人员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加上科技水平不高,人们对灌溉试验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影响了灌溉试验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农业灌溉方式、灌溉技术和种植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主要围绕几种主要粮食…  相似文献   

14.
查苏丽 《陕西水利》2014,(6):157-158
泾惠渠试验站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区位于泾惠渠试验站,通过分析试验站概况及设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试验站进行高效节水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试验站新增四种新型节水灌溉试验形式以及新增试验站配套设备等内容,以满足试验站高标准、高精度的试验要求,使试验站成为农业灌溉试验研究和现代化高标准节水灌溉的示范点,能以试验研究成果指导灌区乃至全省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5.
贾云茂 《山西水利》2008,24(6):80-80
针对山西灌溉试验站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各级灌溉试验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山西灌溉试验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即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理顺管理体制,定岗定编,加大灌溉试验投资,加强人才培训和对外合作交流等。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灌溉试验站的重要作用,回顾了几十来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的建设情况,分析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加强灌溉试验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自动称重式蒸渗仪是一种自动测试、记录、存储、输出试体重量、土壤水势(温度)剖面变化的设备,为研究农田蒸腾蒸发和地下水—土壤水转化关系,水文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过程提供更系统、更准确的测量工具。自动称重式蒸渗仪由称重系统、防护式测筒、重量卸荷装置、数据采集系统等集成而成。1.称重系统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3,(9):97-99
蓄水坑灌的坑壁蒸发是蓄水坑灌果园棵间蒸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微型蒸渗仪测定坑壁蒸发量,对单坑内坑壁不同深度蒸发变化规律和不同坑深坑壁蒸发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后,蓄水坑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呈先增大后逐步减小;距地表不同深度的坑壁蒸发强度不同,随距地表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坑深40 cm的蓄水坑变化并不明显;不同坑深同一深度处坑壁蒸发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蒸发强度基本相等;坑深60 cm和坑深40 cm的单坑日蒸发量变化趋势一致,单坑日蒸发量随坑深增大而增大,前者坑壁累计蒸发量是后者的1.44倍。  相似文献   

19.
针对豫东引黄灌区冬小麦的耗水量问题,设计了大棚测坑P1、P2、P3和大田测坑T1、T2、CK,全程试验监测冬小麦在219 d生育期的耗水、生长、收获、考种等数据。将冬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2个时段、13个生长期,每个测坑均设不同水分控制下限,上限均为100%田间持水量。对比冬小麦考种数据平均值,大田测坑的7个指标均优于大棚测坑,因此大田测坑的节水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大棚测坑。P1测坑的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81.238 mm,只有灌区冬小麦近20 a平均灌溉需水量的41.3%。T1测坑的总灌水量为286.509 mm,只有平均灌溉需水量的63.2%,其单位面积产量为0.755 kg/m2,为河南省平均单位面积产量的118.8%,试验证明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大田3个测坑采用大水漫灌,最接近引黄灌区农田正常的灌溉方式,因此T1的非需水关键期、需水关键期的灌水下限控制标准分别为55%、60%田间持水量,适用于在引黄灌区节水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保持大田水位与蒸渗仪水位的实时相平,并测定地下水补给量和深层渗漏量,提出了一种蒸渗仪水位自动平衡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基于连通器原理,并利用水、汞的导电性差异而设计,由3部分组成:①水位监测装置,包括蒸渗仪和大田的地下水位观测井及连接管;②水位感应和控制装置,由内盛液态汞的U形管以及控制电路组成,能比较大田和蒸渗仪的水位差,并通过电磁继电器打开/关闭供排水电磁阀;③供(排)水与量测装置,由供水装置、排水装置及其电磁阀和量测装置组成。该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维护和管理;初步测试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适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