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层排水隧洞是解决高密度城区内涝问题的一种方式,其规模确定不同于传统浅层排涝系统。以深圳市前海-南山片区的内涝治理方案为例,介绍了在前期工作过程中,利用MIKE URBAN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进行片区排水能力评估、内涝成因分析以及深隧系统规模研究的工作。结果表明:深层和浅层排水系统的共同作用可有效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内涝防治标准;排水深隧系统的线内调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浅层排水系统,可大幅缩小泵站设计规模。  相似文献   

2.
面对愈演愈烈的城市内涝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我国城市内涝防治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提出浅层排水系统和深层排水系统建设相结合的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深隧排涝工程排水能力强、对城市建成区影响较小、综合效益高,对城市防涝问题的缓解既有必要性,又有急迫性,应大力推进其研究和建设工作,保卫城市长期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针对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以珠三角城市东莞市为例,基于MIKE FLOOD平台,利用MIKE URBAN、 MIKE 11和MIKE 21构建了城市内涝耦合模型。同时,结合历史暴雨事件提出一种长历时暴雨设计雨型,分析50 a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东莞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过程和积水特征,提出改善“大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的内涝治理措施并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心城区内涝的主要原因为河道水流顶托及道路排水不畅,河道拓宽整治结合道路竖向调整可使管网溢流程度降低45%,内涝淹没面积减小73%。提高研究区内河、道路排水通道等“大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对改善研究区域的内涝现状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平原城市高度建成区的内涝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城市内涝防治采用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两级排涝模式,针对城市两级排水系统标准无法衔接的问题,以深 圳市大空港区为例,考虑城市两级排水系统可能遭遇的两类衔接风险,通过构建雨量结构关系分别得到以短历时 暴雨为主和以长历时暴雨为主的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同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珠江三角洲雨型分别推求市 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过程,以探讨城市两级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雨峰之间的衔接关系。最终通过 Spearman 相关系数评估截留河流域各条支流的衔接关系与地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利排涝与市政排水设计 暴雨重现期的衔接关系受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共同作用,且设计暴雨雨峰衔接关系存在地区差异性。以德丰围 涌为例,在市政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为 X 年一遇时,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应至少设计为(2~3)X 年一遇才能 实现城市两级排水系统的衔接。  相似文献   

5.
杨乾  杨庆华 《给水排水》2022,48(4):141-148
深隧排水系统作为一种灰色海绵技术措施,在解决大城市内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防止外溢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前期结构设计及后期调度运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关键水力学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包括不同类型竖井的泄流能力计算、主隧道内的瞬变流与涌浪问题以及系统快速充水过程中的气爆现象。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深隧排水系统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相关水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全面回顾和评述,并结合研究现状做出展望,为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结构的科学设计和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智能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对于城市防洪排涝以及水污染防治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中,通过对排水运行监测、防汛排涝、综合监管等功能的运用,可直接全面地了解到城市排水的现状,并及时对排水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在最短时间内给出解决对策,最终实现提升城市排水效率,改善排水管理问题的这一目的。基于此,本文则...  相似文献   

7.
韩松磊  吕永鹏  张楠 《给水排水》2022,(S1):100-104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7-2035年)》,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需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规划(2020-2035年)》规划要求主城区(含中心城)排水系统设计重现期达到5年一遇。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某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内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探讨海绵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提标的效应,研究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提标的途径。结果显示,在5年一遇设计降雨下,中心城区积水量远大于雨水排水规划中提出的每平方公里1.2万m3;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削减地面积水量,提高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但由于老城区管网问题复杂,且海绵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仍存在不达标区域。结合雨水规划要求,在源头分散设置浅层调蓄,排水系统可有效提标至5年一遇排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为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国内多个城市排水主管部门提出了采用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以下简称"深隧")作为城市排水的重要工程技术方案,其中若干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方案已经得到当地市政府批准,先后开始试验段工程施工建设。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多个城市的深隧排水工程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及其部分相关资料及数据,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城市采用深隧工程技术进行城市雨水或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解决短时强降雨造成城市路面积水不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ZigBee技术的新型浮力窨井,可提高道路积水的排放效率,同时将浮力窨井排水信息和路面积水数据实时上传至智能排水系统平台,对城市道路的积水情况进行在线监控。介绍了该新型浮力窨井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适用范围,并介绍了依托ZigBee技术构建的智能排水系统平台硬件和软件。  相似文献   

10.
纪小敏  乐峰  张鸣  王钧 《治淮》2014,(5):8-9
正一、引言城市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是设计城市雨水排水管道及小汇水流域排水管渠的主要依据。建立适合当地、准确合理的暴雨强度公式,直接关系到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和运行安全。目前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单一限期公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暗管排水的地下水调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姚市高效农业园区围垦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试验法、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在园区基础资料收集和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用Modflow建立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降雨补给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根据不同设计降雨和河道水位控制边界、不同暗管排水方案下农业园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分析暗管埋深、间距等与园区地下水控制的关系,确定了地下水动态排水的最佳暗管设计方案。研究表明:暗管间距15 m、埋深2.5 m能够达到精准排水控制的设计要求。还探索了浅层地下水排水规律,为精准调控不同暴雨条件下地下水位和防治围垦土地盐渍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城市性质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和排水形式。介绍了以巫山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在规划雨水排水系统时,结合山洪防治设置排洪渠,并利用冲沟进行排水,避免山洪进入城区;规划污水排水系统时依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性质、污水种类以及地形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问题,以宁德市主城区为例,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的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3、5、30a4种不同设计重现期的暴雨情景下研究区域排水管网系统的排水能力和积水深度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评估研究区域的排水能力。经模型模拟,采取管网改造方案等综合性措施以后,可降低宁德市主城区内涝风险,保障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4.
暴雨后引发的城市内涝及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防洪、排水、排涝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是城市发展的安全保障,是城市的命脉,缺一不可。北京依据防洪规范确定了防洪的体系,排水系统是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了相应的排水系统,但没有相应的排涝标准及排涝规划。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大部分重现期是1年一遇的,当超频率降雨时,只有靠应急抢险。  相似文献   

15.
城市暴雨积水问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已建排水系统如何应对高强超频暴雨是城市雨水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已建排水系统为例,对其暴雨积水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系统联合水力模拟研究,对非工程性措施、连通工程、局部改造等多种改善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大城市老城区的积水点改造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屋面雨水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懋功 《给水排水》2005,31(3):75-77
用城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确定的设计降雨强度值偏低,设计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时应留有裕量。介绍了重力和虹吸排水系统的定义,讨论了屋面排水系统设计流态的选用条件。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立管管径大于300 mm时,其最大排水能力可按whly-Eaton式计算。介绍了单斗雨水系统立管或多斗雨水系统中雨水斗与重力流悬吊管的连接管路按压力流设计时最大排水能力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和城市快速发展,导致我国城市洪涝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洪涝模拟是当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但国内外依然缺乏针对城市多层构筑物的精细模拟技术和方法。城市立交桥,是一种典型的城市多层构筑物,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并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以城市立交桥为代表,在现有全分布式城市暴雨内涝模型基础上,结合城市立交桥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层模拟技术,并从网格分层构建、分层产汇流计算、地表与管网分层耦合和上层网格排水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分层模拟技术。将该分层模拟技术应用于深圳市罗芳立交桥2018年“8.29”暴雨积水过程模拟,与单层模拟方法相比,多层模拟结果更接近上报积水信息。研究表明,分层模拟技术更能准确表达城市复杂多层建筑物的实际暴雨内涝过程。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2021年7月20日特大暴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收集整理郑州"2021.7.20"特大暴雨事件的降雨、洪涝灾情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地形高程、排水格局、计算机模拟专业研究,分析了郑州"2021.7.20"暴雨洪水实际情形,评估动态淹没、地面水深流速等风险,进一步识别影响对象、城市设施。本研究展示了行业标准的风险评估技术流程,以信息技术快速辅助重大问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专业视角审视城市洪涝安全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为各地制定城市洪涝灾害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极端暴雨积水问题给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大部分城镇已建排水系统原有设计标准偏低,无法应对极端降雨事件。以上海的张家浜及周边已建排水系统为例,对其暴雨积水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多系统联合水力模拟研究,对非工程性措施、总管改善、系统重新划分、泵站升级改造等多种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利排涝和市政雨水排水的衔接关系越来越密切,在河涌整治过程中,选用哪种形式来确定河涌规模,一直没有定论。该文通过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和广东省推理公式法计算广州地区水利设计标准下的设计洪水与采用最新暴雨公式计算市政排水标准下的雨水流量,对城市建筑密集区、城市建筑较密集区和城市建筑稀疏区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地区的水利排涝标准与市政排水标准的对应关系,为广州水务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区排涝论证规模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