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γ-H2AX识别抗体免疫荧光法是检测电离辐射致DNA双链断裂的一项新技术,也是进行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节点等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程序和影响因素,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MFs),并研究其剂量效应关系,抽取正常成年人静脉血,分成5组,分别用0.0-4.0Gy的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全血培养后用BrdU法检测淋巴细胞HPRT基因MFs。结果表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Fs随外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且剂量效应关系符合线性平方模型,研究证明了BrdU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较敏感的检测外照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HPRT基因辐射突变可作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3.
特大剂量γ射线照射的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估算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生物剂量,拟合6—22Gy照射后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浓集有核细胞,一步法培养52h、68h和72h收获制片。计数双(多)着丝点 环数目,比较不同培养时间畸变差异,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用大剂量事故受照者的剂量结果对曲线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大剂量照射后需适当延长细胞培养时间,52—72h获得的染色体双 环畸变率无明显差异。新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符合线性平方模型Y=-2.269 0.776D-7.868×10-3D2。经事故剂量验证结果可靠。本研究首次建立了6—22Gy照射后染色体双 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为特大剂量照射后的准确剂量估算提供了可依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碱磷酶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凋亡动力学变化,及其与Bax、Bcl-2和Bcl-XL表达的关系。结果表明,照射后24h淋巴结淋巴细胞凋亡指数迅速升高,在6—12Gy范围内与照射剂量呈正比,≥15Gy照射后变化不明显。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凋亡达高峰,尔后开始降低;然而直至照射后6个月和12个月,凋亡指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6Gy照射后24h,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即出现升高,当剂量为12Gy时达到峰值,15Gy和20Gy照射后未观察到这种剂量效应关系。而Bcl-2和Bcl-XL蛋白表达在照射后24h明显下降。bax和bcl-2mRNA的表达显示出相似趋势。以上结果显示,≤12Gy照射后细胞凋亡是淋巴细胞的重要死亡方式。照射后Bax的上调及Bcl-XL的下调在致死剂量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同时探讨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表达量与照射剂量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γH2AX的表达在1 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与假照组相比,单纯紫外线照射组γH2AX表达增加,一直稳定维持约6 h左右,随后开始减少。紫外线联合60Coγ-射线照射组与单纯60Coγ-射线照射比较,γH2AX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H2AX的表达估算受照剂量具有可行性,该法有望成为估算辐射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微核检测技术对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产生的直接效应、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的剂量组,经γ射线照射后,对受照存活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发生率(MF)的测定.同时,将一部分受照存活细胞继续传代培养,待其传至33代时,再给予2 Gy的照射剂量进行二次照射,然后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F的测定.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实验为探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荧光PCR对某些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0.5、3和8Gy剂量组分别有16、240和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三个剂量组均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个和3个。对TP5313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电离辐射诱导的TP5313、GDF15、CDC43EP5、S100A4、IGJ和KLF2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结构和生化物质改变的5项指标研究了出生前 ̄(137)Csγ线照射致大鼠脑发育障碍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当仔鼠累积吸收剂量为0.07-2.7Gy时,随剂量的增大,仔鼠脑重减轻,大脑纵向长度减少,游泳机能发育延迟,大脑中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大脑皮质锥体细胞数减少。这5项指标变化的百分率Y(%)均可与剂量D(Gy)表示为Y=A+Blg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微核测定是七十年代初由Matter和Schmid建立的一种新的细胞遗传学测定体系,被人们誉为染色体损伤的快速测定方法。尽管它的灵敏度低于染色体畸变分析,但该方法简单、可靠、迅速、易于掌握,因此,目前在辐射损伤、化学诱变及毒理学研究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用基因芯片来筛选不同剂量辐射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快速生物剂量指标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0.5、3和8Gy60Coγ射线照射指数增长期的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标记后用基因芯片筛选各剂量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实时荧光PCR对某些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0.5、3和8 Gy剂量组分别有16、240和4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三个剂量组均上调或下调的基因分别为4个和3个.对TP5313基因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电离辐射诱导的TP5313、GDFl5、CDC43EP5、S100A4、IGJ和KLF2等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有可能与照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60)Co γ射线照射人离体血后诱发的双核淋巴细胞微核效应的剂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各剂量组中的CB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率与剂量的关系可拟合成线性平方模式y=aD+bD~2。  相似文献   

13.
大鼠经~(60)Coγ射线全身均匀照射后,胸腔淋巴结(TLN)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总畸变率与受照剂量(0.5—5.0Gy)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 Y=KD_m 表示。虽然 TLN 的畸变细胞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和总畸变率略高于外周血,TLN 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又较后者低,但回归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证明,辐射诱发这两种组织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差异不显著。本文在各个剂量点上都观察到了染色单体交换(cte),其发生率比受照离体人血高得多。  相似文献   

14.
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程序性死亡苏旭,张迎春,刘树铮(白求恩医科大学卫生部放射生物实验室,长春130021)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胸腺细胞,X射线自Wyllie等’‘’对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又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可以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仪”,且一致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个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并认为在25~500拉德剂量范围内用染色体畸变进行剂量估算是正确可行的。在某些事故照射中用生物学方法较物理学方法更能反映机体损伤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从遭受较低剂量照射出发,自0~200拉德之间探索染色体畸变量与辐照剂量的效应关系,拟建立本实验室的剂量-效应刻度曲线,以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6.
利用Agilent Rat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采用60 Coγ射线对SD大鼠全身照射,照射剂量为2.0 Gy ,分析照后6、12、24小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和通路,同时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照后6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有1084个,其中上调的736个,下调的348个;照后12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有2590个,其中上调的1621个,下调的969个;照后24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有3938个,其中上调的2278个,下调的1660个;3个时间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有446个,其中上调的274个,下调的172个。(2)照后6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的通路有18个;照后12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的通路有35个;照后24小时,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的通路有38个。其中通路Cell adhesion molecules、Toxoplasmosis、B cell receptor signaling、Intestinal immune network for IgA Production等在照后3个时间点均有出现。(3)差异表达基因Trmt61a和Enc1的相对定量结果与基因芯片检验结果表达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受不同剂量(0.5Gy、2Gy、4Gy)γ射线照射的人肝细胞和未受照射的人肝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4000多条基因中,三个不同照射剂量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表达谱有284条,其中明显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261条,明显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23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类型基因:与干扰素受体有关的基因;与线粒体调控有关的基因;与甲型肝炎病毒受体有关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与激酶有关的基因;以及与锌指蛋白有关的基因等等。对4个表达上调基因HAVcr-1、HAVcr-2、MFTC、MOAP1和2个表达下调基因TRIP12和DCN进行了荧光定量RT-PCR验证,实验结果与基因芯片检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耿永建  茅子均 《辐射防护》1990,10(2):113-116,131
本文用体视学方法对~(60)Coγ线照射Wistar大鼠后粘附于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胸腺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实验大鼠分为受0Gy(对照组)和2.0、8.0Gy剂量照射的三组,在照射后6小时处死,制备淋巴细胞粘附主动脉内壁的标本,做主动脉段横截面的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切片,计数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淋巴细胞数。结果表明,受~(60)Coγ线照射后胸腺淋巴细胞粘附于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数量有显著下降;胸腺和主动脉同时受照射后,粘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淋巴细胞数量较单纯照射胸腺时为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用180kV X射线离体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结果。实验设9个剂量点(0.1—5.0Gy)和1个对照点(0Gy)。分析结果表明,在(?)剂量范围内。双着丝点体加三着丝点体的畸变率 Y_1(%)、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2(%)和总畸变率 Y_3(%)与剂量 D(Gy)的关系宜分别拟合为下列方程:Y_1=-0.336+3.89D+4.49D~2(适用于0.1~5.0Gy);Y_2=0.811+2.15D+2.77D~2;Y_3=0.6(?)5.7D+7.66D~2。在低剂量(0—0.5Gy)范围内,双着丝点体的畸变率Y_(dic)(%)和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Ac)·(%)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 Y_(dic)=-0.0013+4.02D(适用于0.1—0.5Gy),(?)=0.218+4.74D。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分为5个剂量组(0.25、0.50、1.0、2.0和3.0Gy)和1个对照组,在受照剂量0.25—3.0Gy 范围内,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下例直线回归方程:(?)=1.37 4.11D;(?)=1.17 4.6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