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水水库降雨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合水水库1958-2000年的实测降雨、径流序列资料,分析得到合水水库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但较北方地区的年内变化不均匀程度要低,并且降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均有所缓和.降雨、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呈现丰、枯交替的周期变化.尽管1983年为降雨-径流关系发生转折的年份,根据秩和检验法得出,合水水库1958-1983年的年径流系数与1984-2000年的年径流系数仍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积曲线法和经验适线法对合水水库年降雨量运行代表性及其典型年分析,总结降雨量年际变化规律,为水库调度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波分解有效地区分一维信号的区域变化和局部细节,是进行径流时间序列分析的有效方法。该文根据合水水库1958—2003年的实测径流月序列资料,采用小波消噪、db10的分解方法得出,1976—2003年合水水库的入库径流量表现出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为6~7a;并且从1961~1963年开始,呈现出每隔10a出现一次月径流量极大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灞河流域水沙特点,选取反映灞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的马渡王水文站,利用灞河流域50年的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结合流域降雨量分析了灞河流域水沙年际变化特点及突变的年份。结果表明:灞河流域水沙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水沙总体下降趋势明显;水沙序列具有多时间尺度特征,但变化尺度并不一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在1989年和1981年发生了突变,但突变时间具有差异性,且输沙量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降雨量的波动是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输沙量的减少则主要受到径流量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关水库1971-2011年降雨资料,利用R/S法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未来降雨量可能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②1995年为流域降雨量系列的突变点,对前后两个序列的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已经不符合"一致性"的要求;③流域人类活动日趋频繁,使得流域下垫面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水库流域气象水文和洪水特性邱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5k,总库容2.04亿。通过对1960~1989年的水文资料分析计算,流域平均年径流量9481万,最大年径流量为2.3亿,最小年径流量为83万。2确保水库安全与多蓄水的矛盾通过水文资料统计,可以看出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年际变化悬殊。年降雨量的80%集中在汛期的7~8月份,而7~8月份又是防汛的重点。留足防洪库容对水库安全十分重要。但7~8月份也是水库流域产生径流的主要时期,如不抓住机遇蓄水,势必影响水库供水。3对策3.1严格执行调度运用方案该库调度运用方案为6月15日~8月15日现…  相似文献   

7.
江辉  刘瑶  陈晓玲  刘惠英 《人民长江》2017,48(24):66-70
基于赣江万安坝址下游的西门水文站1965~2011年的径流量、输沙量观测资料和推算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赣江中上游输沙量变化特征,并探讨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赣江中上游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门水文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为均衡,而年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万安建库前后水沙关系分成两个系列,年径流量的突变点在1967年,输沙量突变点在1996年,即万安水库建成之后2 a;西门水文站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基本保持一致,年降雨量的变化对年输沙量的影响显著;另一方面,1980年至今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对河流泥沙产出和输送的影响显著,这也是导致该河段泥沙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宁波市白溪水库长系列水文气象资料,采用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衡量入库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通过极值比、变差系数、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探究白溪水库降雨量、入库流量/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运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检验探究径流量的可能突变年份,根据Morlet小波函数分析径流量的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受梅汛、台汛影响,白溪水库月入库流量呈双峰型曲线;降雨量的极值比、变差系数比入库流量的小,各阶段降雨量和入库流量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白溪水库年径流量呈略微增长趋势,其变化率为0.0 035亿m~3/a;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4亿m~3,近10 a平均径流量为2.68亿m~3;白溪水库年径流量的突变年份为1971年,且存在着21,10,4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信江干流3个水文站(上饶站、弋阳站、梅港站)近60年的实测流量、含沙量资料,分析了信江流域年径流、年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1990 s水量异常偏多(+20%),径流序列存在29年、9年的主周期,但未来径流量表现为明显的随机性;(2)输沙量在1990 s起显著减少,导致水沙双累积曲线发生转折,R/S分析表明未来输沙量继续减少;(3)2000 s径流量偏少(-5豫)是输沙量减小的原因之一,1990~2000年间建成的界牌水库、大坳水库、七星水库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拦截泥沙,是梅港站2000 s输沙量异常偏少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等,预计今后梅港站输沙量仍将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0.
紫坪铺水库入库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坪铺水库入库径流特征,对于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保障都江堰灌区和成都市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岷江上游紫坪铺水文站1937~2016年的年径流资料,尝试采用Mann-Kendall法、Pettitt法、Morlet小波分析法检验径流量时间序列,并据此综合分析了紫坪铺水库入库径流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37~2016年紫坪铺径流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5 a、13 a、24 a左右变化的显著周期性。建议在进行中长期年径流预报时采用13 a做建模数据依据;同时,由于年径流量在1949年发生了突变,因此应尽量避开1949年,以免影响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8月13日, 《江苏水利》杂志理事会在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吕振霖厅长的重要批示,通报了近年杂志办刊和理事会改组情况,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杂志的措施。省水利厅副厅长(正厅级)、杂志理事会理事长李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吕厅长在批示中强调, 《江苏水利》是宣传党和国家治水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是介绍科学治水和现代水利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窗口。希望理事会各成员单位更加重视和支持《江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5,(10):15-17
提出了以几何形式表示集对的G-SPA模型,该模型以向量之间的夹角、相关系数、欧式距离以及向量的模为指标对径流集合建立对应的指标集合,将指标集合的相似度作为判断径流集合相似度的依据,其优点是不仅考虑了径流大小的相似性,而且考虑了径流变化趋势的相似性。将G-SPA预测模型应用于沱江三皇庙站年均流量预测中,并分别与GRNN神经网络模型以及AR(2)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G-SPA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6.42%,预测结果优于GRNN模型和AR(2)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水电站来水条件和运行方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年度发电计划一直是电网和发电公司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文中以三峡水电站为例,针对编制发电计划过程中容易忽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年来水系列选择、时间尺度及汛期来水不均衡性等,其分析结论有助于提高编制的发电计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太原市1956—2000年降水量系列资料,对全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变化规律、降水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及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径流式水电站年来水量变化及其预测问题的分析 ,建立了径流式水电站年来水量预测的灰色数学模型 ,并就预测中样本序列的拓扑选择、预测目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最后结合一个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 ,本文的方法及分析思路 ,对径流式水电站年来水量的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湛江地区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湛江地区1955~2004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分析,验证了该序列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该序列ARMA模型的适应情况,证实年平均降水量序列满足ARMA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未来降水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在从事涉水工程设计、规划初期,要进行大量的水文分析计算工作,其中对年径流分析计算时,对无资料或资料缺测的设计流域要进行年径流系列的插补和延长,使得资料系列具有一定代表性和一致性,为此,文中提供了一些年径流资料插补、延长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了不同方法的使用条件,同时指出了在插补、延长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典型年地下水变化分析,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及其年际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民黄河》2014,(7):34-37
在遵循新信息优先的灰色理论前提下,分别将第一个时刻的数据x(1)(1)、最后时刻的数据x(1)(n)以及前一个时刻的数据x(1)(k-1)作为初始条件建立GM(1,1)模型,并采取加权的方式对各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求和,得到改进后的GM(1,1)模型预测结果。然后,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优化灰色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精度比传统灰色模型有明显提高,与实际降水量数据的拟合程度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