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2)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车辆中,由于精神和身体上的原因,出现生理机能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导致驾驶机能下降不能保证安全行驶的行为。疲劳驾驶不仅仅与驾驶员个人的安危有关,而且是一种影响公众安全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当前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下,疲劳驾驶的概念、表现、原因、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疲劳驾驶的个人预防措施及政策管制措施也得到驾驶员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疲劳驾驶是驾驶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本人从疲劳驾驶形成的原因、如何防止疲劳驾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分析了目前常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包括检测驾驶员的个体特征、生理信号以及车辆的运动参数等。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疲劳驾驶检测产品,并对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赵红军 《建筑安全》2006,21(8):64-64
近日天气炎热,中建二局二公司一分公司要求驾驶员切实做好“三检三防”:“三检”即对所驾车辆做到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严格细心检查,时刻保持车况良好。“三防”即防疲劳、防烦躁、防麻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交通法规的学习,建立健全安全行车档案,确保不发生爆胎、自燃等意外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郭礼仲  周尚永  王宏图 《山西建筑》2014,40(30):250-251
针对建筑施工作业中作业人员疲劳引起的安全事故问题,从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疲劳过程与疲劳程度对建筑施工作业者的疲劳进行了分析,并从建筑工地的自然施工作业环境、高处施工作业条件的影响、上下垂直交叉和重复的施工作业等方面入手,分析和确定了建筑施工作业人员产生疲劳的因素,提出了施工中预防疲劳和降低疲劳的途径和安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造师》2008,(6)
驾驶人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特殊工作,容易产生肌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一旦由于疲劳驾车产生交通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就疲劳产生的原因、影响和如何预防等几方面作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北京市在用的TQ60/80借机总数为730台,资产总值2亿元左右,约占北京市在用塔机总数的37%,其中大部分是78-80年北京建设会战时,由北京多个厂家按同一套图纸生产的。在这些增机中,使用时间18年以上的有500台左右,使用时间最短的已有13年,最长达30年以上,大部分塔机都处于老化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因超载使用、钢结构疲劳损伤造成的事故对多起,钢结构疲劳损伤主要表现在芯轴折断、底架开焊、塔尖主弦杆与塔身联接处出现大裂纹、起重臂变幅滑轮组拉极与塔帽焊接部位存在疲劳裂纹等方面,可见,这些塔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使用中,高强度紧固件─—高强度螺栓表现出人们所忽略的疲劳问题.以往人们对这种疲劳现象很少了解,也没有对此产生走够的重视,因而其危害性特别大.通过对实物进行试验,初步揭示高强度紧固件中的一些疲劳问题,以提醒人们在选择紧固件时,不要盲目挑选那些强度特别高的,应该合理选择,以防止结构件固疲劳性能差而在使用时产生疲劳破坏,造成人员和财产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学习压力过大、学法方法不当等因素容易造成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之有效,教师需要采取得当的教学手段,设计信息丰富的教学课堂,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焦虑,消除学习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地铁列车司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都要求他们始终集中注意力,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具备单调性和重复性,他们在日常工作当中很容易就会出现驾驶疲劳等问题。驾驶员长时间连续行车就会产生驾驶疲劳,降低驾驶操作效能。为了避免列车司机产生驾驶皮料,需要深入的研究轮班制度对于地铁司机疲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十次肇事九次快。”这是多少驾驶员用鲜血换来的教训。所谓超速行车,是指在一定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超过了该段道路所规定以及车辆和驾驶员技术状况所允许的行车速度。为什么超速行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呢? 第一,超速行驶影响驾驶员的反应判断能力。车辆高速行驶,人的心理活动及生理特征会受到一定影响,并发生一系列变化,使驾驶员对意外情况的反应判断能力降低,因而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双轴抗压疲劳损伤特性的超声波速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混凝土在双轴压疲劳荷载作用下超声波波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穿透混凝土试件自由面的横向波速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3阶段衰减,即初始迅速衰减,稳定衰减与临近破坏的急速衰减3阶段,它们分别约占疲劳寿命的10%,80%和10%,而且受侧压水平及疲劳应力水平的影响。基于超声波速定义了损伤变量,建立了混凝土疲劳累积损伤的演化方程,最后提出了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无损的超声检测法评定混凝土疲劳损伤与结构耐久性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3.
疲劳是指桥构件在承受持续反复载重作用下,所造成的累积损坏。传统结构设计理论都假设材料是完美的,无缺陷的,并没有考虑到任何材料内部可能存在之细微缺陷或裂缝存在。然而,构件中含有裂缝存在时,会低应力作用,即发生断裂,且由于此时结构构件所承受之应力甚低,因此常为工程师所忽略。此种因材料的裂缝而导致结构杆件之断裂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裂缝,裂缝成长与最终之断裂,由裂缝产生至杆件断裂的全部过程可视为结构杆件之寿命。其中裂缝形成及裂缝成长阶段所占疲劳寿命的99%,而断裂发生破坏时是非常快速的,只占疲劳寿命的1%。  相似文献   

14.
高玉英  马淑清 《山西建筑》2012,38(11):270-271
结合今年及去年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对交通事故中人(驾驶员、骑车人、行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交通参与人的种种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达到警示人们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8)
研究驾驶员的换道行为对交通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而不良情绪下的换道行为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深入研究情绪影响下驾驶员换道行为对进行交通系统微观仿真,及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汽车安全驾驶预警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一般情绪心理、驾驶员情绪、驾驶员换道决策行为和驾驶安全预警系统等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给出关于驾驶员换道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涛 《今日工程机械》2011,(12):114-115
近日,北京警方正在加大力度惩治“三超一疲劳”,即超载、超员、超速和疲劳驾驶。每天电视上都会有几位违章司机被曝光,从他们面对镜头时的泰然自若可以断定,处罚并未起到惩戒作用。 毋庸置疑,“三超一疲劳”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司机宁愿被处罚,却依然铤而走险呢?很简单,利益使然。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处罚的数额少于违章所得,三超一疲劳现象就无法从根本上禁止。  相似文献   

17.
吴涛 《今日工程机械》2011,(23):114-115
近日,北京警方正在加大力度惩治“三超一疲劳”,即超载、超员、超速和疲劳驾驶。每天电视上都会有几位违章司机被曝光,从他们面对镜头时的泰然自若可以断定,处罚并未起到惩戒作用。 毋庸置疑,“三超一疲劳”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司机宁愿被处罚,却依然铤而走险呢?很简单,利益使然。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两害...  相似文献   

18.
钟旺 《中国消防》2010,(14):48-48
<正>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会出现高温天气,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行车安全呢?专家给您支几招。防疲劳夏季容易引起困倦和疲劳,驾驶员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预防疲劳可谓生死攸关的大事。2009年7至9月,全国因疲劳驾驶导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
提出一种疲劳驾驶预警器的设计方案。采用脉搏压力的疲劳检测算法及CS算法完成主要功能,实现对驾驶员的实时提示作用,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将压缩数据传送到监测部门。在数据的无线传送中采用CS算法,可以大大地减少上载数据的数据量,从而减少网络数据传输压力。该设计在起到疲劳驾驶提示作用的同时,也满足5G时代对智能设备数据传递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的说明,揭示了只要长时间在强度的体育运动或训练都会产生疲劳,疲劳是训练的象征。疲劳对运动或训练会产生客观的影响,只有很好的进行调整和恢复才能对有机体的运动起到积极的效果。文章也介绍了机体与疲劳现象之间相互制约及产生的基本关系。从疲劳的综合评定和对它的解除方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