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白烟尘中铟和锗的含量。采用HCl-HNO3体系进行溶样,严格控制炉温及试剂加入时间,使样品溶解完全且澄清。配制铟锗标准溶液,使用ICP-AES仪器进行铟、锗谱线的选择和干扰校正。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锗和铟检出限分别为0.043μg/mL、0.020μg/mL,相对标准偏差(n=7)为1.0%~2.0%,加标回收率为95.61%~99.15%。该方法能够检测铜冶炼白烟尘中铟和锗含量。  相似文献   

2.
3.
以稀硝酸溶解样品,然后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Ag+标准溶液,溶液中的微量Cl-会与定量的Ag+形成氯化银胶体,加热煮沸溶液使氯化银胶体迅速凝聚并完全沉淀,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滤液中剩余的Ag+量,通过换算间接得出氧化锌烟尘中的氯含量。讨论了共存离子的干扰、试样溶解条件、沉淀反应时间和测定介质,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采用实验方法测定烟化炉氧化锌烟尘和回转窑氧化锌烟尘中氯的含量,测得结果与氯化银比浊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为0.65%~0.89%,回收率为99%~101%。  相似文献   

4.
5.
铅锌冶炼烟尘中铟以硫化铟、氧化铟、硫酸铟等形式存在,样品经适当试剂分离后,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硫化铟、氧化铟、硫酸铟中的铟,与经典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比色法比较,ICP-AES快速、准确。对各相选择性溶剂及溶剂用量、样品溶解条件、元素分析谱线、仪器操作参数、基体效应、干扰的影响及消除等进行了探讨,并优化样品处理和测定条件。采用基体匹配和离峰扣背景方法,有效消除了测定的干扰。用加入高纯试剂配制的参考物质验证测定结果,铟物相中各相的铟量测定值与加入量相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mg/L,铟的检出限为0.072mg/L。对多个铅锌冶炼烟尘样品进行铟物相分析,氧化铟、硫化铟、硫酸铟及其他相中铟含量的加和与总铟量相当;总铟和氧化铟、硫化铟、硫酸铟中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6%~7.1%之间,标准加入回收率在88%~113%之间,实测样品与萃取AAS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方法实用、快速,适于实际批量样品中铟的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介绍了白烟尘的来源和特点;分析了白烟尘综合回收工艺的复杂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工艺方法,结合白烟尘的特点分析和论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综合回收工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富氧底吹熔炼及吹炼系统电除尘器实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白烟尘自燃现象,对其电除尘器所产白烟尘自燃进行研究,分析总结造成白烟尘自燃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根据系统投产三年实践生产情况,经过一系列改进措施的实施,白烟尘自燃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有效解决了白烟尘因自燃引起的现场环境污染,二次包装增加的人员劳动强度及包装袋成本,无法长期存放等问题,同时降低了对包装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烟尘阳极泥中的铋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玫 《云南冶金》2011,40(4):61-62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AAS)法,选择较为适合的次灵敏线,分析烟尘、阳极泥中铋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烟尘和阳极泥中含有的金、银、钴、铁、锌、铅、锡、锑、铟等金属及硒、碲、硫、碳等非金属不干扰测定,方法适用于烟尘、阳极泥及矿石中范围在3%~8%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白烟尘氧化浸出铜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白烟尘进行两段酸浸和氧化酸浸浸出铜、砷试验。结果表明,该白烟尘采用常规酸浸工艺难以取得较好的指标,加入强氧化剂双氧水进行酸浸,可以提高铜、砷的浸出率,在L/S=10、初始硫酸浓度60g/L、30%双氧水用量1.0mL/g、反应温度80℃、充空气反应时间6h条件下,铜、砷浸出率分别为95.38%、89.65%。  相似文献   

10.
从含铟氧化锌烟尘中回收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性和酸性两步浸出、萃取与反萃、置换工艺流程从含铟氧化锌烟尘中制备海绵铟,考察中性浸出的初始酸度和氧化剂用量、酸性浸出的浸出酸度和时间等对锌和铟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铟和锌浸出率分别为90.60%和89.28%。浸出液经过萃取、反萃取、锌粉置换得到海绵铟,其中三级逆流萃取率99.80%、三级逆流反萃率99.90%、置换率99.50%。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渣、烟灰中的微量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样用盐酸、硝酸溶解后,加氢溴酸挥发除出砷、锡、锑、大部分铋等元素,在5.0mol/L HBr介质中,铟以{InBr4}^-形式被乙酸丁酯萃取与大量共存元素分离,再用HCl(1 1)反萃取分离干扰元素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12.
极谱分析法测定铟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在硫酸-溴化钾一-抗坏血酸体系中,用JP-303型智能化极谱仪测定锌冶炼系统中的铟,采用二次导数阳极波,铟量在0.08-40μg/m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正比关系,样品加标回收率达95%-105%。  相似文献   

13.
铟作为一种多用途的稀散金属,应用前景十分广泛,若能高效回收利用,将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铟的存在形式复杂,导致铟的提取十分困难,因此如何从含铟物料中高效回收铟成为技术关键。以某复杂铅基多金属固废协同冶炼过程产生的含铅烟灰为原料,采用“硫酸化焙烧—多段逆流水浸”工艺实现铟的高效浸出,考察了焙烧过程温度、时间、酸料比(质量比),以及水浸过程温度、时间、液固比对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330 ℃、焙烧时间4 h、酸料比0.5 g/g,常温水浸,水浸时间2 h、液固比5 g/g的条件下,铟的浸出效果最好。与常规浸出及氧压浸出相比,铟的浸出率提高到96%以上,实现了铟的高效浸出。  相似文献   

14.
王红燕  李革兰 《甘肃冶金》2005,27(3):120-121
本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灰中的铟,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铟特征浓度为0.53μg/mL,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6.5%~103.0%。  相似文献   

15.
6N铟中锡的化学光谱测定-巯基棉富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高纯铟中锡的化学光谱测定方法,确定了各种光谱测定条件,测定范围0.05-1.6ppm。  相似文献   

16.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钢中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N2O-C2H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钢中微量铈,在300μg/mL的LaCl3底液中,铈浓度在0~10μg/mL范围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本法用于钢中微量铈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AAS法测定矿石中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石中银质量分数在1 0 %~4 5 %范围时,一般均采用硫氰酸盐滴定法测定。虽然方法结果稳定,但消耗试剂量太大,手续冗繁。本法利用强氧化剂氯酸钾和硝酸分解试料,在体积分数为3%~1 5 %硝酸介质中,于波长338 3nm处,用AAS法测定。具有节约试剂、省时、操作简便、结果重复性好等特点。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WFX IE 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仪器公司) ;银空心阴极灯(河北衡水宁强光源厂)。银标准溶液:1 0 0 μg/mL ,称取0 1 5 75 g经1 0 5℃烘干后的硝酸银(优级纯) ,溶于无氯离子蒸馏水中,加1 0mL浓硝酸,用水转移到1 0 0 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避光保存。1 2 仪器工作条件灯电流:5mA ;波长:338 3nm ;狭逢:0 2nm ;燃烧器高度:5mm ;空气流量:7 0L/min ;乙炔流量:1 0L/min。1 3 实验方法1 3 1 样品分析:称取0 1 0 0 0~0 30 0 0g试样于1 5 0mL烧杯中,加0 3g氯酸钾,8mL硝酸,2~3滴氢氟酸,于电热板上加热,使分解完全。蒸干后,取下,冷却,加5~6m...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铟络合滴定法的因素和改进措施,并通过实际试验确立了滴定条件和控制干扰的措施,建立起了EDTA络合滴定铟的方法。采用抗坏血酸还原可有效消除铁的干扰,酒石酸可有效消除锡的干扰,在滴定pH值为2.5、滴定温度60~70℃条件下该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实际样品分析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0.24%~0.64%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43%~102.08%之间,可实现准确、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苏开灿 《黄金》2014,(11):85-87
样品经高温焙烧,用50%王水分解,在5%~30%的王水介质中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动态吸附金后,用1%的硫脲酸性溶液水浴加热解吸,解吸液直接进行测定;样品中大量其他共存元素均无干扰,测定范围为0.01~20 g/t。该方法分析步骤简单快速,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高,适合地质样品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含铟物料试样的制备、分解方法,并对用于铟分析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及EDTA容量滴定法等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干扰的消除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