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滔 《城市设计》2018,(4):38-41
空间句法与设计的题目,首先源于我对以前研究的一些体会。早在1999年,朱文一老师指导我从北京街头商摊的角度去研究城市空间,促使我从人们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角度去理解城市设计,这本质上是社会经济运行逻辑下的空间设计,并落实到空间营造之中。2003年我去英国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空间句法这个概念。按我现在的理解,这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于城市现象的一种观测和创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物质能量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城市设计过程,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土地使用的设计,来影响和调节物质与能量流的生产、运输、分配,消费的过程: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和“能量物质流分析M/EFA”两个环境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工环境中能量物质流“综合利用效率”对生态城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昆明 《四川建材》2009,35(3):91-92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及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生态;资源和能源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现代行政中心体现了城市形象,创建充满活力的中国现代行政中心势必激发城市生命力。本文从中国现代行政中心表现出发.通过理解借鉴古代中西方行政中心发展,分析中国现代行政中心的问题,从设计原则、空间形态以及广场尺度等角度提出具体方法和手段.希望以此重新创建现代行政中心的活力,为未来行政中心设计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政治思想演变看西方市政空间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松乐  丁华 《华中建筑》2003,21(3):63-65,71
城市空间的发展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作用过程的物化表现,西方市政空间的演变背后反映的正是西方市民、社会、国家互动的历史,考察市政建筑和市政广场在不同意识形态的作用下的演变脉络,使我们可以从社会学角度重新审视这种城市空间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的变化才是社会产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并将空间视作为城市社会研究的主体。文章通过构建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辩证的解释性叙事,从社会现象的角度出发,将空间中的社会现象转译为具体的空间形构,并由此探讨作为一种城市研究与设计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在学科层面,把因受不同专业领域范式差异所割裂的空间与人群相统一,以重新审视并理解建筑、城市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1概述作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厦门的城市空间特色鲜明.她有着怎样的活力?活力的背后蕴含何种机制?城市设计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城市设计的定义进行思考.事实上,我并不是从学术角度探讨“城市设计”或“设计城市”的定义,而是基于我在管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引发的相应思考,谈一下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角度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对于城市设计,我强调3个方面:从项目审批管理转向城市空间管理,全空间要素和全功能保障的城市设计以及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城市设计管控体系.之后,我再具体谈厦门的特质,包括美丽厦门以及城市性格.  相似文献   

8.
面向世界的哈尔滨发展战略定位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角度,结合国际发展趋势,重新审视哈尔滨的城市区位环境、资源特色、产业基础和发展机遇等条件,明确了城市未来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基于城市战略定位、交通网络、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远景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化进程及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城市用地、城市交通、城市生态;资源和能源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COVID-19疫情提高了民众对健康城市的关注度,也促使我们从疫情防控的角度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文章通过梳理COVID-19疫情的发展概况、聚集特征、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归纳其中与城市空间环境相关的因素,以城市规划、景观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提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防疫能力及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达到控制疫情暴发范围及传播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玉虎  徐建刚  秦正茂 《华中建筑》2010,28(11):105-109
该文结合福建长汀稀土工业园核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指出对概念的设计是认识概念性城市设计和运用其设计方法的关键。地域是概念灵感发生的源头,概念的构思来源应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研究,将概念进一步纯化、物化。通过详细图解分析结合文字说明展示连续的概念演绎过程,最终运用空间的语言将概念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静文  毛义立 《华中建筑》2012,(11):110-113
该文尝试探讨一种基于城市形态网络的新的绿地规划设计策略以整合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破碎化的城市绿地空间,重构城市街道网络以改善其整体性与可识别性,其中借鉴空间形态理论与空间句法轴线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与评价城市景观网络结构及其潜力。文中以伊斯坦布尔Kadikoy历史街区更新作为案例介绍,以期对我国当前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具有连续性,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之间不应出现断层现象。本文从城市设计方面寻找城市空间形态、城市功能、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过渡体和中介空间,使城市现代空间和城市历史空间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阎瑾  赵红红 《华中建筑》2005,23(6):127-130
该文概述了国内外热带、亚热带地理气候分区和气候特征,总结了本地区规划设计原则,指出亚热带地区城市外部空间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气候环境,运用多种技术措施,降低能耗,改善热环境,从而创造舒适、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最后通过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广场规划设计实例对上述规划设计思想加以说明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在其物质表象下是活动人群社会关系特征的反映,呈现出如类聚、排斥甚至冲突等特征,其形成和重塑过程也是空间生产的社会过程。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从公平原则出发来完善其规划布局,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以服务不同的社会人群,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认知性来提升场所的特色和记忆,以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且应发挥法定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制度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保障是促进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健康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处理的是人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而建筑设计处理的是人与室内空间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两者都关系到人们生活环境的营造,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总结和归纳现阶段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问题,从而为营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蜀阳  熊唱 《华中建筑》2006,24(12):57-61
城市空间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城市设计而言具有基足轻重的作用在城下设计中应当创造富含城市文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在重庆江北CBD滨水区城市设计中,从城市空间着手,运用城市设计手段,以城市文化的“观演”为媒介.将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融合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志中 《山西建筑》2003,29(11):8-9
对当前城市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弊病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及对策,提出城市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设计中应考虑生活性、秩序性及尺度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现实案例,总结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转向的4个象限模型;通过案例阐释不同象限设计对象的特征,提出不同象限之间的设计转向路径及设计方法。通过论述从“关注功能的专用空间”转向“创造意义的生活场所”的设计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应以创造有意义生活方式为导向。通过案例论证生活方式设计方法和空间叙事设计方法可以实现设计转向,提出从使用者的行为、环境、价值观3个方面的设计转向路径。创造有意义生活方式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可以构建城市、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关系,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诉求,这是本文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用心感受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室内空间,五感在设计中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视觉已经成为我们感知习惯时,以其作为主导的感知使我们产生错觉和感知错误时,我们该如何拓展其他感知的范围,增加空间的多重感知性。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五感的来源、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对不同感知的解析,阐述其在建筑设计中不同的感知形式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并强调五感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