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锋 《商品与质量》2012,(Z3):235-236
古往今来,孝道,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语有云"德为成事之本,孝为入德之门。"历来,凡是成就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首重的是他是否以孝为先。可见,孝道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自然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参与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身上,担负着祖国兴旺发达的重担,同时又是国家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希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孝道培养,对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孝道和孝道培养的解读,进而引入大学生孝道培养的意义,明确孝道培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根据组织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别从管理性、文化价值观、心理性、个体性和环境性5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老龄社会即将到来之际,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孝道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认为高校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孝道的合理因素,在实践中探求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实行大学生孝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设置尽孝情境,举办文体活动,做好宣传工作,丰富舆论载体,建设校园孝文化。  相似文献   

4.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德育理论之基,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应然诉求。本文探讨大学生孝道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孝道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以摸索出一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从而有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现状、获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渠道等进行间卷调查,提出现阶段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适当增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例,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的7所高校为例,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诚信、学习态度、心理状态、就业观等方面。调查表明,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信教现象在校园内呈现升温趋势,已成为当前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既有社会、学校、民族和家庭等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有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吸引。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心灵的寄托,从信仰基督教人数上升幅度攀升的趋势看,说明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影响很大。高校教育者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工作中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宗教,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以孝道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开展道德教育,是我们深化道德教育的一次尝试,使教育者成为"引导者",受教育者成为"亲历者",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实践探索意义,为构建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道德修养新体系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大学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商科类大学学生增长最快,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学生学的知识工作以后转化成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是商科大学办学和发展的关键。立足于湖南工商大学,从学校品牌、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生活保障四个方面,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分析商科大学生合理需求与期望,从而提升教学、后勤工作,来满足商科大学生期望。  相似文献   

10.
以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责任意识问卷调查,从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人类六个方面责任意识对高校学生责任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儒佛不同的孝亲观及其宋代佛学禅师契嵩对儒佛之孝的调和与融通。分析了佛家之孝因基于佛教理论高于儒家之孝的具体内容。指出这实际上是佛教中国化、儒学化、世俗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下,对大学生进行孝行教育,是应对日渐严重的老龄化危机的良药,是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基础,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政府没有对孝行教育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要求,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其列为课堂教学内容,社会实践也尚未规范化、常态化。大学生的孝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政府政策支持、舆论引导支撑、高校主动作为,科学界定内容、搭建实践平台、考核奖励予以保障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3.
曾子提出的以孝为中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将孝分为三个层次,可以称作孝之三境界。他认为,孝的理想境界,就是以知恩报恩的心,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他人他物,使自己与他人他物都能充分显发天赋的潜能,共同臻于理想境界,从而也就使父母祖先的生命在自己"立德"、"立功"、"立言"的努力中达到最大程度的不朽。  相似文献   

14.
儒家孝道观异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的原初语境是在家庭内,是调整和规范亲子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为父母尽孝源于人的自然本性和天然情感。统治阶级通过家的秩序的稳固来实现国的治理。在封建统治阶级极力提倡和传统儒家大力鼓吹的双重作用下,先秦儒家孝道观逐渐背离了其本初意蕴而出现了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趋势,这种异化在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5.
代际和谐与当代孝文化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孝文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孝文化的重构,不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根基,还将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提倡平等相待、有爱有敬的代际关系和文明、节约的丧祭文化是重构孝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各种文化、观念彼此冲突交融,思想呈多元化态势.许多传统观念,包括孝道观念,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独生子女时代需要新的"孝道文化",应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适当地调适,加大社会舆论宣传、提高道德教化,营造一个健康老龄社会应有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孝弟之道”作为一种家庭伦理原则是其仁爱哲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孔子着眼于从精神方面来构建孝悌之道的心理基础 ;它不是一种单向度的道德义务论 ;强调对长辈的孝顺 ,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这在我们民族近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之争、传统与现代化之争中,我们的民族传统遭受了太多的误会和责难。而我们民族传统断裂造成的恶果让我们更加忧虑。要正确对待民族道德传统,唯有了解其内涵,分析其本质,看其是否合乎人性,是否有普世价值,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创造性转化,才有可能古为今用,甚至为全世界所用,为全人类的共同未来作出我们民族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文化根源孕育出中西方不同的孝文化,且严重影响着它的发展演变。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国孝文化可谓枝繁叶茂而绚丽多彩,它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促进和谐的良好风尚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西方孝文化由于重商的文化根源,始终停留和局限家庭层面,内涵外延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变化。文章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中西孝文化的不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