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入厂、入炉、结算的精准计划管理的实时配煤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经过前置预处理沟,基于热值和硫含量的精确定位,配合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对给煤进行调整混配,可实现燃料均匀混配,使燃煤粒度小于10mm,硫含量、热值均满足锅炉设计煤要求,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有效控制.多渠道分离输送装置及无筒仓封闭式储煤混配控制系统、燃料混配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在保证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入厂、入炉、结算的精准计划管理的实时配煤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经过前置预处理沟,基于热值和硫含量的精确定位,配合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对给煤进行调整混配,可实现燃料均匀混配,使燃煤粒度小于10mm,硫含量、热值均满足锅炉设计煤要求,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有效控制。多渠道分离输送装置及无筒仓封闭式储煤混配控制系统、燃料混配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在保证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系统论述了动力配煤的主要技术,对配煤模型、配煤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煤质全元素在线检测技术的配煤自动控制系统,为实施配煤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国祥 《广州化工》2014,(17):171-172,184
随着焦化行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降低配煤成本成为各公司主要任务。其中一条方案便是采购港口国外煤种,但因各种信息的缺失,给煤质分析管理带来不便,煤种的氧化成为难以避免的情况。煤种氧化后,粘结性和结焦性均有所下滑,表现为G值、Y值下降。如何在减少质量波动的情况下,使用氧化煤种就会成为现实的问题。我公司通过对氧化煤种的使用分析,建议氧化较严重的气煤比例以控制6%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5.
杨鹏  张勇  袁晨博  贾风军 《煤化工》2020,48(2):26-30
为实现配煤煤质和配煤成本的最优化匹配,以配煤成本为优化目标,气化炉产气量为主要约束,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装置气化炉多煤种的用煤和配煤优化问题。根据现场数据,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气化炉煤质对产量影响的非线性过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各煤质指标的约束条件;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构建煤种与煤质之间的线性模型;通过帕累托遗传算法,在气化炉产气量满足约束条件的同时,给出了成本最低的多煤种配煤策略,并用MATLAB对气化炉配煤优化系统进行可视化组态界面设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建选煤厂入洗原料煤来源多,煤质及煤种差异大和产品用户多的特点,分析了该厂采用配煤入选和产品配煤销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多种配煤方案,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配煤入选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前言燃料组成的稳定是保征稳定燃烧和加强传热的重要条件之一。对燃煤陶瓷害伊的热工过程而言,由于煤种文化(实质是燃料组成变化)将对热工过程产生影响。为稳定其烯烧过程,应尽量保持燃料组成与性能的稳定。如采用一种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而种或三种煤进行配煤,以保征密妒热工过程的稳定,从而确保制品的烧成质量.1.配煤的依倨力便于控制和易于送行配煤,其依据主要是根据煤的工业分析数据。由于各厂生产陶瓷产品所用原料不同,由满足烧成工乞,刚讨煤的热值和摔岌分有一定的要求,大注到此要求而送行配煤。bty$燃料煤摔岌分皆…  相似文献   

8.
对柳林高硫焦煤和俄罗斯肥煤2种改善型煤种煤质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比同类常用炼焦煤,结果表明,柳林高硫焦煤和俄罗斯肥煤均为单一煤种,属于优质炼焦煤,具有较高的G值、Y值,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基础煤种。2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结果表明,2种改善型煤种单种煤所得焦炭质量较好,与其他煤种均有较好的配伍性。工业单独配用后焦炭质量的对比表明,2种改善型煤种可改善焦炭质量,降低企业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河南义马煤业集团长焰煤、贫瘦煤的煤质特性以及动力配煤技术要求和煤质指标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不同煤种、不同比例配煤的煤质特性参数,表明配煤后达到了节煤降耗与减轻结焦的目的,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张德顺  程晓 《山西化工》2022,(2):178-179
对化工煤的精细混配进行探索,通过一系列化工煤混配方法创新,进一步降低煤质关键指标的波动幅度,保证煤质处于合格范围以内,且煤质长期稳定,提高煤质科学化管理水平,以实现化工煤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安振东 《洁净煤技术》2008,14(3):98-100
针对生产用煤多为复杂混煤的不利情况,在常规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分析手段指导配煤,有效稳定了焦炭质量,明显改善了焦炭的热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褐煤难成浆的特点,提出采用配煤制浆的方法来提高制浆浓度。分析了国内外褐煤和配煤制浆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国内褐煤制浆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现有的配煤技术多采用煤质较好的原煤和褐煤,应寻求更多的现有资源和褐煤配煤制浆来提高煤浆浓度,尤其是热值不低却未被充分利用的煤炭资源,如煤炭液化废渣、沥青等,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提出适合鞍钢鲅鱼圈分公司的炼焦用煤结构,利用全自动智能型煤岩分析系统分析了鞍钢鲅鱼圈所用不同牌号各炼焦煤的煤岩特征,结合传统炼焦煤煤质指标,对各炼焦煤的煤质特征进行评价,并将煤岩学应用于炼焦配煤煤种调整、配比调整中。结果表明,根据煤岩分类标准,鞍钢鲅鱼圈所用焦煤中含焦煤成分60.2%,肥煤成分31.6%;鲅鱼圈所用炼焦煤中,进口煤煤质较为单一、煤质较好,其中60%以上为单一煤层煤,而国内煤的混煤现象较为严重,单一煤层煤不足20%。煤岩学理论应用于鞍钢鲅鱼圈炼焦生产后,在炼焦煤评价中增加了煤岩学指标,扩大了精煤来源,提高了焦炭质量,焦炭抗碎强度M_(40)从2011年的88.11%提高到2013年的88.87%,焦炭耐磨强度M_(10)从2011年的6.75%降低到2013年的6.3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平顶山八矿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配煤方案,实验时首先对所用的各原料煤破碎、筛分,再进行工业分析,然后根据配煤原理制定配煤方案。煤混配后在成型机上成型,得到的型块通过冷压成型工艺制成型焦,随后对制得的型焦测其抗压强度和对CO2的化学反应性。结果表明:以瘦煤为主要原料制备型焦的最佳配煤方案是:90%瘦煤配入10%的肥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煤岩分析在进厂原料煤的分类、混煤辨别、优化配煤方案以及和用单种煤反射率分布图合成配合煤反射率分布直方图来预测焦炭质量等方面的应用,用于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TOPSIS法在优选电厂配煤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算法,同时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详细描述了该方法在优选配煤方案中的应用。以电厂混煤燃烧问题为例,在挥发分、着火温度、发热量和成本4种指标下,对4种配煤方案进行了优化选择。该方法能有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充分综合各指标评价信息,为混煤方案优选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预处理不黏煤对配煤炼焦特性的影响,利用小焦炉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研究了预处理不黏煤与未处理不黏煤配煤对配煤变质程度、黏结性能、小焦炉炼焦焦炭冷热强度及光学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后不黏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由0.46%上升到1.20%,其根本原因是处理后含氧官能团含量降低;预处理后不黏煤仍没有黏结性,但配煤黏结性的下降幅度减小。小焦炉炼焦试验表明,添加不黏煤的焦炭冷热强度降低,在相同配比下添加预处理煤的焦炭强度降低幅度更小,在配比3%时,预处理不黏煤的焦炭转鼓强度上升了0.5%,反应后强度降低1%;而未处理不黏煤的转鼓强度和反应后强度分别降低了1%和4%,其主要原因是焦炭光学组织中中粒镶嵌结构增加,焦炭各项异性指数提高7.7%~15.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乌海煤的煤质及结焦特性,实验研究了乌海煤的常规煤质指标及煤岩参数,分析了乌海煤的奥亚膨胀度和基氏流动度等黏结性指标,研究了乌海煤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和工业化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乌海煤的煤岩均质镜质体含量较高,且在热态下呈现出较宽的胶质体塑性温度区间和较高的最大流动度;除其硫含量较高外,乌海煤在邯郸钢铁集团大型焦炉生产实践应用表明,用6%乌海煤替代6%南关肥煤,不但能有效降低焦炭生产成本,还能保证焦炭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洗选加工对电厂燃煤质量的影响,提出对动力电煤进行洗选加工的必要性。阐述动力电煤洗选加工应遵循简单化、低成本、灵活性原则。结合设计实例,从洗选加工深度、洗选工艺、配煤3个方面探讨了动力电煤洗选加工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