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本地土壤为基质,分别构建美人蕉、菖蒲、麦冬、鱼腥草和空心莲子草人工湿地,研究其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并探讨了处理流量对城市生活污水中各污染物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活污水的TP、TN和NH4 -N的去除效果都很好;美人蕉、菖蒲、麦冬人工湿地对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空心莲子草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率稍差一些,鱼腥草人工湿地对浊度的去除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2.
美人蕉和风车草人工浮床治理临江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植在以陶粒为基质的人工浮床上的美人蕉(Cann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治理临江河富营养化污染的试验,研究浮床美人蕉、风车草对N、P、COD等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浮床美人蕉、风车草对N、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1.3%、44.7%、26.7%、46.6%、40%和25%,去除效果理想.浮床对营养盐的去除显著的高于浮床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去除,表明植物根系在浮床治理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代表性高原湖泊-云南省滇池湖区进水口附近构建人工湿地,考察了不同植物(紫叶美人蕉(Canna indica L.)、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l Gmel.)、水葫芦(Eic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水芹菜(Oenanthe ja vania(Bl.)DC.)、菖蒲(Acorus calamus L.)、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 Trin.))的表流人工湿地与潜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试验水力负荷为12 cm/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d。结果表明:紫叶美人蕉潜流湿地、水葱潜流湿地对TP和TN的去除效果运行稳定,前者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60%、88.27%,后者为73.33%、83.87%;水芹菜湿地对TP去除效果波动大,均值为84.35%;菖蒲潜流湿地和芦苇潜流湿地对TN的去除率均值分别为71.73%和74.33%,对TP去除效果波动较大。水葫芦、芦苇湿地处理效果(温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优于其余植物类型湿地。随着植物进入休眠期,两类人工湿地对TP、TN的去除效率均降低。各植物两种类型人工湿地对COD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数值均在78%以上,出水浓度低于57 mg/L。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基质结构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层CW1,3层CW3,6层CW6)在不同负荷运行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对影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性能的3个因素——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和悬浮物负荷开展实验,并利用示踪实验考察运行负荷对系统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高、低2种不同水力负荷(0.16、0.80 m/d)条件下,进水有机负荷(COD、TSS)与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对COD、TSS的去除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示踪试验说明多层基质结构人工湿地较单层基质结构人工湿地有延缓系统堵塞的作用,提高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镇湖泊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内源污染严重及水体自身净化能力有限的问题,采用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作为湖泊的旁路净化技术强化净化景观水体,研究了不同水力负荷、溶解氧及填料高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景观水的净化效率。结果表明:组合塑料碳素纤维束作为填料用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景观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水力负荷为0.071 m/h、溶解氧为2~3 mg/L、滤层高度为0.6 m条件下,对COD、T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81.54%、75.05%和63.73%;处理100 L的湖泊景观水COD、TN和TP达到GB 3838—2002的Ⅳ类水质质量标准用时为17 h。  相似文献   

6.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氮的去除方式主要包括植物吸收、基质吸附和硝化-反硝化作用等,其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其最主要的脱氮机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构造决定了其内部整体厌氧的环境,使其具有较好的反硝化脱氮效果。影响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因素包括溶解氧、基质、植物、碳源及运行条件等。探讨了影响湿地脱氮的主要因素,同时论述了提高湿地脱氮效果的措施,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陈穗光  冯爱坤 《广东化工》2012,39(5):154-155
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在污水脱氮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文章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人工湿地模拟系统进行研究,考察了水力负荷、停留时间、植物根系及其他因素对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为实现人工湿地脱氮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装置在不同水力负荷下连续运行处理校园污水,对各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表明,COD、TN和NH4+-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升高(200 mm/d低水力负荷、500 mm/d中水力负荷、1 000 mm/d高水力负荷)而依次下降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水力负荷下COD出水变化率均小于进水,低、中水力负荷下TN和中、高水力负荷下NH4+-N出水变化率小于进水;且各构筑物出水中NO3--N和NO2--N含量变化较大,并呈现出不同趋势的变化。表明在不同水力负荷下,组合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中水力负荷下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潜流人工湿地-塘组合系统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元素去除的主要途径,并在不同负荷冲击下改变途径构成来起到稳定水质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人工湿地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不同,其去污影响因素也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解氧水平,氮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植物,溶解氧水平,水力停留时间及污染负荷等,磷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填料理化性质和植物.在应用方面,人工湿地在国内外一般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点源污染等,但目前更趋向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和水资源保护。本文在分析人工湿地影响因素和应用现状后,提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除氮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潜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水力负荷、pH、碳氮比、湿地植物等4个因数对考察指标影响的显著性及优选条件,并利用SPSS13.0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H、水力负荷、碳氮比对潜流人工湿地氨氮和总氮去除率的影响显著,各因素对潜流人工湿地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水力负荷、碳氮比>pH>湿地植物.潜流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率最高的条件为:pH为7.5,水力负荷为33mm·d-1,碳氮比15,湿地植物为芦竹.氨氮去除效率最高的条件为:pH为7.5,水力负荷为33mm·d-1,碳氮比15,植物为香根草.从工程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采用pH为7.5,水力负荷为300mm·d-1,碳氮比大于3,湿地植物为香根草或芦竹,也可取得较好的除氮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平-石灰石、水平-沸石、垂直-沸石、垂直-改性沸石等4种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探讨各系统稳定运行条件下,不同水力负荷对4种潜流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4种湿地的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为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标准时,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与垂直潜流湿地相比,水平潜流湿地对氮素的去除效果受水力负荷影响更大。其中,水平-沸石潜流湿地对NH3-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6.5±2.58)%,而水平-石灰石潜流湿地最低仅为(78.7±3.64)%;水平-沸石潜流湿地对T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5±2.58)%,最低仅为(66.1±2.02)%。另外,与水平流湿地相比,垂直流湿地对污水中磷素的去除效果较好,同时,垂直-沸石湿地表现出了对磷素最佳的去除效果,其对PO43--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72.1±2.29)%,而对TP的去除率最高最高达到(73.8±3.25)%。此外,当水力负荷为0.093 m3/(m2.d)时,上述4种湿地对磷素均表现出了最佳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有机物动态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风车草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研究人工湿地处理废水有机物的动态模型。人工湿地一年四季连续运行,秋季和春季湿地以相同进水浓度和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方式运行;冬季和夏季以相同水力停留时间和不同进水浓度的方式运行。COD作为有机物降解的建模指标。结果表明,湿地进出水COD服从指数方程规律。提出了基于运行温度和进水浓度的湿地出水COD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3.
景观型与蔬菜型水平潜流湿地除磷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志平  吴义锋  吕锡武 《化工学报》2016,67(5):2048-2055
利用景观型和蔬菜型水平潜流湿地净化经生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尾水,进行湿地除磷动力学模型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湿地单元的除磷效率。为优化湿地除磷设计,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Monod模型模拟除磷效果,对比模拟准确性,讨论水温、水力负荷与模型反应速率常数间关系,并建立湿地除磷模型构建式。结果表明,景观型湿地除磷能力顺序:美人蕉单元>再力花单元>鸢尾单元,蔬菜型湿地:空心菜单元>茭白单元>番茄单元,除磷效果差异归因于不同类植物的生物量区别。Monod模型(模型效率值ME:0.76~0.86)对湿地除磷的预测较一级动力学模型(ME:0.53~0.72)具有更高准确性。总磷面积去除率随水温的降低而减小,Arrhenius拟合结果表明,美人蕉(θ=1.006)、再力花(θ=1.008)和空心菜(θ=1.006)单元Kmax对水温变化不敏感,水温对鸢尾(θ=1.015)和茭白(θ=1.014)单元除磷效率有较大影响。Kmax20与水力负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两者符合乘幂方程(R2:0.657;0.805)关系。考虑了水温和水力负荷因素的Monod模型构建式,对试验湿地除磷预测具备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水生植物砾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沿程脱氮效率,选择了花叶芦竹、旱伞草、再力花、香蒲、芦苇5种挺水植物,均匀种植于长13 m、宽4.5 m的砾石水平潜流湿地,测定了不同植物湿地系统对低污染水的沿程脱氮效率。结果表明,处理两种浓度(总氮10 mg/L和20 mg/L)低污染水时,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表现为芦苇>再力花、旱伞草>香蒲>花叶芦竹>未种植,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表现为花叶芦竹、香蒲、芦苇>再力花>旱伞草、未种植。处理总氮10 mg/L的低污染水时,未种植、花叶芦竹、芦苇、再力花和香蒲湿地对总氮、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沿程去除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芦苇湿地在1/3段即达到了77.95%的去除效率;砾石填料潜流湿地中芦苇、香蒲的种植长度5 m左右为宜,花叶芦竹、旱伞草、再力花的种植长度9 m左右为宜。处理总氮20 mg/L的低污水时,不同植物湿地系统的总氮、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沿程去除率基本呈现前端去除效率高,中部略有降低,后部又有所上升;芦苇、香蒲、旱伞草和再力花至少种植13 m以上,可使湿地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芦苇为最佳选择。因此,应根据不同污染负荷下挺水植物的生长和沿程脱氮效率来设置砾石填料湿地床的规模。  相似文献   

15.
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益的绿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和雨水处理。而在人工湿地众多应用领域中,脱氮对于水环境保护以及废水的回收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机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分析了人工湿地脱氮的主要外在和内在影响因素如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等;探讨了在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风车草修复富营养化城市内湖去除氮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等植物风车草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吸附作用来修复富营养化的双龙湖。试验表明,通过在湖面种植4m宽的风车草带,可以在距其25m的范围内起到净化修复湖水的作用,且在影响半径范围内水质随着离风车草带距离的减小而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7.
芦苇和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微污染河水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芦苇和香蒲两种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微污染河水中所起的作用,考察了芦苇和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香蒲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总磷、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97%、73.46%、58.53%,而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7%、66.73%、48.32%,香蒲人工湿地系统表现出较好的除污效果,说明采用香蒲的人工湿地系统要优于采用芦苇的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8.
采用以陶粒为填料的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对生物絮凝吸附后的校园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此系统对CODcr、NH3-N的去除效能以及UBAF抗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此系统CODdr、NH3-N平均去除率可达88.7%和86.6%.水力负荷在0.6~1.8 m3/(m2·h)范围内变化时,UBAF对CODdr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