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H)共混体系,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了HDPE-g-MAH含量对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结晶性能、相态结构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DPE-g-MAH含量的增加,PLA/HDPE-g-MAH共混体系的熔融温度提高,冷结晶温度不断升高,结晶度有所下降,PLA球晶数量先减少后增加,共混后体系出现明显的"海-岛"结构,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得到改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提高,损耗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聚碳酸亚丙酯/聚乳酸(PPC/PLA)共混物性能的研究进展,从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降解性能等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及表征方法,并阐明了PPC和PLA降解机理。最后,对可完全降解的PPC/PLA共混物的应用前景及表征方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林明德  俞强 《中国塑料》1994,8(3):40-43
以蜜炙黄芪炮制外观、细菌总数、还原糖含量、仓贮过程中霉变、虫蛀情况等多项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蜜炙黄芪工艺进行优选。实验选择炼蜜与稀释水之比,闷润时间,烘制温度与烘制时间4个因素,每因素选择3个水平。通过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1B2C2D3,即炼蜜与稀释水之比为2:1,闷润时间为3h,烘制温度为90℃,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LA)/聚碳酸亚丙酯(PPC)共混物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共混物的相容性、熔融及结晶性能、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二氧化碳、环氧丙烷(PO)和马来酸酐(MA)在负载双金属PBM型催化剂下合成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PPCMA)的反应,考察了反应物的配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MA与PO摩尔比3∶5,反应温度60℃,二氧化碳压力4MPa、反应时间48 h。在上述条件下,产物的收率为39.2%。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产物的结构,得到了产物的结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桑练勇  晏华  胡志德  代军  薛明 《中国塑料》2018,32(8):122-130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海水环境下的降解性能,通过力学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等分别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10/90、30/70、50/50、70/30(质量比,下同)的PPC/PL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都不断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在30 d时急剧降低,此后几乎保持不变;海水作用下240 d后PPC和PLA表面都存在明显孔洞和缺陷,而50/50的PPC/PLA共混物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纹和孔洞;纯PPC和纯PLA的羟基指数、羰基指数以及乳酸指数都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在前30 d比较明显,而50/50的PPC/PLA共混物则几乎没有变化;共混物的质量损失主要体现在前30 d,且质量损失率几乎都小于10 %,降解程度较低;共混物失重5 %的热分解温度提高,而最大速率失重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雷杨  张敏敏  秦舒浩  左晓玲  郝智 《塑料》2013,42(2):84-87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了可生物降解的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试验机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容性、热稳定性、微观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体系中材料的相容性较好,改性PVA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当改性PVA的质量分数为50%时,拉伸强度达到39.2 MPa,提高了约177%。  相似文献   

8.
王勋林  吴胜先 《塑料工业》2012,40(12):26-28,41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对聚乳酸(PLA)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PPC树脂对PLA有明显的增韧作用,但增韧的同时会引起PLA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的降低,随PPC用量增加,冲击强度持续提高,而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持续降低;PLA/PPC共混体系中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后,可提高两者的相容性,从而起到增韧的作用,随MDI用量增加,PLA/PPC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共混物的性能,并对共混物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PPC/P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随着PLA的含量从1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90%,共混物热失重10%所对应的温度(T-10%)从255℃逐渐增加到281℃,当PLA的含量分别为10%、50%和90%时,最大速率失重温度比纯PPC分别提高了3.45、15.51和41.58℃;采用Coats-Redfern法得出,PLA的加入能提高PPC的活化能,其中PLA含量为30%和50%时,共混物的活化能比纯PPC分别提高了12.72%和40.68%,说明PLA改善了PPC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ZeMac)作为反应性相容剂,利用熔融纺丝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纤维强伸度仪等分别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LA的引入较大地提高了PPC的力学性能,加入少量的ZeMac可以有效地改善PPC的热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PPC-PLA与PPC-PLA-ZeMac体系组分质量比分别为70/30和70/30/0.7时,其抗拉强度分别为11.23 MPa和20.83 MPa,较未改性的PPC分别提高了6.5倍和12.1倍,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断裂伸长率。该项研究为完全可生物降解PPC熔融共混纤维的工业化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对聚碳酸亚丙酯/纳米二氧化硅(PPC/nano-SiO2)体系共混造粒,利用旋转流变仪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间歇发泡装置进行发泡实验,研究了nano-SiO2含量对PPC流变及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o-SiO2添加量为5份(质量份,下同)时,nano-SiO2与PPC之间形成了逾渗网络,并且此时发泡样品泡孔平均直径最小,达到9.65μm;泡孔密度最大,达到2.37×10^9个/cm3;泡孔直径分布最窄且泡孔结构均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聚乳酸/改性淀粉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对聚乳酸/改性淀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与淀粉的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量为0.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1.6%,断裂伸长率提高了53.1%,弯曲强度提高了104.7%,同时还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和耐水性;改性淀粉与聚乳酸两相紧密连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氟橡胶(FKM)接枝马来酸酐(FKM-g-MAH)增容FKM/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FKM-g-MAH质量分数为15%时,FKM/TPU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佳;添加增容剂FKM-g-MAH后,FKM/TPU共混物中FKM和TPU两相的相容性得到改善,且其阻尼性能优于纯FKM.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共混法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壳聚糖(CS)共混改性,研究了CS含量对PPC/CS共混物相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失重温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CS改性PPC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PC与CS的共混属于简单物理共混,CS对PPC的Tg影响不大,但可显著提高PPC基体的耐热性能,扩大复合材料的加工温度范围。同纯PPC相比,PPC/CS共混物的TGA曲线向高温区偏移,共混物的5%分解温度(T-5%)较PPC提高了5159℃,其50%分解温度(T-50%)提高了1259℃,其50%分解温度(T-50%)提高了1221℃;另外,共混物的TGA曲线只存在一个高温区的失重台阶,这是由于CS的引入抑制了PPC在低温区的解拉链式降解,因而只有高温区的无规降解发生。此外,随着CS含量的增加,PPC/CS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不断增大,当CS含量增至2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由纯PPC的4.7 MPa上升至12.5 MPa。  相似文献   

15.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新型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碳酸酯。与其它聚合物进行共混改性是改善PPC基材综合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从PPC的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出发,综述了近十年来PPC与可降解聚合物、非降解聚合物、无机粒子等进行溶剂共混和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PPC将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性能,通过力学实验、质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分别研究了共混物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0、70/30、50/50、30/70、0/100(质量比,下同)的PPC/PLA共混物光照56d时质量损失率为34.89%、40.50%、39.38%、29.6%和6.24%,共混物在14d时几乎损失所有的力学性能;光照56d后PPC和50/50的PPC/PLA共混物表面有明显的裂纹和孔洞,而PLA表面没有变化,光照时间越长,共混物表面越粗糙,降解程度越大;共混物的羟基指数(HI)和羰基指数(CI)在前21d不断增大,其中前14d比较明显;共混物在光照56d后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性指数减小,分子量分布变窄;共混物失重5%的热分解温度(T-5%)和最大速率失重温度(TP)提高,而PPC的TP却降低。  相似文献   

17.
马来酸酐及其酯接枝mPE增容PA 6/mPE共混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相悬浮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MAH)、马来酸二丁酯接枝茂金属聚乙烯(mPE-g-DBM),并以其为聚酰胺(PA)6/茂金属聚乙烯(mPE)共混物的增容剂,分别制备了PA 6/mPE/mPE-g-MAH,PA 6/mPE/mPE-g-DBM三元共混物。随着mPE-g-MAH,mPE-g-DBM用量的增加,三元共混物中PA 6的γ晶型增多,α晶型减少,PA 6与mPE的相容性加强,使三元共混物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提高。尽管mPE-g-DBM的接枝率比mPE-g-MAH高,但由于后者中的酸酐基团比前者的酯基更易与PA 6中的氨基、亚氨基反应,因此,mPE-g-DBM的增容、增韧效果不如mPE-g-MAH。  相似文献   

18.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埃洛石纳米管(HNTs)进行表面改性以改善其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相容性,并将改性的HNTs(m-HNTs)和未改性的HNTs分别与PPC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流变仪、热失重分析仪对m-HNTs和PPC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成功接枝到HNTs上,接枝率达到26%;m-HNTs在PPC中分散更均匀,m-HNTs可以很好地减缓PPC自身的降解,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PPC/m-HNT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显著高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聚乳酸(PLA)共混物在碱性环境下的降解行为,通过质量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分别研究了共混物质量损失、表面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动力学方法分析了共混物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0. 1 mol/L的Na OH溶液中32 d后,质量比为100/0、70/30、50/50、30/70、0/100的PPC/PLA共混物质量损失率达到59. 76%、34. 47%、29. 95%、30. 90%、63. 56%,由动力学方程求出的降解速度常数为1. 52、0. 97、0. 79、0. 94、2. 09 d~(-1);而在1 mol/L的Na OH溶液中16 d后共混物几乎完全降解,降解速度常数为3. 53、5. 76、5. 32、6. 25、25. 00 d~(-1);在0. 1 mol/L的Na OH溶液中32 d后PPC表面出现大量孔洞和细小凸起,PLA则发生严重的龟裂现象,而50/50的共混物有较深的不规则凹陷,聚合物表面的缺陷说明降解较为严重;降解32 d后共混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性指数减小。  相似文献   

20.
雷雁洲 《塑料工业》2022,(2):135-139
采用热塑性聚氨酯(TPU)对聚丙烯(PP)进行增韧改性,选取TPU/PP质量分数比10/90的配方添加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MAH-g-PP)进行增容改性。通过拉伸测试、冲击测试表征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WAXD)表征结晶性能,动态流变测试表征TPU和PP的相容性。结果显示,TPU对PP有明显的增韧作用,TPU质量分数25%时,冲击强度达到6 610.9 J/m2,较纯PP提高了1.66倍,MAH-g-PP增容后,TPU/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继续提高,MAH-g-PP质量分数0.6%时,冲击强度达到7 693.1 J/m2。TPU和PP共混促进了PP β晶型的形成,使结晶度下降,结晶温度升高,MAH-g-PP增容使TPU/PP复合材料结晶度和结晶温度都提高,2.4%MAH-g-PP增容TPU/PP(10/90)的复合材料结晶温度、结晶度和半结晶时间分别达到123.7℃、38.9%及0.31 min,同时,体系中的β晶型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