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SDH光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管理理念的创新,在新的形势下电力通信网SDH网络面临着越来越多新的压力与挑战。针对如何提高电力通信网SDH网络的服务质量,提出了评估网络的可靠性、可控性、扩展性及其对电力通信网SDH网络优化的评估考量,最后还提出有关网络优化流程和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宁夏通信系统信息流程化管理水平,对宁夏通信网工作流程、通信调度、备品备件等方面进行集中、有效、规范、准确的管理,使通信网工作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宁夏电力公司信通分公司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运维流程管理系统.随着通信网管理不断规范严格,运维流程管理系统需在功能及制度上进行更新改造,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电力通信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宁夏电力通信运维流程管理系统的建设结构、关键技术、功能,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系统改造方案,阐述了运维流程管理系统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种SSE-CMM的电力通信系统风险度算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结合电力通信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SSE-CMM)的电力通信系统安全评估的方法.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SSE-CMM模型,阐述了根据SSE-CMM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安全性能评估的步骤和方法,并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电力通信系统的风险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文中采用的方法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地区电力通信系统程序化管理的需求,通过对通信设备的定义以及设备信息点定位方式的确定,阐述了通信系统电路运行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图形管理模块以及相关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个科学、实用并基于网络化的通信综合管理平台。该系统实现了地区电力通信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网络化管理,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对探索和解决目前日趋复杂的电力通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现代通信新技术在电网建设和运行中的应用"电力通信专业境外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主要技术内容和培训特点,阐述了此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培训的体会和收获;结合电力通信网建设和运行工作实际,分析了所学技术体系在电力通信发展中将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各级电力通信管理部门充分认识新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契机,认真研究,开展好电力通信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为电力通信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对电力通信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意义;介绍了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SSE-CMM)风险评估过程;描述了电力通信系统暴露的威胁、脆弱性及对系统安全的影响,并运用故障树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了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表,进而建立起适用于电力通信系统风险评估的模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评估组根据被评估通信机构执行该模型的所有过程域和基本实践情况,给出其安全能力成熟度级别.此模型对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估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灿 《电力信息化》2013,(12):71-76
国家电网公司大容量骨干光传输网工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通信网重点项目,采用成熟先进的光传送网(OpticalTransportNetwork,OTN)技术,大幅提高了骨干传输网的传输容量。充分健全对重要电路、业务的保护机制,完善业务调度管理功能,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及容灾恢复能力,对于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化业务的深化部署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OTN关键技术及协议解析,重点分析了不同设备板卡对信号流的处理,以及站点典型信号流分析。最后本文给出一些常见故障的告警处理及运维案例,为电力通信一线运维工作提供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8.
广州哈里斯的GRM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对电力通信系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力通信网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根据现状,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宜采用自主开发的矢量图形系统,应具备机房设备资源、线缆走廊资源、光缆资源、电缆资源、传输网资源、接入网资源管理功能。此外,对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强调资料的收集和录入是系统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电力通信技术监督工作是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它贯穿于电力通信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验收、运行、检修、评估/分析、技术改造的全过程。文章介绍了技术监督管理的目标,分析了技术监督的流程与规范以及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杭州市电力局电力通信管线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管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架构、模块功能、软硬件环境要求、图符定义,并给出了管线数据采集入库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实现了电力通信管线数据在基于GIS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一键导入。该系统对加快数据采集进程、提高通信资源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建立了基于过程后评价、效益后评价、影响后评价、持续性后评价的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分析,采用ANP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调度系统主要服务于电力调度生产的事前和事中环节的特点,文中从电力调度的事后环节出发,提出了调度运行后评估方案。调度运行后评估主要包括量化后评估及深度后评估两部分功能,主要目标为促进对调度成效的量化评估与闭环反馈。另外,从设计思路、软件实现方式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调度运行后评估应用在调度生产中的典型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项目后评价理论在电力项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项目评价方法日趋成熟,青海省电力公司对电力项目后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办法。如何更好地将项目后评价理论应用到电力项目中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基本内容及进行后评价的方法等项目后评价理论,并结合该理论,阐述了其在电力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进一步开展电力项目后评价需掌握的有关技术经济评价理论方法和后评估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中 《电力建设》2006,27(10):67-0
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国外融资进入电力行业,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已全面提出。国资委为此印发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各电力项目投资单位均要求按《工作指南》对重点项目进行后评价。后评价涉及总体和单项工程后评价,成果应用和指标体系。对比法较适用于电力系统。  相似文献   

15.
简要分析了以往的电网改造项目后评估方法,提出基于模糊区间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电网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估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定性与定量因素及信息的不确定性,在模糊AHP的基础上加入区间数理论,在确定评价因素权重时进一步降低了模糊评价的主观性。最后结合某电网改造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16.
上海电网输变电项目后评价工作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晨宏  王蕾 《供用电》2010,27(5):35-38
对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及投资管理的水平。以上海某新建35 kV输变电工程项目为例,按照项目后评价有关要求,重点从技术水平评价、项目运营情况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三个方面,运用统计预测法、有无对比法、层次分析法和多种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较客观地评价了工程项目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改造项目的管理实践,探索创建了适合技术改造项目特点的后评估管理体系.介绍了该体系的指标、方法以及实际运用,实践表明,项目后评估管理体系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线损四分管理是供电企业节能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一种线损四分管理项目后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专家评分构造判断矩阵和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线损四分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对海明公式评价模型。最后对贵州某地区供电局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线损四分管理项目后评价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配电网滚动规划后评价模型及方法,文中提出利用模糊层次分析,通过相互重要性比较,进而确定该模型中各层次指标权重。贵州3个地区配电网"十二五"期4次滚动规划后评价的案例分析表明了该权重设置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一级指标的权重灵敏度分析,获得了导致排序结果变化的灵敏度临界值,对配电网规划后评价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影响电力需求预测各因素的客观权重分配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确定影响电力需求预测各因素的权重分配是进行电力发展规划需求预测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电力行业五年期需求预测后评价中待评价年个数较少而影响因素较多的特点,文章在一般多因素客观权重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权互信息量的概念,同时引入相对强度熵,得到了一种影响电力需求预测各因素的客观权重分配方法,并通过计算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