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Cu-0.1Ag-0.1Fe合金恒温时效过程中的导电率与析出的新相体积间的关系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该合金的时效动力学,并由此确定了不同温度下描述新相转变比率与时效时间关系的Avrami经验方程和计算导电率随时效时间变化的导电率方程,从而描绘出不同温度时效时的相变动力学"S"曲线以及等温转变"C"曲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了磁控溅射法制备符合化学计量比且循环性能良好的LiNi0.8Co0.1Mn0.1O2(NCM811)薄膜工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固态薄膜电池能量密度。方法 从溅射功率、氩氧比、衬底温度中各选取3个水平组成L9(34)正交试验,在不锈钢衬底上沉积制备NCM811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表征。利用EDS和ICP对薄膜成分进行分析。利用蓝电测试系统对以NCM811为正极的电池进行循环曲线测试。结果 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前50圈放电容量保持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功率>氩氧比。其中功率和温度对循环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极差R值分别为18.45和26.79;氩氧比对循环性能影响较小,极差R值为3.17。增大溅射功率、提高衬底加热温度、增加氩氧比中氩气的含量有利于制备出符合化学计量比的NCM811薄膜。随着溅射功率的提升,NCM811薄膜的结晶度增强,材料中Ni2+/Li+阳离子的混排程度降低;随着衬底温度升高,薄膜由非晶逐渐转化为晶态,表面由无序非晶形貌过渡到小三角片状晶粒,厚度变薄,且更加致密。薄膜的循环性能也随着功率和衬底温度的增加有着明显的提升。结论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薄膜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溅射功率110 W,衬底温度650 ℃,Ar∶O2=2∶1(体积流量比),验证试验表明NCM811薄膜中主元素原子数占比Ni∶Co∶Mn=79.9∶10.2∶9.9,接近理想原子数占比8∶1∶1,且前50圈放电容量保持率达到72.33%。  相似文献   

3.
Precipitation strengthening is investigated in binary Al–0.1Sc, Al–0.1Zr and ternary Al–0.1Sc–0.1Zr (at.%) alloys aged isochronally between 200 and 600 °C. Precipitation of Al3Sc (L12) commences between 200 and 250 °C in Al–0.1Sc, reaching a 670 MPa peak microhardness at 325 °C. For Al–0.1Zr, precipitation of Al3Zr (L12) initiates between 350 and 375 °C, resulting in a 420 MPa peak microhardness at 425–450 °C. A pronounced synergistic effect is observed when both Sc and Zr are present. Above 325 °C, Zr additions provide a secondary strength increase from the precipitation of Zr-enriched outer shells onto the Al3Sc precipitates, leading to a peak microhardness of 780 MPa at 400 °C for Al–0.1Sc–0.1Zr. Compositions, radii, volume fractions and number densities of the Al3(Sc1?xZrx) precipitates are measured directly using atom-probe tomography. 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observed strengthening increments, attributed to dislocation shearing of the Al3(Sc1?xZrx) precipitates.  相似文献   

4.
将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的Ni0.8Co0.iMn0.1(OH)2与LiOH·H2O混合,固相烧结合成微米级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XRD谱表明,合成的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为典型的α-NaFeO2层状结构,无杂质峰;从SEM像可以看出,产物颗粒为类球形,分散性好,由一次粒子紧密堆积而成,平均粒径为3 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8~4.3 V电压范围内,750℃焙烧15h合成的LiNi0.8Co0.1Mn0.1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0.1C时,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86.748mA·h/g,分别高于700和800℃时的首次放电容量172.947和180.235mA·h/g.材料在0.5和2C时循环4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32%和88.72%,循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针对0.1 mm不锈钢电池壳的密封焊接,采用纳秒激光器进行焊接试验。通过对焊接工艺参数:平均功率、焊接速度及激光频率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并对焊缝进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对焊缝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的参数是平均功率,其次为焊接速度,最次为激光频率。经过密封性测试,当激光功率为60 W时,产品均满足密封性要求。对焊缝进行了盐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使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时,焊缝表面外观未发生氧化,盐雾试验后焊缝未生锈。  相似文献   

8.
如图所示的零件(t=0.1mm,材料软塑料带),落料用管式冲模尖形刃口加工困难;用一般钢质落料模,其凸凹模间隙很小,对模具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Mn含量的Al-Ga-Mg-Sn-Mn阳极合金的组织和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测试了该系列合金在4 mol/LNaOH溶液中的析氢速率、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放电曲线等,研究了Mn对Al-Ga-Mg-Sn阳极合金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0.1Ga-1Mg-0.1Sn基础上添加0.05%~0.15%(质量分数)Mn后,合金中第二相数目明显增多,Al阳极进一步活化,开路电位和工作电位负移,但同时造成自腐蚀析氢速率增大,Al-0.1Ga-1Mg-0.1Sn-0.1Mn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将氮气和粉状精炼剂一起输入熔铝炉内,对铝液进行精炼,已成为当今铝液净化的新工艺。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精炼剂输送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螺旋推进,将精炼剂推至氮气出入口,在氮气压力作用下通过输送软管将精炼剂带至熔炉内,进行铝熔液精炼,精炼剂单位时间的输出量由改变螺旋输送器的电机转速来控制(见图1)。第二种是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力学、电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Cu-2.7Ti-0.15Mg-0.1Ce-0.1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固溶后于450℃时效8 h呈典型的调幅分解组织,还存在纳米级强化相β’-Cu4Ti。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冷轧97.5%,在400℃时效1 h时显微组织主要为亚晶组织+纳米析出相,亚晶尺寸约为40 nm。形变热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合金经过97.5%冷变形、于400℃/12 h时效后,硬度为301 HV、电导率为20.9%IACS。  相似文献   

12.
采用快速共沉淀法制备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利用前驱体与LiOH.H2O的高温固相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Ni0.8Co0.1Mn0.1O2,探讨pH值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为11.00~12.00时,合成的Ni0.8Co0.1Mn0.1(OH)2前驱体均无杂相;pH值为11.50时,合成的前驱体制备出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2.4 mA.h/g;经过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1.56%。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数量不断增加的现状,对废旧LiCoO2电池的回收和再生流程进行探究。以废旧LiCoO2电池为原料,通过预处理,酸浸,共沉淀步骤,实现了LiNi0.8Co0.1Mn.1O2正极材料的再生。ICP-OES分析浸出液中的元素含量,SEM和XRD表征材料形貌和结构,扣式电池的电化学测试定量分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利用浸出液可以再生形貌和层状结构良好的正极材料,在0.2C,2.8~4.3V电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首周放电比容量可达到210.8 mAh/g,经过50周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7%,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再生提供支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在150 ℃等温时效下Cu/Sn5Sb1Cu0.1Ni0.1Ag/Cu与Ni/Sn5Sb1Cu0.1Ni0.1Ag/Ni焊点的界面扩散行为. 结果表明,在时效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Cu/Sn5Sb1Cu0.1Ni0.1Ag/Cu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IMC)形貌由开始的细针状生长为棒状,IMC层厚度增加,界面IMC主要成分为(Cu,Ni)6Sn5. Ni/Sn5Sb1Cu0.1Ni0.1Ag/Ni焊点的界面IMC形貌由细小突起状转变为较为密集颗粒状,且IMC层厚度增加,界面IMC主要成分为(Cu,Ni)3Sn4. 经过线性拟合,两种焊点的界面IMC层生长厚度与时效时间t1/2呈线性关系,Sn5Sb1Cu0.1Ni0.1Ag/Cu界面间IMC的生长速率为7.39 × 10?2 μm2/h,Sn5Sb1Cu0.1Ni0.1Ag/Ni界面间IMC的生长速率为2.06 × 10?2 μm2/h. 镀镍层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变界面IMC的形貌,也可降低界面IMC的生长速率,抑制界面IMC的生长,显著提高抗时效性能.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研究都表明,金属粒子纳米化后,出现了块状材料未曾出现的特异物性。日本京都大学原子反应堆实验室增田亮研究员研究团队,采用以放射光为光源的穆斯堡尔光谱法,对镍纳米粒子进行物性测定,获得成功。因为开发新材料时每次得到的纳米粒数量极少,无法满足传统方法的需求,而新开发的穆斯堡尔光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自动翻斗的工作原理;指导出料斗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重心、重量及所受重力矩的计算方式;通过对料斗的重心轨迹和转角——转矩曲线的分析,找到翻斗工作的充分必要条件,提出“动态移矩法”来计算滚弧。设计中采用正交表安排计算,优选料斗尺寸,还应用了 TI59型电子计算器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0.1Torr 水蒸汽喷射泵试验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通过对真空泵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理论和实践的多次反复,该泵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际上同类泵的先进水平,其蒸汽耗量仅约为国内同类泵的三分之一。下几期还将简要地介绍蒸喷泵带普遍意义的若干关键技术,如泵的优化设计;水蒸汽的湿度测定;汽水分离和加热装置;消音器以及电子计算和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拉伸性能和导电率测试、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固溶温度和时间对Al-8.8Zn-2.0Mg-2.1Cu-0.1Zr-0.1Ce合金板材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及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适宜的固溶工艺为470 ℃×60 min,使冷轧态金属间化合物充分固溶。在此工艺下合金时效后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Rp0.2计)以及伸长率分别为646 MPa、581 MPa和14.5%。TEM观察发现合金板材固溶时效后晶内强化相η′仅为2~5 nm,并且晶界析出相η呈现断续分布。此外,合金拉伸断面韧窝中大量弥散分布的AlCuCeZn粒子有利于合金塑性的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1985年6月5日至6月8日,由机械工业部重矿局主持,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召开了0.1托、10公斤/小时水蒸汽喷射真空泵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高等院校、设计研究院所、用户厂矿共18个单位34名代表。会议首先由重矿局李昌荣工程师和西重所付所长汤宏武同志讲了话,然后全体代表听取了由西重所的代表所作的有关0.1托、10公斤/小时水蒸汽喷射真空泵的试验研究报告和检测报告;会议临时组成的检测小组对该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全体代表还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在实测、分  相似文献   

20.
对自行研制的易切削Zn-10Al-1.0Cu-0.1Bi-0.1Sn变形合金铸态样品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并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分析、钻削试验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该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较严重的枝晶偏析及非平衡共晶组织,经均匀化退火后,枝晶偏析和非平衡β+η共晶组织基本消除,组织分布更加均匀;其中经360℃保温12 h炉冷热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53.94%,塑性明显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热塑性加工;均匀化热处理对合金的切削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