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民间验房与政府商业地产质量监管:博弈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声誉视角,将地方政府保护作为影响因子建立了一个政府房地产质量监管部门与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研究显示,民间验房是商业地产质量监管的必要补充,市场需要建立独立的政府建筑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对房地产企业及其监管部门实施声誉评价是防范房地产商质量违规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钢 《建筑技术》2010,41(11):1054-1056
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活动的核心部分,而如何评价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率的重要方面。通过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角度,建立了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机制,对于质量监督工作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春霖 《建材与装饰》2007,(7X):326-327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所以,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建设工程产品交易特征和质量形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制度的社会价值。基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委托代理链框架结构,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方面,构建工程质量监督的声誉动态博弈模型,由此导出固定监督人员"诚信"行为的条件,剖析声誉激励机制对于监督行为与有效性的推动效果;提出完善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激励机制和策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诚信机制,健全质量监管人员评价激励,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提高质量监督人员能力,以形成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声誉基石,推动声誉激励建设,构建全面声誉网络,夯实声誉基础,加速声誉市场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声誉环境氛围,激励与惩罚并举,彰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违法成本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林  闫鹏 《广东建材》2014,(5):29-31
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水平处于逐步规范和提高状态,但还有众多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从构建面向全市在监工程及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质量监管信息平台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通过信息平台实时采集各方责任主体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信息,搭建行政主管部门与各方责任主体和相关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监管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PPP模式政府部门、私人机构和社会公众三方利益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三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探究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与博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于私人机构参与PPP模式所做出的贡献评价越低,私人机构获取的收益呈减少趋势,私人机构越有可能采取寻租策略,从而促使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责任缺失、监管不到位使政府部门信服力受损时,政府部门应意识到消极监管带来的危害,从而加大对私人机构的监管力度,促使私人机构选择拒绝寻租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体系,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法规体系、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工程质量保障体系。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的建筑控制申请和建筑控制机构的工作机制,并结合英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特点对我国监管体系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创新点01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综合采集各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信息和工程实体质量安全信息,构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并与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互连,管理贯通,真正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创新点01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综合采集各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信息和工程实体质量安全信息,构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并与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互连,管理贯通,真正实现"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0.
《市政技术》2017,(5):182-184
分析了PPP模式参与主体中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的职能,研究了PPP项目中企业责任和社会监管不匹配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建立企业诚信管理和信息发布及反馈长效机制,以促进企业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确保PPP项目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通过对多个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文献,基于行为安全理论、安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将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划分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选取6 个外因变量,共28 个观测指标,采用Likert 五级量表的形式对建筑工人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 和AMOS 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建立假设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进行修正,得到影响因素对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的影响路径系数。结果表明:安全培训质量、安全投入与奖励力度、政府安全监管强度和工人安全素质对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影响显著。建筑工人应学会提升自身的主动安全素质,企业可以改善安全培训质量,加大安全投入和奖励力度,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来提升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处理好参建各方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品质的优劣。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探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监理方及施工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产生各种代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以参与约束机制、激励相容机制、监督机制、声誉机制和市场机制来解决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台治理模式下施工污染监管信息的传输流程,基于 Shannon 通信模型和 Petri 网构建了监管信息传输模型。界定和比较了平台治理模式下施工污染监管信息的传输方向、流经要素和状态变迁事件,并利用南京市渣土车出场冲洗监管平台对模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平台治理模式下监管信息传输的要素和事件都会对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挖掘监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平台治理的作用路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当前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工作中公众群体参与不足、政府决策忽视公众利益等问题,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将政府、公众和企业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三方主体非对称性演化博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各主体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其演化路径及影响机理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大型公共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是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掣肘的社会行为,政府、公众和企业三方博弈群体最后将达成“不激励、参与、努力”的稳定状态,公众参与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必须重视多方主体协作,采取措施增加公众参与行为收益,降低参与行为成本。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合约本质将违约分为条款违约和精神违约,并基于对工程实践的细致观察,考虑被违约方合约执行和声誉执行两种违约回应方式,旨在探究违约对执行决策的影响以及资产专用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来自中国建筑行业的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条款违约会引发更加严厉的合约执行,而精神违约引发更加严厉的声誉执行。此外,资产专用性增加精神违约所引发的声誉执行,但其对违约到合约执行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证实。研究结果强调违约的本质,对工程行业中不同的违约处理方式进行区分,并为工程实践中的违约处理决策提供启示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标准化则是促进各方管理水平提升的手段。为评估政府监管角度的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实施情况,运用系统思维,从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内容、流程和方式 4 个方面分析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的内涵,结合成熟度评价模型,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邀请相关专家对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评价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计算得到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成熟度的总分,以评判行业内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的总体状况。研究表明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的总体成熟度适中,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公共建筑日益突出的工程质量问题,基于工程质量保险的优势建立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结合公共建筑关注度高、结构类型多变、建造过程复杂等工程质量风险特征,构建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指标体系;考虑保后实际需求与诊断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性,采取组合赋权的方式确定权重,建立基于 D-S 证据理论的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并经案例分析说明诊断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契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腐败事件的发生将会引发项目质量下降、进度延误、费用超支等各类问题。为规范多方参与主体管理行为,构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方参与主体管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结果表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行为三方博弈系统或存在一个渐进稳定点, 增强建设单位奖励和惩罚力度及增加企业设租与寻租的合谋成本均有助于规范施工单位的生产行为。 基于此给出 3 点建议: 促进监理制度改革,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优化项目监管成本;设置奖励惩罚机制,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从而最大程度地防范工程腐败。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以事故预防为主要任务,将工程安全特性细分至各施工岗位中。基于工作安全分析理 论,识别施工岗位安全评价指标,构建施工岗位安全评价模型。依据各指标对工人安全性的要求,编制建筑工人安全施测量 表,构建工人—岗位安全匹配模型。实证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创新了施工岗位安全配置机制,为探索建立精细化建筑安 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