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瑛  龙惟定 《暖通空调》2013,43(1):12-17
建立了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以及单体建筑供冷系统的(火用)分析与碳分析通用模型,并以上海某商业中心为例,基于TRNSY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动态逐时(火用)分析与碳分析.结果表明,按单位冷量的(火用)损失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体建筑供冷、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其值依次为0.304,0.266,0.185;按单位冷量的碳排放量排序,单体建筑供冷系统碳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冷却塔能源总线系统,最小的是天然水源能源总线系统形式,其值依次为0.254,0.215,0.189 kg/(kW·h).同单体建筑供冷相比,能源总线系统在(火用)效率与碳排放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1.概述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以能源和环境设计为先导,试图用成熟先进的工业原理、施工技术、材料和标准提高商业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性能,为绿色环保且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北美地区商业建筑一般指三层以上的建筑,包括旅馆、住宅和公共建筑等)。2.评价项目(1)可持续的场地设计 前提条件:冲蚀和沉积控制 得分点:建筑选址、城市改造、褐地开发、可供选择的交通设施、减少对场地的扰动、雨水管理、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减少热岛效应(注:褐地Brownfield,指实美国LEED评估体系际或认为受环境污染而使开发受影响的场地)(2)有效…  相似文献   

3.
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在近零能耗建筑中,空调系统优化运行是实现能耗指标的关键.基于空调负荷预测,开展精细化控制,实现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是近零能耗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运行的技术路径.基于历史实测运行数据,采用两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比对研究.通过预测精度比较得到最优模型,其中最优模型下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BIM的建筑能耗分析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向建筑能耗模型(BEM)转化。本文通过对若干基于BIM的能耗模拟软件中BIM信息导入过程和软件能耗模拟过程参数设置功能的测评,分析并总结了目前能耗模拟软件在BIM信息读取和转化过程上的功能现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广州市的气候特点,对广州市住宅建筑开展了能耗统计工作。首先,选取33栋典型住宅建筑进行了能耗统计。而后,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住宅建筑用电量的各因素(竣工时间、建筑层数和建筑面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用标幺值对典型住宅建筑用电量逐月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与广州市2010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最后,针对住宅建筑多采用分体式空调机供冷且空调冷负荷难以采集的特点,采取基于基准负荷比较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住宅建筑空调能耗特性及变化规律。本文所得统计分析结果有助于定量了解广州地区住宅建筑能耗组成、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实施建筑节能审查及建筑能源侧管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大以及人口增长,城市建筑能耗大幅增加,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逐年升高,尤其是大型公用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作为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是满足建筑内部采暖以及通风需求,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建筑能耗中占比较高.为提高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效果,本文从冷热负荷计算、冷热源选择、新风系统、空调水...  相似文献   

7.
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现场作业模式向预制构件生产+装配模式转变.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控制生产方式转变导致的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BIM+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BIM+物联网质量管控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建筑光伏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太阳能发电建筑材料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通过太阳能转化来提供电力,使得建筑从耗能建筑转变为产能建筑。光电建筑具有绿色能源、缓解电力需求、体现社会价值、节省空间、减低损耗、减低负荷等优点,光  相似文献   

9.
严寒地区空调负荷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逐年增加,为改善室内环境并减少能源的损耗,本文形成了室内环境控制的新理念,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实例建筑的运行情况,从余热消除末端装置、送风末端装置、高温冷源和新风处理设备四个方面探究严寒地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未来需要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碳中和城市建筑能源系统系列文章的第三篇。碳中和城市能源系统要实现“两个替代”,即能源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能源消费的电力替代。因此有2个关键点对负荷分析提出了要求:一是建筑电气化,使得建筑供热供冷负荷与电力负荷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二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化,使得电力系统从原先只应对需求侧的变动负荷,变为要应对需求侧和供应侧2个方面的变动负荷;而建筑成为电网灵活性的最主要的提供者。本文总结了在这种形势下的电力负荷和冷热负荷分析的特点,阐述了电力负荷分析与建筑供热供冷负荷分析技术路径的异同。重点介绍了在建筑能耗限额背景下供热供冷负荷的反推方法,以及其重要参数“当量满负荷小时数”的概念和生成方法。最后介绍了为电网提供灵活性的供热供冷负荷预测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