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moisture,包括气态和液态水)是影响建筑外墙性能的决定因素,常规的建筑能耗计算或者围护结构传热计算一般采用较粗略的经验值进行修正,为了研究湿对传热的影响,本文采用动态湿热耦合程序计算了不同的湿条件下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理论计算选取典型气候区适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将每种围护结构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传热量计算并与常规状态进行对比,归纳出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时不同湿条件所产生的效应,结论和总结可用于围护结构传热计算时考虑使用环境影响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2.
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是影响围护结构节能的两个重要方面,机组的性能系数是系统节能的重要参数。以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类型公共建筑在同一气候区的分布特征加权后的计算结果作为评价该气候区公共建筑整体性能的依据。采用单因素变量分析方法,对相同的节能措施在不同气候区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计算研究,从而对节能技术的地区适应性进行评价,单一节能措施节能量的量化分析结果能直接反映该节能措施在该气候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以某大型商场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全年动态能耗模拟软件DeST-c,模拟研究该建筑在三种不同气候分区下(严寒气候区、寒冷气候区及夏热冬冷气候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建筑能耗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保温层厚度改变对建筑累计热负荷影响较大,对建筑累计冷负荷影响较小。利用全寿命期费用评价方法,得出该商场建筑在哈尔滨、北京、上海的最佳保温层厚度区间分别为90mm至100mm、70mm至80mm、30mm至40mm。研究成果对制定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节能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完善了数据中心机房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设计方法,并利用EnergyPlus软件建立了我国5个气候区典型城市的数据机房计算模型,以全年空调负荷和空调耗电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的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方案进行了模拟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数据中心机房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对空调能耗及运行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各个气候区数据...  相似文献   

5.
宋冰  杨柳 《建筑科学》2020,36(4):33-38
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寒冷气候区7个代表性地区农村住宅不同朝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以及窗墙面积比向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差异,并结合全生命期收益投资比指标SIRM对围护结构各单项节能措施进行经济性评价。研究发现虽同属寒冷气候区,但各参数在不同代表性地区所表现出的对农村住宅能耗的影响程度不同,尤其是气候相对特殊的区域差异显著;寒冷地区农宅建筑节能的重点应放在非透明围护结构,尤其是对北墙和屋顶热工性能的控制上可以获得较大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型建筑节能围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近日披露研发成果,科技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验收评议确认,该课题开发的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相关产品,适用于全国各气候区,促进了围护结构节能领域的技术进步,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零能耗建筑的非透光围护结构做法相比常规节能建筑有较大区别,尤其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国家没有专门针对近零能耗建筑用保温材料及系统性能的检测标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高热阻构件测试方面的精度和要求。通过模拟与实测的方法,分析近零能耗建筑在不同气候区非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下,不同热阻的保温材料在高热阻测试箱环境下材料层和冷箱侧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提出不同保温材料高热阻性能测试条件设定的相关建议,为近零能耗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相关检测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村镇住宅建筑的现状,并设计了2种典型村镇住宅以及3种围护结构状态.全面分析计算了典型村镇住宅的热工性能,依据相似围护结构住宅在不同地区热工性能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出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村镇建筑的节能率及其规律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村镇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改善建议,并建议尽早制定村镇住宅相关的节能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气候区下的4省300余户住户的农村建筑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气候区下的农村住宅普遍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保温隔热措施较差的问题.供暖形式上,火炉、火炕、散热器等在冬季采暖依旧有着重要的地位,空调、电扇、自然通风在夏季纳凉方面应用较多.多数居民可以接受所处的热环境,但还有不小的改...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干热干冷气候区,湿热湿冷气候区的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作用引起的传热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建筑节能工程计算中依然采用的是经验方法.本文以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业界在理论研究、计算方法及模拟工具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多孔围护结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同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