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阳市是东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330万,年社会总产值已达500多亿元。沈阳市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的60%都要靠浑河的地下水供给。长期以来,浑河沈阳市段防洪标准低、河水污染严重、滩地荒置、管理失控。为确保防洪安全,改造环境、适应发展,浑河沈阳市段的防洪规划及综合治理规划分别计划在5年和10年内实现。届时浑河沈阳市段将成为城市内河,防洪标准提高至300年一遇,滩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彻底解决河水污染,其经济及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伍立群 《人民长江》2004,35(3):19-21
昆明市及其周围地区降水不丰富,水资源紧缺,属于水源型缺水城市;同时,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地滇池的水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关注的焦点.从多角度分析了昆明地区水资源紧缺及其产生原因.解决缺水问题需要采取新的管理制度,科学规划,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加强水环境保护;引水济昆是滇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地表径流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污染严重,浪费现象十分普遍,缺水现象将更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水资源,解决水危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产业化成为当前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4.
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不仅贫乏,而且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法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保定电谷(中国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为例,对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浑河沈阳市区段一个文年的实测资料,分析出浑河沈阳市区段地表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结合历史资料推求出不同频率的保证流量,以供沈阳市开发利用水源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城市供水是以地表水为主,农村生活用水是以地下水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饮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全市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使饮用水水源污染问题开始集中显现。通过解决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科学建设和管理等综合性对策措施,确保城乡饮用水量和质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泰来镇现状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供水工程老化、供水能力不足;水资源紧张供需矛盾突出。经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将缺水2057.3万m3,要解决缺水问题必须修建供水工程。本文对6项新增水源工程方案进行了优化与选定,结果以地下水水源为主,地表水作为后备水源的一种联合调度方案被最终选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饮用水源污染日趋严重。饮用水源被污染以后,用常规的澄清、砂滤、投氯等处理方法已不能有效的去除水源中越来越多的有机物质。寻找和开辟新的清洁水源往往又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需要研究和应用新的除污染技术,以解决有机污染水的处理问题。 1979年下半年,为了解决抚顺浑河水源污染问题,进行了臭氧氧化法处理的小型动态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渭南是一个资源性与工程性严重缺水的地区,同时潜在着污染性和浪费性的缺水问题。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渭南市区的135平方公里范围,300米深度内的当地水资源总量为5215万立方米,包括外来水源工程年供水量为6836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分别为160立方米和214立方米,分别低于全市人均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然而水资源短缺、供水保证率低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绊脚石,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迫在眉捷,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蓄水能力是解决缺水的重要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水资源是解决缺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共存,局部暴雨洪水始终威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下降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整体性水环境恶化,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实践证明,水土保持工程在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发挥缓洪减灾作用,防治面源污染,因此,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胶南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1894km~2,人口84万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9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4亿m~3,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584m~3,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4,如果按可利用量计算,人均只有286m~3,是北方的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2年,该市又遭受50年一遇干旱,缺水形势更加严峻。单靠新水源的开发已无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而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该市采取有效对策,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科学节水,高效用水,努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3,(10):93-95
宁蒙陕能源化工基地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法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水资源总量不能满足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同时降低需用水量标准,解决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的不协调问题。建议采取调整用水结构、建设水源工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出发,对六盘水市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六盘水市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源供给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由于对水无节制地开采、浪费、污染,引发的水质型缺水将导致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增大,给生存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总量不变而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市水资源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出发,对六盘水市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六盘水市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源供给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林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3):88-88,90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在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基础上,对地方饮用水的水质问题、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等饮水安全问题加以解决.因为氟超标、苦咸水、水源严重污染、局部地区严重缺水、水源性地方病等饮水安全问题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农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2004年末,葫芦岛市饮水不安全人口为70.9万人,占农村人口比例的36.2%.对此提出了解决葫芦岛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技术、建设管理、投资、运行管理和行业管理五个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治淮》2000,(10):20-22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面临严重的缺水危机,水资源短缺将成为限制人类发展的主要因素。世界银行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曾预示:“20世纪的许多战争都是因石油而起,21世纪水将成为引发战争的根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势在必行。而在水资源短缺之中,由水质性缺水(即由水体发生污染)引起的,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淮河干流流经安徽省十几座重要城镇,是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质的好坏对工农业生产、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是一个工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环境水利问题比较大的省份。全省人口、耕地虽只占全国1/30,而工业产值占全国1/11,但水资源仅占全国1/80。由于工业基础较陈旧,管理跟不上发展要求;加上十年动乱的影响,存在着较严重的环境水利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紧张,影响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全省1982年城市工业日供水量766万吨,而实际需水量851万吨,日缺水85万吨。城市供水不足,影响人民生活。如大连、营口两市每人每日供水量仅30~35升;每人每天只定时定量给水,除保证必要饮用水外,洗涤、冲污等用水严重不足。工业用水更加紧张。如大连市,经市政府调查计算,如每天增加淡水供给量15万吨,在不增加设备投资情况下,每年可增加产值6亿元,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分析了西南地区水资源特点以及在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工程性缺水等突出问题,论述了解决西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的思路、措施以及在实施中应引起特别关注的环境影响、工程配套、建设规模、建设时序、工程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